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Z places of Hong Kong (Part I)

最近展開了一個 A-Z places of Hong Kong的計劃,目的是想記錄香港境內的美景,和宣揚環保的訊息。希望通過這個計劃,讓大家了解香港並不只是石屎森林,有時間的一定要多認識我們這片土地。

A - Ap Chau 鴨洲

鴨洲英語:Robinson Island,或音譯作 Ap Chau),又名大鴨洲,是香港的一個島嶼,地區行政上屬於北區。位於沙頭角海以東,吉澳以西。

該島嶼非常細小,只有0.016平方公里,島形狹長,闊度僅有100碼。鴨洲是香港有人居住而面積最細的離島,現時僅剩人口不足20人。鴨洲的名命是因為其形狀確像一隻半浮於水面的鴨。

鴨洲的主要岩石由水成岩(沉積岩的一種)組成,島的東面石灘有無數彩色的石卵。在鴨洲亦可找到角礫岩(沉積岩的一種)。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4%A8%E6%B4%B2

 

B - Bride's Pool 新娘潭

新娘潭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區與北區之船灣郊野公園。景點包括「新娘潭瀑布」及「新娘潭」,瀑布的高度達15米,水潭的面積廣闊而且水深。

據說,以前有四位轎夫抬着一位新娘,從烏蛟騰嫁到鹿頸,中途路過此處,由於地上石岩濕滑,其中一位轎夫滑倒,引致新娘連同花轎一併掉落瀑布下的水潭溺斃。此水潭因而得名「新娘潭」。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5%A8%98%E6%BD%AD

 

C - Cyberport 數碼港

鋼綫灣(英文:Telegraph Bay)位於香港南區沙灣之東南方及瀑布灣之西北方。現時該處已填海成為數碼港。

鋼綫灣的舊稱為大口灣,至少到1940年代仍然如此,但現時大口灣(大口環)指的是沙灣一帶。

鋼綫灣原址有村落(今鋼綫灣村),早於1870年已有人居住。1871年開始,英國大東電報局於鋼綫灣鋪設電報電纜連接香港與外地,鋼綫灣因而得名。1880年,一名法國傳道會神父在此處首次發現洋紫荊,並於1908年證實為全新品種,其後更於1965年起成為香港市花。1930年代,英軍於鋼綫灣沿岸興建機槍堡及防禦工事,惜於香港保衞戰中毫無用武之地。

1980年代,香港政府於鋼綫灣填海,其後土地丟空十多年。2000年,數碼港計劃於鋼綫灣展開。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B%BC%E7%B6%AB%E7%81%A3

 

D - Devil's Fist at Bluff Head 位於黃竹角咀的鬼手岩

黃竹角咀位於新界船灣以東,是本港最狹長的岬角極地,人跡杳然。由於其海岸的沉積岩是香港最古老的岩石,而原本水平狀態的岩層更被擠壓至近直立的狀態,因此黃竹角咀與鄰近的赤洲被列為香港地質公園的「赤洲 — 黃竹角咀景區」。在黃竹角咀的海濱盡處,挺立著一尊風化奇石。其狀猶如緊握的拳頭,指節皆可辨,故名「鬼手岩」。由於形態神似,此石已成為黃竹角咀的地標。黃竹角咀山岬地點偏遠,遊人若不自僱船隻前往,只能以徒步的方式往返。

資料來源:http://www.oasistrek.com/wong_chuk_kok_tsui.php

  

E - Eastern 港島東 Hong Kong Meseum of Coastal Defence 香港海防博物館

博物館的前身是舊鯉魚門炮台,是百多年前香港最具規模的防禦工事,亦是1941年香港保衛戰的一個重要戰場。今天,炮台已改建為博物館,保存和展示香港六百年的海防歷史。

香港海防博物館位於港島筲箕灣,全館面積約34,200平方米,是由具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修建而成。

鯉魚門地區控制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位居要衝。英軍早於1844年便在水道南岸的西灣地區修築兵營,但由於疫症流行,不少駐兵病死,該兵營遂被棄置。在其後的四十年間,軍部雖多次計劃在鯉魚門興建炮台,但遲遲未有落實。

及至1885年,為防禦法國及俄羅斯的威脅,英軍乃決定在鯉魚門水道南面的岬角修築鯉魚門炮台。堡壘是整個防衛體系的核心,由英國皇家工程兵設計和建造。他們首先從鯉魚門岬角的最高點移走面積達七千平方米的泥土,然後建造十八間地下室,闢作士兵營房、彈藥庫、炮彈裝配室及煤倉等,最後再填回泥土,將堡壘完全隱閉起來。所有工程在1887年完成。

堡壘中央建有露天廣場,供士兵集散之用。堡壘內配備兩門六英吋後裝「隱沒式」大炮,四周並建有壕溝。英軍另於堡壘附近修築多座炮台,包括反向炮台、中央炮台、西炮台及渡口炮台,依山勢由東至西分佈於岬角上。各炮射程不一,可完全覆蓋整個鯉魚門水道。1890年,英軍更在岬角海邊建成布倫南魚雷發射站,是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的水下武器。

可是,在隨後的三十多年間,香港並沒受到攻擊,鯉魚門的海防武器一直無用武之地。到了1930年代,由於武器技術的改進以及其他新炮台相繼落成,鯉魚門炮台在香港海防上的重要性遂逐漸減退。

1941年12月8日,日軍入侵香港。在佔領新界及九龍後,英軍即加強鯉魚門的防衛,防止日軍從對岸的魔鬼山渡海登陸。守軍雖曾多次擊退日軍的偷襲,但由於雙方實力懸殊,炮台最後於12月19日被攻陷。戰後,炮台已失去防衛作用,但仍被英軍用作訓練基地,至1987年始全部撤走。

前市政局鑑於鯉魚門炮台的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於一九九三年決定將之修復,並改建成一所以香港海防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整項計劃耗資約三億港元,由建築署設計及興建,其建築設計曾於2000年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大獎 – 銀獎,與及綠化都市顯才華銀獎 – 綠化效果。香港海防博物館於2000年7月25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為鯉魚門炮台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資料來源:http://hk.coastaldefence.museum/zh_TW/web/mcd/aboutus/history.html

圖為日落火燒港島東的情景。

  

F - Fei Ngor Shan 飛鵝山

飛鵝山英語:Kowloon Peak),或名飛鵞山,位於香港的黃大仙區、觀塘區、西貢區和沙田區的交界,為九龍群山之一。它高度為603米,為九龍最高的山峰。

飛鵝山可飽覽整個九龍半島、香港島、蠔涌和白沙灣一帶的景色。它現在被劃為馬鞍山郊野公園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3%9B%E9%B5%9D%E5%B1%B1

圖為日出時份金光灑在白沙灣的情景。

  

G - Gold Coast 黃金海岸

香港黃金海岸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掃管笏青山公路-青山灣段1號,在1990年代初落成。除可坐擁遼闊的海景,還可遠眺位於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亦設有大型酒店、會議中心、購物廣場、遊艇會、海濱、沙灘及私人屋苑。

為了吸引更多中外旅客到訪,信和集團與屯門區議會於2005年合作,斥資250萬港元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黃金泳灘興建中華白海豚雕像。雕像位於泳灘的末端,屯門黃金海岸海豚廣場,跟龍珠島對望,所在地則原是直升機坪。整個構思參考了新加坡著名的魚尾獅像,雕塑由三條海豚組成,分別象徵和平、自由、快樂,寓意屯門區吉祥連連,歡樂綿綿。

海豚像高9米、闊6.45米、長11米,由兩大一小的海豚組成,形態彷如由海中躍出,動感十足,配以特別燈光效果,使金光閃閃的海豚像,於日夜間產生不同景緻,各具特色。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9%BB%83%E9%87%91%E6%B5%B7%E5%B2%B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1%AF%E9%96%80%E9%BB%83%E9%87%91%E6%B5%B7%E5%B2%B8%E6%B5%B7%E8%B1%9A%E5%BB%A3%E5%A0%B4

圖為早上於屯門黃金海岸海豚廣場向西方所拍攝到的罕見由海面形成的Full Double Rainbow

 

H - High Island Reservoir 萬宜水庫

萬宜水庫位於香港西貢區,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容量達2.81億立方米。

香港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興建多個大型水塘,但人口暴漲,水塘仍不敷應用。及後香港興建船灣淡水湖,容量雖然龐大,但仍不足以應付不斷增長的食水需求。在1963年至1964年嚴重水荒後,曾需要每四天供水一次,當局便於1969年開始構思興建另一個類似船灣淡水湖的大型水庫。水庫最終選址位於西貢半島南岸與糧船灣洲的狹窄海道之中,故曾被稱為糧船灣淡水湖,但為免中文名稱與船灣淡水湖混淆,及後改以水庫範圍內的萬宜村命名,定名為萬宜水庫,而英文名稱則維持以糧船灣的英文(High Island)命名。

萬宜水庫的工程計劃1969年展開,是香港最後一個建成的水塘,連同香港第二大水庫船灣淡水湖已佔去全港水塘總儲水量5.86億立方米的87.2%。建造過程淹沒了不少村落,包括爛泥灣村。

水庫原址為官門(又稱官門海峽官門水道),與船灣淡水湖同屬在海中興建的水庫。工程包括在官門兩端築起兩條主要堤壩,將西貢半島及當時香港第三大島糧船灣洲連接起來。這兩條堤壩高達64米,另有三條副壩。

水庫工程涉及將官門東西端加建兩道堤壩,然後再將海水抽出,注入淡水,使其形成一個淡水湖。費用最初預算為7.5億港元,較船灣淡水湖高出1.5億,儲水量預算可達500至750億加侖。工程於1971年正式動工,1978年11月底建成,歷時7年,總投資遠超最初預算,費用達13.5億港元,水庫容量為600億加侖,是全球首個以大壩圍封海岸而建成的大型水庫。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0%AC%E5%AE%9C%E6%B0%B4%E5%BA%AB

圖為夏季晚上在萬宜水庫東壩拍攝的銀河及淡淡的倒影。

 

I - Island (Tai Tau Chau) 島嶼 (大頭洲)

位於香港島東南面的大頭洲,是香港的一個島嶼,位於石澳石澳山仔東部附近,地區行政上屬於南區的赤柱及石澳選區。

大頭洲西岸有一連島沙洲與石澳陸地相連。東面、南面和北面皆面向藍塘海峽,並分別與東龍洲南堂尾、五分洲和小西灣歌連臣角隔海相望。

由於大頭洲地處於香港的東面,受東北信風影響,島上有着很多的奇岩異石,而且島的四面多為峭壁,與香港地質公園的島群相似。現時大頭洲是屬於石澳海角郊遊區的主體部份,並在與石澳之間的連島沙洲上興建了一條藍色的行人橋,更在島上開闢了多條行山路徑,方便遊客到大頭洲遊覽。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9%A0%AD%E6%B4%B2_(%E9%A6%99%E6%B8%AF%E5%B3%B6) 

圖為某年一月一日在大頭洲上日出前拍攝的晨曦。

 

分享感想
  • wingkit99 @2014-10-07 10:20:52
    Very Nice !!!
Jacky Lee 的其它文章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航拍香港十八區 - 點影先至靚?(第二篇) Jacky Lee 今期繼續航拍香港,希望透過照片能與大家分享一下背後的故事和現行關於航拍的相關法例和要求。 這張照片乃於九龍塘所攝,照片正中為瑪利諾修院學校,遠方乃前啟德機場,再後方遠眺便是九龍半島的將軍澳與香港島...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航拍香港十八區 - 點影先至靚?(第一篇) Jacky Lee 最近完成咗一個關於航拍香港十八區嘅攝影計劃,所以好想藉住呢個機會,同大家分享一下,呢啲照片背後嘅故事。 [中西區] 呢張相,右下角係香港仔水塘。佢係香港第四個興建嘅水塘,亦都係香港島最後興建嘅水塘...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點樣影到啲水滑一滑?無濾鏡係咪就無計? Jacky Lee 鍾意影風景嘅朋友,一定會被網上好多攝影師拍出嚟如詩如畫嘅海岸風景照片所吸引,究竟點樣可以影到呢類型嘅照片呢? 秘密就係,只要你有減光鏡(ND filter)嘅話,再加上相機設定為bulb,咁樣基本上就可以拍攝...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日落點樣先至可以影得靚?今次教你用濾鏡! Jacky Lee 相信好多攝影新手都鍾意影日落,除咗覺得日落嘅顏色好靚之外,更重要就係唔使好似影日出咁樣咁早起身咁辛苦(笑)。   影日落最緊要係識得揀選適當嘅地方,我會推介用sun surveyor app嚟去知道日落嘅方向(無論...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日出點樣先至可以影得靚?相關相機設定要點 set? Jacky Lee 好多攝影嘅朋友都鍾意影日出日落,因為呢個時間嘅magic moment 確實好靚。 但係對於攝影新手來講,日出日落並唔係一個容易拍攝嘅題材,因為呢個時間嘅光差太大,好多時影出嚟嘅相,一係就係天空爆光,一係就喺地...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拍攝風景照片不能背光? Jacky Lee 早前去了澳洲雪梨旅遊。由於碰巧當天天氣晴朗,非常適合拍攝風景照片。 大家都會知道,當遇到天空和地面的光度相差比較大的時候,HDR確實是一個好方法來加強相片的寬容度。 由於是旅行攝影的關係,沒有太多... (繼續閱讀)
挑戰原廠:Sigma 12-24mm II vs Canon 14mm/2.8L (Part 2) Jacky Lee 現在輪到中央對決,以下是相片100%裁圖。     Sigma 12mm-24mm/4.5-5.6 DG II Canon EF 14mm/2.8 L f/2.8 N/A f/3.2 N/A f/3.5 N/A f/4.0 N/A f/4.5 ... (繼續閱讀)
挑戰原廠:Sigma 12-24mm II vs Canon 14mm/2.8L (Part 1) Jacky Lee 本人拍攝風景照片多年,由35mm開始越拍越闊:28mm,21mm,17mm,一直拍到14mm。在這一兩年本人大部份的風景照片都是用Canon 14mm/2.8L廣角定焦鏡頭拍攝。 14mm 的視覺沖擊 要捕捉大自然磅礡的氣勢,當然一支越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