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自然之旅(下篇)

上一回和大家分享了斯里蘭卡的觀鳥和拍攝體驗,這一次讓分享一下哺乳類、兩棲爬行類和無脊椎動物的觀察和拍攝。

有機會來到斯里蘭卡這個生物多樣性熱點,當然不會只是欣賞這兒豐富的鳥種,斯里蘭卡亦是觀察其他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和植物的理想地方。花豹與亞洲象絕對是斯里蘭卡的「旗艦物種」(Flagship Species),從自然保護的角度來考慮,牠們亦可以被視為「雨傘物種」(Umbrella Species) ,因為要保護這些物種,必需保護其生活環境和相對健全的生態系統,這方式也保護了許多生活其中的其他物種,就像一把雨傘般保護了下方的物種。

全球花豹共有九個亞種,按照種群密度來說,斯里蘭卡是全球花豹密度最高的地區,花豹分佈的國家公園亦常常是斯里蘭卡象生活的區域,為了人類和動物之間可以保持安全距離並互不干擾,在這些地區進行觀察只能沿著既定路線並使用越野車。從車上進行觀察對於觀鳥者可說是相當寫意,不僅可以覆蓋更廣闊範圍,越野車亦可以充當流動掩體,方便觀察一些較為害羞的物種。

斯里蘭卡的花豹固然讓人聯想到非洲地區的大貓,對於經常在非洲工作的我,斯里蘭卡之行也讓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濕地沼澤中的水牛和鱷魚展現出野性大地的原始粗獷,樹叢之間大象的身影也讓我彷如回到非洲叢林;幸而還有那正在開屏的雄性綠孔雀和成群結隊的鹿和葉猴,提醒著我正身處亞洲地區。

dcf-travel-img-51330

斯里蘭卡花豹捕獲水巨蜥

dcf-travel-img-51334

 

dcf-travel-img-51327

 

dcf-travel-img-51336

Wild Water Buffalo (Bubalus arnee), Sri Lanka
這個畫面看似常見,但其實亞洲水牛是瀕危物種

錫蘭象 Sri Lankan elephant (Elephas maximus maximus) 是體型最大的亞洲象亞種。亞洲象只有雄象擁有外露的象牙(Tusk),但只有約7%的錫蘭象雄象會長出象牙。根據斯里蘭卡野生動物保護局(Wildlife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of Sri Lanka)2011年的調查,鍚蘭象旅群只有2%的族群擁有象牙,所以即使是在亞洲象保護工作較好的國家,這頭擁有碩大象牙的雄象屬於相當稀有。 

斯里蘭卡的亞洲象是三個亞洲象亞種之一,是斯里蘭卡的特有亞種。在中部的 Minneriya National Park 及南部的Udawalawe National Park皆以象群著名,乘越野車進行觀察時有機會近距離遇到象群。非洲象不同,亞洲象只有雄象擁有外露的象牙(Tusk),但只有約7%的錫蘭象雄象會長出象牙。根據斯里蘭卡野生動物保護局(Wildlife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of Sri Lanka)2011年的調查,鍚蘭象旅群只有2%的族群擁有象牙,所以即使是在亞洲象保護工作較好的國家,遇到擁有碩大象牙的雄象屬於相當值得慶祝的觀察體驗。

除了陸地上的野生動物和鳥類,四面環海的斯里蘭卡被印度洋包圍著,自二十一世紀初,多項有關海洋哺乳類資源的研究一再顯示斯里蘭卡賞鯨活動的可行性,該國政府亦訂立了系統化的賞鯨方式,對航速、人口及時間等都有明確的規定,讓賞鯨活動成為了國家可持續的生態旅遊的方式。斯里蘭卡水域除了錄得多種的海豚之外,亦是觀察藍鯨和抹香鯨等巨型哺乳類的著名地方,當中尤以藍鯨最為大家所津津樂道。

藍鯨是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體長可達30米,重量逾140000公斤,曾經因為人類商業捕鯨活動而一度幾乎絕種(原本在南極最大的集團數量甚至已經下降到只剩捕鯨活動前的0.15%)。雖然國際社會在1966年開始保育藍鯨後,藍鯨的數量有機會逐漸上升,但一份2002年的報告估計目前世界上藍鯨的數量只有在5,000至12,000頭之間,現在仍然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級別。

dcf-travel-img-51328

dcf-travel-img-51335

長吻飛旋海豚 Spinner Dolphin

 

拍攝哺乳類最好是使用各種中長焦變焦鏡頭,可以更靈活地構圖,既可以用短焦端拍攝整隻動物,也可以用長焦端拍攝局部特寫。

來到以野生動物著稱的國度,日與夜的探索都同樣精彩。爬行動物中的蜥蜴及部分蛇類是日行性的,在搜尋鳥類和大貓的時候大家也會多多留意身邊,往往可以發現一些斯里蘭卡特有的爬行動物。夜間則是觀察蛙類、蛇類和夜行哺乳類或鳥類的最佳時段。除了脊椎動物,數不盡的無脊椎動物絕對可以讓微距攝影愛好者忙過不停。

拍攝兩棲爬行類,我建議使用中長焦的變焦鏡頭(例如各品牌的 100-400mm/100-500mm 等),這類鏡頭一般都擁有十分短的最近對焦距離,十分適合作為近攝之用。另外,我也會配備一支微距鏡頭及相應的近攝濾鏡作為昆蟲或其他無脊椎動物的拍攝之用。在微距鏡頭之下,小型生物展現出纖毫畢露的細緻構造,帶領我們進入另一個微觀世界。

dcf-travel-img-51329

巨蜥 Monitor Lizard

dcf-travel-img-51341

變色樹蜥 Oriental Garden Lizard (Calotes versicolor), Sri Lanka

dcf-travel-img-51338

斯里蘭卡袋鼠蜥蜴 Sri Lankan Kangaroo Lizard (Otocryptis wiegmanni), Sri Lanka Endemic

dcf-travel-img-51342

琴頭蜥 Hump-nosed Lizard (Lyriocephalus scutatus), Sri Lanka Endemic

dcf-travel-img-51343

Green Forest Lizard (Calotes calotes), Sri Lanka

dcf-travel-img-51340

錫蘭卷尾蜥 Pygmy Lizard (Cophotis ceylanica), Sri Lanka Endemic

dcf-travel-img-51339

Lowland Hump-nosed Pit Viper (Hypnale zara), Sri Lanka Endemic

dcf-travel-img-51337

Marbled Sand Frog (Sphaerotheca rolandae), Sri Lanka Endemic

這些年我有機會多次帶領團隊進行斯里蘭卡自然之旅,10天的日與夜行程主要考察濕潤雨林和乾旱灌叢,由高山到低地,自沼澤到海邊,我們一眾隊員每次都錄得逾200種鳥類,包括各種貓頭鷹、猛禽和34種斯里蘭卡特有種鳥類,還有許多獨特的動植物。考察和拍攝過程之中我們不只認識到南亞地區的獨特物種,也了解生物與地理分佈的歷史淵源,並進一步體會自然萬物之間環環相扣的微妙關係。

出國觀鳥或進行深度自然探索已經成為了許多朋友的年度旅遊大計。對於經常在各地自然野地工作的我,總有的地區或國家讓我希望可以再次到訪,斯里蘭卡正是我所期待再次探索的自然國度之一。2025年的約會已經開始倒數中,期待回來後與大家分享更多斯里蘭卡觀鳥觀自然的體會!

本篇主要和大家分享斯里蘭卡的哺乳類、兩棲爬行類和無脊椎類的觀察拍攝體驗,上一篇則介紹了觀鳥的心得。。2025年12月19-30日斯里蘭卡自然之旅亦已經接受報名,詳情 https://shorturl.at/i8F5R

感謝 DC Fever 提供平台分享。筆者Samson So是生態研究員、環境教育工作者及自然攝影師。Samson So 擁有香港大學生態及分類學系碩士學位及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碩士學位,也是資深的生態旅遊從業員及攝影導師。更多Samson So 的作品可以瀏覽 Facebook Page Samson So Photography  Instagram 專頁 Samson So Photography,有關Samson So  所帶領的旅程和活動可以參考 Eco Institute 生態協會 的活動欄,或 生態協會網頁 謝謝大家支持。

dcf-travel-img-51331

玉翠蛛 Jade Jumping Spider ( Siler semiglaucus ), Sri Lanka

dcf-travel-img-51333

高身隨蛛 Orange-and-black Pear Spider(Leucauge fastigata), Sri Lanka

分享感想
Samson So 的其它文章
編輯推薦
斯里蘭卡自然之旅(下篇) Samson So 上一回和大家分享了斯里蘭卡的觀鳥和拍攝體驗,這一次讓分享一下哺乳類、兩棲爬行類和無脊椎動物的觀察和拍攝。 有機會來到斯里蘭卡這個生物多樣性熱點,當然不會只是欣賞這兒豐富的鳥種,斯里蘭卡亦是觀察其他脊...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斯里蘭卡自然之旅(上篇) Samson So 對於喜歡人文及歷史的旅遊愛好者,斯里蘭卡星羅棋佈的大小廟宇以及國民親切和藹的笑容總是令人印象深刻,當地出產的紅茶、香料和寶石亦極具代表性,然而對於自然愛好者來說這個面積約65000平方公里的印度洋島國,...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自然攝影工作坊小記及Nikon Z6III/Z6 II 實拍 Samson So 剛完成一個自然攝影工作坊,在Nikon同事協助下,學員們有機會在試用多款鏡頭,包括Z 180-600mm f/5.6-6.3 VR, Z 600mm f/6.3 VR S, Z 800mm f/6.3 VR S 和「鏡皇」Z 600mm f/4 TC VR S。我們在室內課堂討論了相機...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3000mm 的實戰:Nikon Coolpix P1100 試機拍鳥用後感 Samson So 3000mm 等效!125 倍光學變焦!雙重檢測光學 VR!光是聽到這個等效焦段就讓我對P1100感興趣了!用了P1100兩星期,在香港的城市、樹林和濕地等環境拍攝鳥類,在此分享一下用後感。 Nikon Coolpix P1100搭載了達53...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斐濟公牛鯊潛攝之旅 Samson So 2024年報復式的跑了6次外潛,其中一次是專程到訪斐濟,為的是一睹其著名的公牛鯊。 水下見到公牛鯊幾乎是保證班,不過斐濟的潛點有的水流甚大,下潛及上升時要特別留意,除了盡量不要和隊友們分開,潛水小組一...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東加王國賞鯨及觀鳥小記 Samson So 2024年我進行了疫情後「服復式」的水下之旅,跑了六個國家下水(將會慢慢分享)。其中的南太平洋東加王國之行,重要目標是觀察座頭鯨及拍攝其行為,與及觀察南太平洋地區的特有鳥種。 2024年9月初,在東加的一個...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長焦年代的實拍分享 Samson So 攝影師最常做的事除了拍攝和圖片處理之外,應該就是討論和比較攝影器材。最近我都忙於整理使用Nikon 的四支Z Mount 長焦鏡頭在香港和海外拍攝的照片,當中包括: Z 400mm f/4.5 VR S 、Z 600mm F6.3 VR S、Z 800m...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從海底奇兵到海洋大使 圖/文 蘇毅雄 Samson So Samson So 從海底奇兵到海洋大使 圖/文 蘇毅雄 Samson So 戴著面鏡,揹上氣瓶,每一次在珊瑚礁下潛的體驗都不一樣。淺海及沿岸區域有著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包括穿插在珊瑚和礁石之間珊瑚魚,顏色豐富多彩,以及在水體中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