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謝飛道】旅行攝影應帶甚麼裝備?相機、鏡頭、相機袋、腳架推薦

Manfrotto Gitzo Traveler Lowepro BefreeAdvanced ProTaticLite150 ProTaticLite250

適逢暑假來臨,不少家長都在詢問小編該如何選購相機和鏡頭。由於攝影器材價格不菲,大家自然希望能做出最合適的選擇。事實上,相機袋和腳架的選擇同樣會影響整個旅行體驗,因為即使不在拍攝時,這些裝備也需要隨身攜帶。攜帶一支優質腳架所能創造的拍攝變化,往往比多帶一支鏡頭更為顯著!

今時今日會攜帶相機去旅行的攝影愛好者,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以拍攝自己、親友為主的「生活派」;第二類則是以風景攝影為主的「風景派」。

生活派:輕巧 APS-C 相機系統

首先談談「生活派」的器材選擇。以小編的個人經驗為例,因為是一家五口出遊,需要攜帶的物品較多,因此在相機和鏡頭的選擇上會以輕便為主。會選擇 APS-C 規格的機身,例如 FUJIFILM X 系列無反相機、Canon EOS R50Nikon ZfcSony ZV-E10 II 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生活派」器材選擇:輕便為主,例如是 APS-C 相機及鏡頭系統。

搭配一支焦距範圍較廣的變焦鏡頭,便能同時應付合照和風景拍攝需求。例如小編目前使用的 XF 18-120mm F4 LM PZ WR,或是 Sigma 最新推出的 16-300mm DC OS | Contemporary,都是近期熱門的選擇。另外可以再搭配一支輕巧的定焦鏡頭應付低光環境拍攝,或是需要淺景深效果的打卡照片,例如是 23mm F2、35mm F2 之類的定焦鏡頭。它們不僅光圈大、體積小,焦距也適中,都是非常適合旅行使用的定焦鏡頭。

 ▲鏡頭配搭方面,可以揀選一些焦距範圍較廣的變焦鏡頭,又或是一些小巧的大光圈定焦鏡頭。

有些朋友或許會認為,一機兩鏡這麼簡單,只用一塊包機布包著塞進背囊不就可以了嗎?事實上,包機布只適合長途運送器材,或是暫時不用相機時,臨時放入普通袋中。若將包好的相機放進背包,讓其他雜物擠壓,每次要從底部掏出相機,還要解開布包才能拍照,實在太不便了!即使你自己覺得無所謂,家人也未必有耐心等待。既然都選擇攜帶相機了,就應該正正經經揀選一個相機袋。

Lowepro ProTactic Lite BP 250 AW III 相機背囊

出外旅行應該使用什麼樣的相機袋呢?眾所周知,背囊的設計能讓重量分散在雙肩及背部,相比單肩背負更舒適。採用上下雙層間隔設計的相機背囊,上層可以放置私人物品,下層則專門存放相機。

這種相機背囊的設計確實方便,小編自己家中就有三個不同尺寸的相機背囊。記得今年初前往日本之前,發現了 Lowepro 推出了全新的 Protactic Lite 背囊,使用過兩次旅行後,發現它特別適合旅遊使用。

▲Lowepro ProTactic Lite BP 250 AW III

先來看看這款 Protactic Lite 250,它採用上下雙層設計,最特別的是內隔有一個長型側袋,專門用來放置輕便三腳架,這樣就能騰出雙手查看手機查地圖、擔遮或者搵車票。三腳架又不必綁在背囊外面擔心撞到其他人,也不用反覆綁定及解開那樣麻煩,現在只要直接放入的隔層就完成了!最重要的是在一些不方便「露腳」的地方,例如是乘搭電車時,都可以將三腳架收藏而不讓人知道,又不用擔心會撞倒別人。

▲內隔設有一個專門用來放置輕便三腳架的長型側袋(上圖右側)。

▲從隔層中直接存取三腳架,省略綁定及解開的繁複步驟。

那麼相機和鏡頭要放在哪裡呢?原來這款 Protactic Lite 背囊的設計非常靈活,預留了空間可以剛好放入 Lowepro 原廠的 GearUp Creator Box 相機內膽。如果想攜帶更多器材,可以選擇大尺寸的內膽,想帶少一點則可以配用細尺寸的內膽。

▲預留了可以放入 Lowepro 內膽的空間。

▲Lowepro GearUp Creator Box 相機內膽,設有大(右)、小(左)兩款尺寸選擇。

背囊可以從側面開啟,直接拿取下層內膽中的相機,不需要放下背包。背包內部分隔上下層的「橫隔膜」(上下層隔板),可以根據內膽大小上下調整位置,千萬別輕視這塊「橫隔膜」,它可以防止上層的雜物掉入內膽側面的縫隙,是非常實用的!

▲可從側面開啟直接存取下層內膽內的器材,過程中毋須放下背包,非常方便。

▲背包內部分隔上下層的「橫隔膜」(上下層隔板),用家可根據內膽大小上下調整其位置。

那麼應該選擇什麼尺寸的內膽呢?對於 Protactic Lite 250 來說,較為平衡的選擇是搭配大尺寸的內膽,可以輕鬆容納一機兩鏡,還有空間可以放置記憶卡、USB 線、濾鏡、LED 燈等配件,所有物品都能整齊收納。

另一項旅行必備的重要數碼裝備,當然就是手提電腦或平板電腦了。Protactic Lite 250 的筆電收納空間,足以放下 15 吋的型號!除了可以從上方取出,從側面也能拿取,意味不必放下背包,亦能將筆電取出使用。

▲Protactic Lite 250 的筆電收納空間,足以放下 15 吋的型號。

▲在下層安裝了內膽後,上層空間依然寬敞,足以容納放置風衣、輕薄羽絨、帽子、錢包、充電器、環保袋等大量個人物品。

▲背囊附送防水雨罩,下雨時可完整包覆整個背囊。

▲水樽或縮骨遮可放置於袋側。

▲背包肩帶具有一定厚度,提升背負時的舒適感。

▲背部採用透氣網孔墊高設計,背負時不會感到悶熱。

▲背囊標榜一袋兩用,除了拍攝之外,就算平時外出使用也沒問題,只需拆除內膽和隔板即可變身一般背囊,甚至可以借給孩子參加遊學團。

如果你只攜帶一機一鏡,或是開車自駕旅遊,可以將部分物品放在車上,則可以選擇較小的 Protactic Lite 150。這款背囊是 Protactic Lite 250 的縮小版,同樣具備腳架位和筆電夾層,大小適合裝入細尺寸的內膽,可放置 APS-C 片幅的一機兩鏡加小型配件,非常適合旅行攝影使用。

▲Protactic Lite 150 可以配合細尺寸內膽使用,剛好可放置一機一鏡及小型配件。


Manfrotto Befree Advanced AS Carbon:意大利反摺碳纖腳架

▲Manfrotto Befree Advanced AS Carbon 意大利製碳纖維腳架,只需 $2,000 多元就有交易,與同級國產腳架價格相近。

關於旅行腳架的選擇,首選具備反摺設計的款式,可以縮短收納長度;材質方面則建議選用輕巧的碳纖維。以 Manfrotto Befree Advanced AS Carbon 為例,具備反摺和碳纖維兩大特點,收納後長度僅 41cm,可輕易放入背囊。

▲外遊時如果暫未需要拍攝,可將 Manfrotto Befree Advanced AS Carbon 放入 20 吋手提行機箱,方便攜帶上機。

▲腳架連雲台的重量僅 1.27kg,就算手持也感輕鬆。

▲中軸也採用碳纖維材質,以最高高度達 150cm 的腳架而言,1.27kg 確實相當輕巧。

有人可能會問,與家人旅行時是否需要攜帶腳架?如果你只負責操作相機而不會上鏡,那當然沒有問題。但現在你是去和家人遊玩,不是公幹,家人也想與你拍些合照。找路人幫忙拍攝時,構圖可能會變得奇怪,他還可能會手震或無法準確對焦;若在偏遠地區旅行,更難找到人幫忙。

▲由於腳架最高高度達 150cm,拍攝時不必總是採用低角度取景,這樣可避免拍到另一半的雙下巴,否則下次想購買相機可能就不太容易獲得批准了(笑)。

因此,小編現在和家人旅行,都會習慣攜帶腳架拍攝合照。今時今日的數碼相機,基本上都支援智能手機遙控拍攝功能,拍攝時可以先檢查構圖,再通過手機 App 按下快門。無論使用定焦鏡頭,還是遠攝鏡頭拍攝 Tele Wide 構圖,都能拍出合心水的合照,不必麻煩他人協助。

▲小編現在與家人旅行時,都習慣攜帶腳架拍攝合照。拍攝時透過智能手機遙控相機,可以先檢查構圖,再通過手機 App 按下快門。


風景派:入門全片幅相機系統

之前說了「生活派」,現在就說說「風景派」吧!許多攝影發燒友喜歡攜帶全片幅相機連鏡頭去拍攝旅行風景照,那麼這個背囊是否適合呢?實際測試發現,一部全片幅的 Sony A7C II,搭配同廠的 FE 16mm F1.8 G 和 FE 24-105mm F4 G 鏡頭,這個組合覆蓋了從大光圈超廣角到中遠攝的範圍,一機兩鏡放入 Lowepro L 尺寸的內膽剛好合適。因此,Protactic Lite 250 不僅適合家庭旅行,也非常適合攝影之旅,無論是進階的星空攝影,還是一般風景拍攝均同樣實用。

當然,選擇旅行用相機拍攝風景相片,還有許多其他選擇,例如 Canon EOS R8 搭配 RF 24-240mm F4-6.3 IS USM,或是 Nikon Z5II 搭配 NIKKOR Z 24-120mm F4 S 等,都是非常熱門的入門級全片幅組合,並非僅限於單一品牌。

▲入門級全片幅相機最適合對畫質及便攜性有要求的旅遊愛好者。

▲Protactic Lite 250 搭配 Lowepro L 尺寸的內膽使用,剛好可以放入一機兩鏡的組合。


名廠 Gitzo Traveler GT1545T 連波頭套裝 $5,000 有找

既然對攝影要求較高,自然需要配備優質腳架。如果想一步到位選購旅行腳架的頂級之選,可以考慮這支 Gitzo Traveler 一號四節 GT1545T。除了質素有保證外,選擇它主要是因為目前的價格相當划算,連同 Gitzo 82TQD 波頭在內,都是 $5,000 有找。單是腳架本身,街價就要 $4,000 多,即是只需多付數百元,就能擁有 Gitzo 波頭,認真抵玩!

▲名廠 Gitzo Traveler 一號四節 GT1545T 體積小巧,連 82TQD 波頭 $5,000 有找,相當抵玩!

▲Gitzo 82TQD 波頭的安全負重可達 11kg。

附送的波頭亦非廉價貨,雖然體積小巧,但安全負重可達 11kg,內置的水平珠有助方便快速構圖。波頭上的「WS2」字樣意指二硫化鎢塗層,是世上已知阻力最低的材料之一,通常用於賽車引擎內部。由於它比石墨、特氟龍等材料更為光滑,因此毋須像一般波頭那樣添加雪油就能順暢轉動,也不用擔心雪油會吸附灰塵導致波頭變髒。

▲波頭上的「WS2」字樣意指二硫化鎢塗層,是世上已知阻力最低的材料之一。

▲波頭上設有水平珠,能方便快速構圖,最適合拍攝風景相片。

Gitzo GT1545T 採用碳纖維材質及反摺設計,最高可伸展至 163.5cm,對於身高 176cm 的小編來說,剛好是眼睛水平高度,拍攝時相當舒適。收納後長度僅 42.5cm,腳架連波頭重約 1.45kg。以這樣的高度和 11kg 的安全負重能力而言,可說是非常輕便了。

▲Gitzo GT1545T 採用碳纖維材質及反摺設計,最高可伸展至 163.5cm。

▲在 Gitzo GT1545T 安裝 Sony A7C II 入門級全片幅相機,搭配廣角鏡或標準變焦鏡頭時,穩定性完全足夠。

Gitzo GT1545T 雖是四節腳架,但抗扭力相當充足,因為這一代 Traveler 的腳管採用了 Carbon eXact 高密度碳纖維製造。相較於上一代 Carbon 6X 所採用的碳纖維絲束更加細緻,編織出來的腳管碳纖維密度更高,因此剛性大幅強化。輕輕敲擊腳管時,震動極為輕微,即使安裝全片幅相機連 24-105mm 鏡頭,也不用擔心大風會導致畫面因震動而模糊。

▲Gitzo GT1545T 這一代 Traveler 的腳管,採用了 Carbon eXact 高密度碳纖維製造,提供了強大的抗扭力。

這支 Gitzo GT1545T 售價 $4,000 至 $5,000,雖然在腳架中不算十分平價,但作為法國百年品牌,其質素和耐用度都有極高評價。若購入後能使用十年以上,以「貴買平用」的角度來看,長遠而言確實相當划算。


小結:建議帶同器材到店面親自試用

小編今次介紹了相機鏡頭、背囊及腳架的選購建議,但大家在購買背囊和腳架時,還是建議攜帶自己的相機及鏡頭到相機店親身試用,這樣就能確保心水的攝影產品,能確實符合個人使用需求,避免購買到不合適的裝備。

更多主題:Manfrotto Gitzo Traveler Lowepro BefreeAdvanced ProTaticLite150 ProTaticLite250
最新消息
41 分鐘前
早幾日來自國內的 Laowa 已被揭露打算推出 200mm F2 自動對焦鏡頭,首批將會對應 Canon EF、Nikon Z 和 Sony E 接環版本,而有關諜照一出,令不少影...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雖然變焦鏡頭在拍攝上可以帶來無比的方便,而且近年來新推出的變焦鏡頭質素也越來越好,可是我還是比較喜歡用定焦鏡頭拍攝,或許是因為多年來我都只...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雖然電動車的電池技術成長快速,可是有沒有里程焦慮一直是車主們所關心的,因為許多時候官方公布的實驗室數據與實際使用往往存在顯著差異。澳洲汽車...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TTArtisan 最新推出的 AF 40mm f/2 全片幅定焦鏡頭,以約 168 美元(折合約 1,319 港元)的售價,成為值得關注的新選擇。這款鏡頭目前支援 Sony E ...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在智能手機市場,不少廠商已經嘗試以多鏡頭設計提升拍攝能力,讓用家可以輕鬆擁有不同焦距鏡頭的拍攝效果,令手機攝影更為方便和普及。而國內媒體《... (繼續閱讀)
1 日前
HONOR 於 2025 年在香港舉辦 Magic V5 新品發佈盛會,HONOR CFO 彭求恩首度來港,更以全新 AI 戰略為主題發表講話,不僅展示品牌於海外市場及 AI 行... (繼續閱讀)
2 日前
今天都生和 Edmond 將深入探討工作與休閒攝影對相機的不同需求!工作機主力使用135全片幅相機;而在日常休閒拍攝中,卻轉向 APS-C 或中幅相機,原因... (繼續閱讀)
2 日前
HUAWEI Pura 80 Pro 與 Pura 80 Ultra 今日正式推出,雖然上市優惠與贈品活動持續進行,但 HUAWEI 特別保留驚喜,在正式開賣後才公布專屬這兩款旗艦... (繼續閱讀)
3 日前
純電超跑市場不如想像中美好,許多超跑車廠都重新考慮推出此類車款的可能性。Lamborghini 已在去年 12 月確實他們的首款純電車型 Lanzador 由 2028 ... (繼續閱讀)
3 日前
在香港,要「打卡」其實無處不在,只要夠膽、夠創意,就算唔去旺角亞皆路街火車橋、天水圍天榮路影輕鐵 + 日落,甚至是西環海邊,都可以製造到震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