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ony
Meta (旗下包括 Facebook、Instagram、Threads 等社交平台) 作為全球頂尖的社交媒體巨頭,處理每日數十億用戶日常社交互動的同時,其龐大的廣告系統與盈利模式也成為詐騙廣告滋長的溫床。根據路透社於 2025 年 11 月 6 日披露的內部文件顯示,Meta 公司在 2024 年的廣告收入中,據資料來源指有接近 10%(約 160 億美元)來自詐騙與違規廣告。這類虛假廣告每日數量高達 150 億則,直接為平台帶來巨額收益。
據資料來源指,這些詐騙廣告廣泛涉及虛假電商、非法博彩、違禁醫療產品銷售等多個領域,持續出現在 Meta 旗下的 Facebook、Instagram 與 WhatsApp 平台。值得關注的是,據資料來源指,Meta 內部文件顯示儘管公司設有自動監測系統與警示機制,但為避免廣告收益大幅流失,實際採取的是「選擇性執法」策略。系統要求必須達到 95% 的確認門檻才會封鎖涉詐帳號,對於可疑但證據不足者,則透過加收更高廣告費用以降低其投放意願,形同變相放任。
調查更進一步發現,大型廣告主即使多次違規,累積超過 500 次違規記錄也未必遭到停權。相比之下,小型詐騙帳號僅需被查獲 8 次便可能被封鎖。如此差異反映出 Meta 在執行政策背後的盈利考量與雙重標準。
Meta 官方回應稱相關文件內容「有所偏頗」,並強調近年積極打擊詐騙行為,自去年起誤報數量下降 58%,2025 年已刪除超過 1.34 億則詐騙內容。然而,據資料來源指,內部文件與外界觀察均顯示 Meta 的「溫和」策略更多是為了應對監管壓力,而非主動加強廣告審查力度。
除了龐大的盈利壓力之外,此現象也涉及監管法律的灰色地帶。據資料來源指,內部文件透露執法人員曾建議管理層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收益損失超過 0.15% 的嚴格措施。換言之,Meta 在打擊詐騙與維護營收之間作出了明確的取捨。
這種以「金主優先」的定位,使用戶每日暴露於大量詐騙廣告之中,平台安全性與用戶信任度面臨嚴峻挑戰。據用戶報告統計,全球已有超過一億人曾遭遇相關詐騙,損失金額高達數兆美元,而 Meta 在其中扮演了不容忽視的角色。
有鑑於此,多國監管機構已對 Meta 展開調查,要求其加強廣告管控,防堵詐騙集團濫用平台。與此同時,用戶與廣告商亦應該實施更嚴格的政策,以維護自身權益。
資料來源:reu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