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便不斷追求速度上的突破,各種各樣精彩的競技如賽車、賽跑、賽龍舟等,都是速度上的較量。在數碼相機的世界裡,各廠商之間除了鬥像素之外,速度也是大家非常重視的一環,由開機速度、連拍速度、對焦速度到存取速度,樣樣都是可以鬥快的。速度愈快,所需的工藝及技術便愈高,所以在一個項目拿到一個最快,便可以替這個牌子省招牌,最終這個牌子的其他產品也會受惠。Canon
EOS 1D 的 820 萬像素後繼機 EOS 1D Mark II,連拍速度高達每秒 8.5 張,的確是快過眨眼,在連拍及自動對焦項目中,今次是贏得漂亮。
之後數年,Canon 推出更多配備 CMOS 感光元件的 DSLR,除了入門級的 D60、10D、300D 等之外,甚至專業級的 EOS 1Ds 亦轉用 CMOS 感光元件,在質素、速度等方面都有所改良。1D Mark II 這個 CMOS 尺寸有 28.7 x 19.1 mm,有效像素高達 820 萬。EOS 1D Mark II 的焦距放大率為 1.3x,比 10D 及 300D 的 1.6x 雖然只少了 0.3x,不過意義就相當深遠。
拍廣角照片更容易
大家都知道 Canon 沒有專為非 Full Frame 感光元件 D-SLR 而設的鏡頭(除了 300D 專用的 EF-S
18-55mm 跟機鏡),最廣角的 EF 接環超廣角 Zoom 鏡是 EF 16-35mm f/2.8L USM,如果焦距增長了
1.6x 就變成 25.6-56mm,這個焦距己經沒有了超廣角的意義。如果要用超廣角焦距,大家只有選用定焦鏡如 EF 14mm
f/2.8L(比 EF 16-35mm f/2.8L USM 更貴﹗)或者副廠 12-24mm 變焦鏡。不過如果焦距放大率只有
1.3x,使用 EF 16-35mm f/2.8L USM 時,等效焦距為 20.8-33.7mm,同一支鏡頭,在 1D Mark
II 上使用廣角效果也就強烈得多﹗今次測試使用的正是現時相當受歡迎的 EF 17-40mm f/4L USM,跟 10D 相比,在
1D Mark II 上使用時,廣角效果簡直是完全另一支鏡頭一樣﹗
據 Canon 形容,EOS 1D Mark II 這個 CMOS 可以為大家「帶來低雜訊、極高 S/N 比率,及精細高層次的高質素影像」,至於實際效果如何,大家可以親自下載樣本照片及本文的感光度測試參考一下。Canon
的 D-SLR 雜訊低是公認的,而 1D Mark II 的雜訊甚至比 EOS 1D、EOS 10D 更低,即使將感光度設定至
ISO 1600,雜訊情況仍屬於極低水平。此外,上一代 1D 只可以選擇最低 ISO 100 感光度,今次 1D Mark II
的最低感光度就有 ISO 50 可揀,對於慢快門攝影及降低雜訊都有一定幫助。至於銳利度方面,不少網友都被官方發放的 1D Mark
II 樣本照片嚇著,因為樣本照片的銳利程度都遠低於大家預期。不過其實 1D Mark II 的 Menu 中有銳利度選項,當中可以設定由
0 至 5 共六級,如果設定為 0 的話,便會得出樣本照片的效果,將設定值推高至 3 或以上,照片看起上來便會 Sharp 很多。如果拍
RAW 的話,這個銳利化選項則可以事後在才在隨機的 Canon 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 軟件上調較。
由於焦距放大率只有 1.3x,大家更容易以廣角鏡拍出有氣勢的照片。
1D Mark II 提供 0 至 5 共六級銳利化程度選擇。
最快,但可以更盡
快,是 Canon SLR 給予大家的一貫印像,尤其是自動對焦及連拍速度更可說是 Canon SLR 的代表作。在 D-SLR
的領域上,Nikon 的 D1H 及 D2H 曾經一度領先,不過吃過頭啖湯之後不久,很快又被 Canon 的 1D 及 1D Mark
II 趕過。言歸正傳,EOS 1D Mark II 的連拍速度可達 8.5 fps,比 420 萬像素、8 fps 的 Nikon
D2H 還要快一點,可以說快過眨眼,因為一個人的眨眼頻率怎樣也快不到 8.5 Hz。這個連拍速度跟上一代的 EOS 1D 相同,不過
Mark II 就可以連拍 40 張 JPEG 或 20 張 RAW,比起 1D 的最多 21 張 JPEG 或 16 張 RAW
都有可觀的增長。像素由 1D 的 420 萬提高至 1D Mark II 的 820 萬,資料的存入流量大增,而連拍能力卻有增無減,可見
1D Mark II 無論在緩衝區大小、寫入速度及運算速度都有很大的改良。
每秒拍攝 8.5 格,每一個動作也能仔細記錄。
1D Mark II 的強橫連拍能力背後,當然是由 Canon 的一堆新、舊技術支援著,除了要有高速的影像資料運算速度外,同時機械設計亦都要支援
8.5 fps 的連拍。資料運算上,1D Mark II 的 CMOS 使用了更高速 8 頻道讀取技術,同時亦首次採用 DIGIC
II 數碼影像處理器,這個系統應用了更為高速的 DDR-SDRAM,運算速度比舊款 DIGIC 處理器快 4.5 倍。在機械方面更不成問題,因為
1D Mark II 採用了大部分源自 EOS 1V 的組件,而 EOS 1V 配合 PB-E2 捲片器之後的連拍速度是可以達到
10 fps 的,即是說 EOS 1D Mark II 其實還未用盡這個機身的連拍功力。如果運算系統可以更快的話,出現 10 fps
的 D-SLR 理論上也是可行的﹗
用起連拍上來,1D Mark II 會發出相當誇張的快門聲,由於沒有捲片馬達,快門聲已經比 EOS 1V 小一點,不過仍然是相當震撼,大家可以按此收聽
1D Mark II 的連拍快門聲。
1D Mark II 比 1D 有更快的自動對焦表現,到目前為止是全球對焦最快的 D-SLR。由於 1D Mark II 採用了一套全新的多重處理器自動對焦系統,利用兩顆分別置於自動對焦系統及相機內的中央處理器操雙管齊下,除了提高自動對焦的速度外,更加強了
AI Servo 自動對焦的準確性。即使用上同一支鏡頭,大家可以感覺到 1D Mark II 的自動對焦較為乾脆利落,馬達很快便將焦點扯到主體身上,在近距離對焦、暗位對焦時分別就更加明顯。雖然
1D Mark II 的連拍及自動對焦是全球最快,不過在開機速度及快門時滯方面,Nikon D2H 都是稍佔優勢的。1D Mark
II 開機需要 0.8 秒,而 D2H 基本上不用等便可以即時拍攝;1D Mark II 的快門時滯為 40 ms,Nikon
D2H 就只有 37 ms,雖然慢了 3 ms,不過用起上來就很難看到分別,只要一按下快門釋方掣,1D Mark II 的快門就可以立即給大家曝光,快得有點像拉得很緊的橡皮圈忽然被剪斷後彈開的感覺。玩開
D70、300D 的朋友,用 1D Mark II 拍一兩張已經很容易感覺到快門的反應快很多。
Mark II 這個名稱首次在 Canon 的 D-SLR 出現。
機身的機械結構,大都取材自 EOS 1V。
1D Mark II 的對焦點跟 1D 一樣有 45 點,佔去畫面超過 23%,中間 7 點屬於交錯型感應器,使用 f/2.8
或更大光圈鏡頭時可以同時感應水平及垂直的紋理,令這幾個對焦點零舍快而準。 配合 AI Servo 使用起上來追焦,一般飛禽走獸、新聞對象、運動選手一經鎖定,很難逃出
1D Mark II 的追焦系統。此外,1D Mark II 可以指定一個常用對焦點,拍攝時一按對焦點歸位掣,便可以即時切換至指定了的對焦點。相對起上來,D2H
的自動對焦點只有 11 個,不過當中已經有 9 個點屬於交錯型感應器,而 11 個對焦點的分佈較廣,可以覆蓋 75% 的水平寬度及
44% 的垂直高度,加上有群組動態對焦功能,追焦起上來又是另一種樂趣。
用家可以設定追焦的敏感度。
即使用單點對焦,也可以將附近 7 點至 13 點對焦設定成活躍以便追焦。
新加入 E-TTL II 閃燈輸出控制
雖然拍攝數碼照片可以很輕易用軟件調較照片的曝光,不過以準確的測光及曝光拍出來的照片,質素永遠都是最高的。作為頂級機種,1D Mark
II 就內置有 6 種測光模式之多,分別有 21 區權衡測光、局部測光(畫面 8.5%)、重點測光(畫面 2.4%)、對焦點連動重點測光及中央偏重平均測光,而更使用了首次應用在
D-SLR 上的 E-TTL II 閃燈測光,閃燈作預閃測光時,會將鏡頭的對焦距離資料加入計算,即使主體令偏離畫面中央、有反光情況、很深色或很淺色,閃燈的輸出都可以保持得較為穩定。說到測光,D2H
的 3D 彩色距陣測光無可否認較為出名,不過測光模式就只有 3D 彩色距陣測光、中央偏重平均測光及重點測光(畫面 2%,使用 D
鏡時可與對焦點連動),跟 1D Mark II 相比,兩者可謂各有千秋。事實上,1D Mark II 的 21 區權衡測光已可應付大部份情況,尤其是這個
E-TTL II 閃燈系統,更是造福了一大班經常用閃燈拍攝的職業攝影師(如攝影記者、婚宴攝影師)。
一拿起 1D Mark II 的機身,大家首先感受到的當然是份量十足、重達 1.2 kg 的機身。事實上,1D Mark II
的機身堅固及耐用程度就有如鐵甲威龍,全機採用鎂合金製造,外殼經過防磁處理,並且用上超過 90 個防水接合點,確保機身防水防塵(不過要用上指定的鏡頭)。另一方面,1D
Mark II 的快門使用壽命亦由 1D 的 15 萬次增加至 20 萬次,耐用程度提高了 30%,令大家可以更安心使用高達 8.5
fps 的連環快拍。操控方面,1D Mark II 大致跟 1D、1Ds 相同,全部設定都要用雙手操作(按鍵加轉盤),包括曝光模式、對焦模式、ISO、白平衡、重看照片、選擇所有菜單選項等。用開入門
D-SLR 的朋友,可能比較難想像連看照片都要用雙手,不過這也是較為保險的設計,可以減低錯誤刪除照片、更改設定的機會,對於職業攝影師來說是一個好處。
說到 1D Mark II 機身另一個較為創新的設計,就是可以同時使用 CompactFlash 及 SD 記憶卡,印象中是
Kodak 的 Pro 14n 首先出現這種設計,目的是加強影像儲存的靈活性及空間。大家可以用 SD 卡作為擴充記憶體以拍攝更多照片,或者選擇將一張照片同時儲存在
CompactFlash 及 SD 卡上以作保險。如果使用較高速的 SD 卡的話,將照片儲存在 SD 卡上需要較短的時間。另一個較為注目的改進就是提高了機背
2" LCD 的解像度,由 1D 及 1Ds 的 120,000 像素一下子增加至 230,000 像素,相對於 D2H
的 2.5" 211,000 像素 LCD,雖然在尺寸方面有點輸蝕,不過在像素方面就明顯佔優。在重看照片時,1D Mark
II 的 LCD 看起來也份外清晰,大家更可以很方便的將照片放大至最大 10 倍檢示,比起三年前的 1D 不能放大合理得多。傳送介面方面,1D
Mark II 支援 IEEE 1394 及 USB 1.1 兩種制式,不過如果有 USB 2.0 就可以有較多用家受惠。
機背設有特大轉盤,卡槽設有安全鎖。
由於使用較為省電的 CMOS,加上有 DIGIC II 的幫助,充一次電便可以用上整天,Canon 稱一次充電可以拍攝
1200 張照片。
10 段 JPEG 壓縮
1D Mark II 支援 +/- 3 級白平衡包圍,同時亦可對照片的 blue/amber 及 magenta/green
色彩作 +/- 9 級的調整,加上可以設定 Tone Curve,在色彩控制方面頗為全面。EOS 1D、1Ds 的機身有一個外置白平衡感測器,不過在
1D Mark II 上卻消失了,不過這似乎對自動白平衡的表現影響不大,甚至在戶內拍攝時比有外置白平衡感測器的 D2H 偏色還要少一點。至於
1D Mark II 的檔案儲存質素就為用家提供了非常仔細的設定,儲存 JPEG 時,大家可以設定四個不同的像素,而且更可以選擇
10 級不同的壓縮程度,當然也少不了同時儲存 RAW 及 JPEG 了。
每個 JPEG 尺寸都可以選擇 10 級不同的壓縮程度。
檢視照片時,可以顯示對焦點、RGB 曝光情況、感光度、測光及曝光模式等。
無條件送 Canon 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
軟件
1D Mark II 除了跟機有一套例牌的 Canon EOS Viewer Utility 之外,更有新鮮出爐的 Canon
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用家可以用這個軟件更深入的調較 RAW 照片的白平衡、曝光、銳利度、反差、色調等,比起
EOS Viewer Utility 有用得多。不過用 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 轉換 RAW 照片後,照片的某些線條會出現輕微鋸齒情況,而用
EOS Viewer Utility 或者 C1 Pro 都沒有這些情況出現,可能 Canon 遲點有機會推出升級版下載以解決這個小毛病。
可以在樹狀目錄中檢視照片,並顯示照片的拍攝資料。
可以編輯照片的反差、曝光、色調、動態範圍等。
以 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 輸出的照片,某些線條會出現輕微鋸齒情況。
用 C1 Pro 轉換的效果。
Canon EOS 1D Mark II
推出日期: 約 2004 年 03 月
感光元件像素: 850 萬像素
有效像素: 820 萬像素
感光元件大小: 28.7 x 19.1mm
感光元件種類: CMOS
最大解像度: 3504 x 2336
自動對焦情況:
區域自動對焦 ( CMOS感應器的 TTL-AREA-SIR )
45 點對焦
單次對焦 (One-Shot AF)
人工智能伺服對焦 (AI SERVO)
手動對焦
曝光模式:
支援光圈先決
支援快門先決
支援手動曝光
快門速度: 1/8000 至 30 秒 及B 快門
測光模式:
對焦點連動 21 分區平均測光 (Evaluative Metering)
局部測光,畫面中央 13.5%
重點測光 (Spot Metering),佔畫面 3.8%
ISO 感光值: 100-1600 ( 每次以 1/3 級增長 ), 通過相機自選功能可擴展至
ISO 50-3200
要寫 1D Mark II 的測試報告比起其他機都難,因為 1D Mark II 的優點實在太多而且顯而易見,不過一個中肯的測試報告當然要同時替大家找出相機的不足之處,唯有做一次本未倒置,先想好相機的缺點再寫報告吧﹗不過對於大多數用家來說,這些所謂短點多數只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1D
Mark II 到目前為止已算是接近完美。1D Mark II 推出之時,適逢雅典奧運快將開幕,各大報館體育記者都趕著採訪前換上新機,市面上掀起一片搶機潮,這也是
Canon 的一貫策略。事實上 1D Mark II 到港貨量奇少,據非正式統計推出兩個月以來,買到 1D Mark II 的本地買家只有廿個或更少,真是有錢都買不到﹗
Canon EOS 1D Mark II
推出日期: 約 2004 年 03 月
感光元件像素: 850 萬像素
有效像素: 820 萬像素
感光元件大小: 28.7 x 19.1mm
感光元件種類: CMOS
最大解像度: 3504 x 2336
自動對焦情況:
區域自動對焦 ( CMOS感應器的 TTL-AREA-SIR )
45 點對焦
單次對焦 (One-Shot AF)
人工智能伺服對焦 (AI SERVO)
手動對焦
曝光模式:
支援光圈先決
支援快門先決
支援手動曝光
快門速度: 1/8000 至 30 秒 及B 快門
測光模式:
對焦點連動 21 分區平均測光 (Evaluative Metering)
局部測光,畫面中央 13.5%
重點測光 (Spot Metering),佔畫面 3.8%
ISO 感光值: 100-1600 ( 每次以 1/3 級增長 ), 通過相機自選功能可擴展至
ISO 5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