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喜歡自然攝影的朋友

一張令人印象深刻及產生共鳴的作品可以讓更多讀者欣賞大自然的美麗豐盛,或以警世的角度揭示環境問題。參與其中的攝影師在過程之中可以對環境多了一分關注,長遠而言對環境教育及保育工作都有所貢獻。就這個層面而言,自然攝影師是保育工作的親善大使。

何處是吾家? 大嶼山水域的中華白海豚

我們熟悉的《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英國廣播公司的《野生動物》(BBC Wildlife),德國的《地理雜誌》「GEO」,亞洲地區的《亞洲地理雜誌》(Asian Geographic)或中國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等,每一期皆有許多篇幅介紹以大自然或保育工作為題的專題。這不但反映讀者及市場需要,透過攝影師以鏡頭捕捉難得一見的自然影像,配合記者的編採工作,讀者們更可以擴闊視野,在欣賞或反思的過程之中,提高對環境議題的關注。

捕獵暗綠繡眼(相思)的大木林蜘蛛

國際級的地理雜誌,攝影師常會伙拍研究人員一同工作,這種合作關係一方面讓攝影師拍攝到常人難以接觸到的主題或鏡頭,另一方面在拍攝過程之中亦可以有更多安全指引,減少對攝影師自身或拍攝主體所產生的危險。現在許多國際級的自然生態或保育專題的文章,攝影師本身便是該方面的研究專家或投入畢生精力的人員﹝例如National Geographic 攝影師 Tim Laman 以研究熱帶雨林的鳥類取得博士學位,水底攝影師 David Doubilet 八歲開始潛水,有近半世紀的水底拍攝經驗﹞ ,在取材及拍攝方面能夠有更大的深度,這絕對是讀者的福氣。

先觀察認識主體,我們的作品會更有深度及感染力

除了專家學者,自然攝影也應該可以在更廣泛的層面推廣,每一位熱愛大自然的朋友,只要願意投入時間及精力進行觀察及拍攝記錄,堅守自然攝影操守,在不斷學習和分享過程之中,都可以成為生態攝影師。我們生活在攝影全民化的年代,以大自然作為拍攝主題亦是現時最流行的攝影活動之一。只要我們願意從大自然的角度出發,思考作品的意義,分享作品在自己的社交圈子,讓社會對大自然有更正面的認識和了解,我們都可以成為大自然的親善大使。

用相機拍,不要用棍棒拍 Shoot pictures, not bullets

除了欣賞之外,對於具有特別意義的觀察記錄,例如發現地區新物種、稀有物種記錄、生態環境的歷史變化、鮮為人知的生物行為等,照片記錄亦變得十分重要,也可以較為全面的作為資料記錄。在香港甚至其他地區的物種新發現,有不少案例是攝影師拍到照片以後,由專家確定身份,成為具有意義的新記錄,在這方面,自然攝影師都功不可抹。

筆者於2009年在新界北拍攝的蛾類,經專家鑑定後確認為Ethmia epitrocha 微點篩蛾,是香港第一個草蛾科記錄。

一國兩制,攝於港深邊境

攝影是一門藝術,表達方式及拍攝手法五花百門。自然攝影則應該以真實記錄作為宗旨,除了從作品美感的角度出發之外作考慮,更重要的是記錄物種的自然行為,以照片表達其生活習性,否則作品的內容便失去意義,甚至會誤導讀者。作品可以是個人觀感的表達及對大自然態度的延伸,亦可以為研究及保育工作出 一分力。喜歡以大自然作為拍攝主題的朋友,不妨在興趣的層面上再進一步,多搜集自己感興趣主題的資料,並把握機會多進行仔細觀察,了解其習性,除了可以提 升自己作品的質素之外,也好可以拍攝到更多獨特的作品,並在作品之中表達出大自然真善美。

攝影可以很個人,亦可以集思廣益相得益彰。感謝DC Fever提供分享平台,希望能夠多多交流。更多Samson So 的攝影作品可以瀏覽其Facebook 專頁 Samson So Photography生態協會

自然攝影可以從身邊開始

分享感想
Samson So 的其它文章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斯里蘭卡自然之旅(下篇) Samson So 上一回和大家分享了斯里蘭卡的觀鳥和拍攝體驗,這一次讓分享一下哺乳類、兩棲爬行類和無脊椎動物的觀察和拍攝。 有機會來到斯里蘭卡這個生物多樣性熱點,當然不會只是欣賞這兒豐富的鳥種,斯里蘭卡亦是觀察其他脊...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斯里蘭卡自然之旅(上篇) Samson So 對於喜歡人文及歷史的旅遊愛好者,斯里蘭卡星羅棋佈的大小廟宇以及國民親切和藹的笑容總是令人印象深刻,當地出產的紅茶、香料和寶石亦極具代表性,然而對於自然愛好者來說這個面積約65000平方公里的印度洋島國,...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自然攝影工作坊小記及Nikon Z6III/Z6 II 實拍 Samson So 剛完成一個自然攝影工作坊,在Nikon同事協助下,學員們有機會在試用多款鏡頭,包括Z 180-600mm f/5.6-6.3 VR, Z 600mm f/6.3 VR S, Z 800mm f/6.3 VR S 和「鏡皇」Z 600mm f/4 TC VR S。我們在室內課堂討論了相機...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3000mm 的實戰:Nikon Coolpix P1100 試機拍鳥用後感 Samson So 3000mm 等效!125 倍光學變焦!雙重檢測光學 VR!光是聽到這個等效焦段就讓我對P1100感興趣了!用了P1100兩星期,在香港的城市、樹林和濕地等環境拍攝鳥類,在此分享一下用後感。 Nikon Coolpix P1100搭載了達53...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斐濟公牛鯊潛攝之旅 Samson So 2024年報復式的跑了6次外潛,其中一次是專程到訪斐濟,為的是一睹其著名的公牛鯊。 水下見到公牛鯊幾乎是保證班,不過斐濟的潛點有的水流甚大,下潛及上升時要特別留意,除了盡量不要和隊友們分開,潛水小組一...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東加王國賞鯨及觀鳥小記 Samson So 2024年我進行了疫情後「服復式」的水下之旅,跑了六個國家下水(將會慢慢分享)。其中的南太平洋東加王國之行,重要目標是觀察座頭鯨及拍攝其行為,與及觀察南太平洋地區的特有鳥種。 2024年9月初,在東加的一個...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長焦年代的實拍分享 Samson So 攝影師最常做的事除了拍攝和圖片處理之外,應該就是討論和比較攝影器材。最近我都忙於整理使用Nikon 的四支Z Mount 長焦鏡頭在香港和海外拍攝的照片,當中包括: Z 400mm f/4.5 VR S 、Z 600mm F6.3 VR S、Z 800m...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從海底奇兵到海洋大使 圖/文 蘇毅雄 Samson So Samson So 從海底奇兵到海洋大使 圖/文 蘇毅雄 Samson So 戴著面鏡,揹上氣瓶,每一次在珊瑚礁下潛的體驗都不一樣。淺海及沿岸區域有著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包括穿插在珊瑚和礁石之間珊瑚魚,顏色豐富多彩,以及在水體中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