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霖人像攝影課程於今年 5 月已是第 11 屆舉辦,學生人數邁向過千人,可算是香港絕無僅有,最受歡迎的攝影課程之一。剛於一月中舉辦的葉青霖「愛生活. 愛攝影」分享會,人像攝影大師葉青霖首徒 Martin Lam 分享攝影心得之餘,亦為大家解開這個攝影課程為何大受歡迎之原因﹕
攝影﹕Raymond Kam and Beverly Chen
以下為 Martin Lam 的分享內容:
![]() |
攝影眼」就如同每個人的 DNA 一樣,人人都擁有卻又獨一無二。 只要「攝影眼」被打開之後,每個人都可以是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攝影大師。當講解植入「攝影眼」時,葉青霖教學團隊首席導師 — Martin Lam 利用了電影 INCEPTION 作比喻,意思是把「攝影眼」植入大家的心內,成為與呼吸一樣自然的行為,利用潛在的意識及已內化了的技術,支配著每次按下快門的動作﹔當攝影漸漸演化成與生活密不可分時,我們還有不攝影的理由嗎? |
Martin 認為 5 年來所有畢業同學都曾親身經歷過 INCEPTION 的階段,他們都被植入了「攝影眼」的意念,便將它慢慢擴散成為生活,這個過程被劃分為 6 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階段 ----- 相信「攝影眼」(或「看得見」的奇蹟) |
要令學生「相信」一個抽象的概念,最湊效的方法是令他們「看得見」。要建立一個「見證」的過程,導師首先會於課堂中與同學一起作拍攝練習,卻利用比學生更少的時間去拍攝同一個模特兒﹔導師與學生的作品效果當然高下立見,然而,是什麼原因在背後主宰著這些分野?如果地點,時間,模特兒都沒有絲毫的變動,結論自然是︰「攝影眼」。當同學相信有「攝影眼」確實存在,導師做得到的,同學都可以。
第二階段 ----- 渴慕的能力及技術 |
到影樓實習的第一次,拍攝背景就只有一塊白紙,一支閃燈及一個模特兒,一個最簡單的 set up, 讓同學明白專業攝影師如何利用「攝影眼」,把三種最原始的原素揮灑得如此淋漓盡致,同學渴望提昇自己的實力之餘,技術亦漸漸的掌握了。
第三階段 ----- 焦不離孟的攝影與生活 |
這階段,當大家都很期待下次拍攝模特兒時,同學會被抽離課堂,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大自然即包括所有花草樹木、建築物、地貌及人、一位你不認識的人、一班你認識的朋友、一個水窪,一個人影甚至一個風景的空鏡都能引發你無限的聯想﹔透過「攝影眼」捉緊拍攝主題的感覺,將之成為個人的攝影作品,直至任何曾錯過的事物都可以重新給它賦予定義,當同學漸漸發現什麼都可拍時,植入的你的內心的就是 -----「攝影生活」。
第四階段 ----- 找尋攝影的理由 ----- 光源 |
到達這個階段,同學便會學習尋找光源,只要光源一出現,攝影之體驗便會徐徐展開,一闕月光,一線街頭暗燈,一霎霓虹燈,甚至一支電管都可以給同學一個漂亮的攝影理由,同學會學習掌握不同的光源,把感覺躍然於鏡頭內並把珍貴的一刻凝住。
第五階段 ----- 創作 |
回到 Studio,同學可以開始準備為「創作」而實習,學習提昇自己到達攝影「創造」的層次。同學可以利用一個等同商業 PROJECT 的時間,把自己的意念實踐出來,在 Studio 中同學要練習成為一個世界的主宰,如何交待自己的靈感,突破現實,把模特兒的特質自如的透過鏡頭表現﹔說有光,就有光﹔有影,便有影,一個全程讓同學發揮創作的空間。
第六階段 ----- 給自己一個答案 ----- 畢業作品 |
同學需要完成一個沒有既定主題的作品,把同學內心一直希望拍下的東西和有感覺的東西都放進畢業作品,走向自我尋找及啓蒙的過程,同學見證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把「攝影眼」放進了照片內。
經過 6
個階段,同學會便正式把「攝影眼」及生活融合在一起,而同學最大的得益是提昇攝影技術之餘,並在不知不覺間把做人的道理也學會了。攝影原是拍攝者與被攝者之間精神上的交流,攝影訓練有助提昇與別人溝通的技巧,有效建立關係﹔懂得表達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感覺便會更接近。攝影令同學更細心留意生活,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人生大大小小不同的事情會於不覺間被忽略,學懂攝影後,同學都能體會每件小事所包含的驚喜,自然會變得正 面,開心、積極。
這樣美麗的人生,不就是香港人需要的嗎?
聽過了 Martin 的分享後,相信熱愛攝影的朋友都想跟各位葉青霖畢業生一樣,見證自己 一步一步地提升攝影層次,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攝影眼。該課程將於 5 月 開課,一如既往,課程大多會於開課前 2 個月滿額,有興趣的人士可向 UNiART 查詢及留位。
查詢﹕2136 1234
課程內容:http://www.uniart.edu.hk/UNiART/hk/professional_course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