「菲林相機模式」使用心得
據筆者數天試用所得,在「菲林相機模式」拍攝時的心理體驗,跟數碼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在菲林模式下,每次按下快門時不但會更注重構圖,還希望能捕捉到獨特的光影效果,期望每張相片都能成為獨一無二的作品,並讓最終的縮圖目錄(Contact Sheet)能呈現出一段滿載故事性的難忘回憶。這與使用數碼相機或手機時,往往在同一位置隨意連拍多張再挑選的習慣可謂截然不同。
▲每次使用「菲林相機模式」拍攝,都會自動產生一張相片縮圖(Contact
Sheet),看起來就像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使用「菲林相片模式」拍攝的相片無法在相機上直接瀏覽。即使進入播放模式,畫面上只會顯示一筒又一筒的菲林,當中會包括菲林類型及拍攝的日期時間,但就無法查看相片內容。
要查看相片內容有兩個方法:方法一是將相機連接至專用的《X half》App,透過 App 進行「數碼顯影」的過程,該 App 會將相片自動儲存至手機的相簿中。雖然這只是一個過場動畫,但儀式感十足,相信也是官方最推薦的過相方式。
▲將 X half 連接至專用《X half》App,即能在 App
內瀏覽以「菲林相機模式」拍攝的相片。
▲整個「顯影」過程需時約 5 分鐘,期間會慢慢看到「菲林」由負片變為正片。
▲「顯影」過程完成後,在手機相簿中即可瀏覽以「菲林相機模式」拍攝的相片;至於已傳送的「菲林」則會顯示為
Developed(完成顯影)。
方法二是透過電腦、手機或平板電腦,用讀卡器直接讀取 SD 記憶卡內的資料。一開始筆者還以為這些「菲林相片」會經過加密處理而無法直接讀取,後來才發現是自己想多了(笑)。在正常模式下拍攝的相片,會儲存在記憶卡的「/DCIM/101_FUJI」資料夾內;而「菲林相片模式」拍攝的相片,則會存放在「/FPATR/100FPATR」資料夾中(每個菲林筒都會以不同數字命名)。
這個資料夾除了包含相片檔案外,還有一個縮圖目錄(Contact Sheet)檔案,以及一個自動產生的文字檔。這個文字檔詳細記錄了大量格式化的資訊,如拍攝過程的開始及結束時間、菲林張數、已拍攝張數,以及菲林類型、縮圖目錄檔案名稱等,估計是讓程式使用的。
▲若未完成整卷「菲林」便提早「退片」,縮圖目錄會出現多個空白位置,對於追求完整性的攝影愛好者或會感到遺憾。
直駁 instax Link 打印相片
X half 可以直接連接 instax mini link 3 及 instax Link WIDE 進行打印。直度的相片格式剛好與 instax mini 的畫面(46 x 62mm)大致接近,而「二合一」模式的相片亦剛好接近 instax Wide 的畫面(99 x 62mm)。
▲配對 instax mini Link 3 或 instax Link WIDE
打印機後,可即時將相片傳送至打印機進行列印。
▲配合 instax mini Black 即影即有相紙的打印效果,解像度和色彩表現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