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最常做的事除了拍攝和圖片處理之外,應該就是討論和比較攝影器材。最近我都忙於整理使用Nikon 的四支Z Mount 長焦鏡頭在香港和海外拍攝的照片,當中包括: Z 400mm f/4.5 VR S 、Z 600mm F6.3 VR S、Z 800mm f/6.3 VR S 及Z 180-600mm f/5.6-6.3 VR (是的很幸福,但也很累)。這幾支長焦鏡頭主打便攜性,價錢方面也遠較自家大光圈的Z 400mm F2.8 TC VR S及Z 600mm F4 TC VR S來得親民。本文分享每一支鏡頭的實拍體驗,希望大家有所參考,也歡迎在留意區討論一下。
黃昏時拍攝的象群 Elephant herd at dusk, Etosha NP, Namibia
Nikon Z8, Z 180-600mm f/5.6-6.3 VR
我認為如果邊走邊看喜歡各種自然主題的朋友,NIKKOR Z 400mm f/4.5 VR S 是不錯的選擇,2.5米的最近對焦距離可以拍攝大型昆蟲兩棲爬行,配1.4X 變為 560mm f/6.3又可以手持使用拍攝鳥類,甚至是加上2X 增距鏡作為800mm f/9 鏡頭使用,也一樣可以手持。
先看看這一支NIKKOR Z 400mm f/4.5 VR S鏡頭的規格。NIKKOR Z 400mm f/4.5 VR 於2022年發行,是Z Mount 首支定焦長焦鏡頭(也是我首支Z Mount 鏡頭)。鏡身長度大約為23cm,裝上遮光罩後總長約32cm。重量方面,官方數據為1160 g,但我使用時都會裝上三腳架接環(用來接相機帶之用,另有下文)及遮光罩,加上鏡頭的保護衣,實際重量約1500g,配合Z8 手持使用平衡感仍然很好。單反年代我用過Canon的EF 400mm f/4 DO IS USM一代及二代,最大光圈 f/4 但重量逾2kg,在越野車或船上手持使用仍算輕鬆,如果要長時在森林之中徒步行進則會有些吃力。我認為Z 400mm f/4.5 VR S 雖然光圈比f/4小了三分一級稍,但換來的輕便程度絕對值得。 配合高 ISO在低光時也十分實用,光線足夠時我也會配合增距鏡1.4X甚至2X 使用。Nikon Z 系列長焦定焦鏡頭各有實用之處,400mm f/4.5 VR S 在密林之中有其優勢,一來體積較細方細在林間穿梭使用,f/4.5 的光圈值配合Z8 的高ISO及防手震功能,在昏暗的環境也可以手持使用。
青斑蝶 Blue Tiger (Tirumala limniace), Hong Kong
Nikon Z8, NIKKOR Z 400mm f/4.5 VR S
ISO 400, f/5.6, 1/125s (DX mode, hand held)
幻紫斑蝶,攝於香港
Nikon Z8, NIKKOR Z 400mm f/4.5 VR S
ISO 400, f/5.6, 1/160s (DX mode, hand held)
幡羽極樂鳥 Wallace's Standardwing (Semioptera wallacii), North Maluku, Indonesia
Nikon Z8, NIKKOR Z 400mm f/4.5 VR S
ISO 8000, f/4.5, 1/25s (hand held)

Nikon Z8, NIKKOR Z 400mm f/4.5 VR S, Nikon Z Teleconverter TC-1.4X

Nikon Z8, NIKKOR Z 400mm f/4.5 VR S, NIKKOR Z TELECONVERTER TC-1.4X
綠喉蜂虎 Green Bee-eater (Merops orientalis ceylonicus), Sri Lanka endemic subspecies
Nikon Z8, Z 400mm f/4.5 VR S
ISO 400, f/5.6, 1/100s hand held
另一支我較常會手持使用的是 NIKKOR Z 600mm f/6.3 VR S ,這支鏡頭十分輕便,雖然 f/6.3 的光圈值,在光線暗弱的森林底層使用時常常要配合高ISO,但其便攜性讓我可以全天在森林之中手持使用也不會感到太吃力。如果拍攝的主體本身較為穩定,使用鏡頭的防震功能 (官方數據為5.5級),在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時仍然可以獲得銳利的影像,我甚至經常會將光圈收到f/7.1或f/8使用以增加少許景深及成像銳度。官方數據Z 600mm f/6.3 VR S的重量為 1390g,只較Z 400mm f/4.5 VR S的1160 g略重;而在PF 鏡片的加持之下,Z 600mm f/6.3 VR S鏡身長度控制在 278mm ,只比Z 400mm f/4.5 VR S長了43mm左右。
大家來比較一下以上兩支鏡頭:如果Z 400mm f/4.5 VR S加了Z Teleconverter TC 1.4X (官方數據重量為220g)一併計算(成為560mm f/6.3),則Z 600mm f/6.3 VR S只多了10g ,但焦距就長了40mm。雖然Z 600mm f/6.3 VR S的最近對焦距離為4米,比Z 400mm f/4.5 VR S多了1.5米,但如果作為拍攝鳥類或其他距離較遠的主體,兩者的放大倍數和操控分別并不明顯,而使用定焦 600mm 比起使用400mm + 1.4X,在鏡頭與相機接口的穩定性、防塵或防水滴等都會讓用家更加放心。由於Z 600mm f/6.3 VR S鏡頭較粗大,手持使用時配合Z9 會有更好的平衡感。如果要同時兼顧最近對焦距離,Z 400mm f/4.5 VR S 會比Z 600mm f/6.3 VR S更有優勢。當然用家們會知道Z 600mm f/6.3 VR S 配合1.4X 或 2X增距鏡時,可以獲得更長焦距(分別為840mm f/9 及1200mm f/13),而使用400mm + 1.4X 的同家則多了一個較短焦距而更大光圈的組合。所以兩者之間如何取捨,真的要看用家們的使用習慣和對成像的要求。
蘇拉威西小三趾翠鳥 Sulawesi Dwarf Kingfisher (Ceyx fallax),
Sulawesi Endemic
Nikon Z8, Z600mm f/6.3 VR S
ISO 5000, f/7.1, 1/80s hand held
蘇拉威西塚雉 Maleo (Macrocephalon maleo), Sulawesi Endemic
Nikon Z8, Z600mm f/6.3 VR S
ISO 800, f/8, 1/160s (hand held)
若果焦距是閣下最重要的考慮,那麼800mm 定焦鏡頭可能最能滿足要求。當然如果要更長焦距的鏡頭,市場上仍然有 Canon RF 1200mm f/8L IS USM (重量約3340g)或 Canon EF 1200mm f/5.6L USM(重量達16.5kg!)可以選擇,不過這些超級長焦鏡頭的使用場景比較有限,而價錢和重量等亦未必是大聚所接受的。Nikon 在數十年來出產過多支800mm 定焦鏡頭,包括手動對焦的Nikon Nikkor-P Auto 800mm F8 Ultra Telephoto MF Lens,Nikon Nikkor ED 800mm f/8 Ai-s Ais Lens, Nikkor 800mm f/5.6 ED IF AI-S,自動對焦的Nikon AF-S NIKKOR 800mm F5.6E FL ED VR,以及早前推出的Z 800mm f/6.3 VR S。
回想一下,上世紀九十年代我第一支使用的超長焦鏡頭便是重量達5454g 的 Nikkor 800mm f/5.6 ED IF AI-S,當年配合 F4S 及Gitzo 410鋁合金三腳架及5號雲台或Arca Swiss 大型球台,的確對體力有不少要求,而手持使用更是不可能的任務。廿一世紀 Nikon Z Mount 的這支Z 800mm f6.3 VR S 鏡頭重量只有2,385g,較自家的Z 180-600mm f/5.6-6.3 VR (1955g)只稍重了不到400g。以往我都是習慣在越野車或短暫徒步手持逾三公斤的500mm f/4 或 600mm f/4進行拍攝,所以這支輕量級的800mm 讓我可以更長時間徒步使用。由於Z 800mm f6.3 VR S使用 PF鏡片,鏡頭長度(未連遮光罩)只有38.5cm,最近對焦距離為5米,只比自家的「鏡皇」 Z 600mm f/4 TC VR S (使用內置1.4X 成為840mm f/5.6)稍多 70cm。如果徒步使用我較喜歡配合Z8以進一步減輕器材重量,定點守候拍攝的話側使用Z9配合三腳架則更加穩定。
Nikon Ai-s Nikkor 800mm f/5.6 ED MF Telephoto Lens and TC 301 in the 1990s
手持 Z8 + 800mm f/6.3
大白鷺 Nikon Z8, Nikon NIKKOR Z 800mm f/6.3 VR S
ISO 800, f/9, 1/1250s (hand held)
普通翠鳥 Common Kingfisher, 攝於香港
Z8, Z800mm f/6.3 VR S
ISO 1600, f/8, 1/500s hand held
灰鶺鴒
Nikon Z9, Nikkor Z 800mm f/6.3 VR S
ISO 800, f/7.1, 1/160s (hand held)
白腹秧雞/白胸苦惡鳥 White-breasted Waterhen (Amaurornis phoenicurus), Hong Kong
Nikon Z9, Nikon NIKKOR Z 800mm F/6.3 VR S
ISO 800, f/7.1, 1/160s
特別要注意的是使用800mm 距焦,在全片幅的情況之下放大倍數約為16X,視野只有三度多一些。高倍數和狹窄的視角有助拍攝時壓縮畫面,並可以營造更為簡潔的焦外散景。使用鏡頭的「對焦距離限制」功能,鏡頭只會由10米至無限遠之間搜尋主體,有更大機會追蹤拍攝飛鳥。不過由於Z 800mm f6.3 VR S 的視角很窄,剛開始使用或是要追蹤拍攝動態,或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而當主體太過接近時,甚至會出現「爆框」的情況。
灰斑鳩 Eurasian Collared Dove (Streptopelia decaocto), Hong Kong
Nikon Z8, Z 800mm f/6.3 VR S
ISO 1000, f/6.3, 1/6400s hand held
除了在森林之中徒步或定點守候拍攝,我也常常會使用越野車作為拍攝的移動方式和掩體。在風沙較大的拍攝場地例如東非的稀樹草原或納米比亞的沙漠環境,往往不適合更換鏡頭或裝拆增加鏡頭,要在構圖和焦段有最大的彈性,使用變焦鏡頭擁有絕對的優勢。Z Mount 的NIKKOR Z 180-600mm f/5.6-6.3 VR是一支用途廣泛、成像優秀的中長焦變焦鏡頭。許多用家會將Z 180-600mm f/5.6-6.3 VR 和 Z 100-400mm f/4.5-5.6 VR S進行比較。Z 100-400mm f/4.5-5.6 VR S在400mm 時最近對焦距離只有0.98米,最高放大率為0.38X,其近攝力能十分出色,77mm 口徑亦很容易加裝濾鏡,以作為風景、人像和微距攝影之用,用途十分廣泛。
Z 180-600mm f/5.6-6.3 VR的重量為1955g,較自家的Z 400mm f/4.5 VR S (1160g) 和 Z 600mm f/6.3 VR S (1390g) 都要重,而長約32cm 的鏡身只比 Z 800mm f/6.3 VR S(38.5cm) 稍短。珠玉在前,Z 180-600mm f/5.6-6.3 VR有什麼吸引力? 答案是「性價比」!這支鏡頭剛推出是的定價和贈品固然十分吸引,而其相對的便攜性、構圖靈活性以至成像質素都令我有驚喜。
Z 180-600mm f/5.6-6.3 VR是一支內變焦鏡頭(即變焦時鏡身不會伸長縮短),這設計有效地減少因為變焦伸縮而入塵,鏡身亦配置快速按鍵讓用家快速調整拍攝設定。如果要拍攝更遠的主題例如鳥類等,則NIKKOR Z 180-600mm f/5.6-6.3 VR有其優勢。
馬里科花蜜鳥 Marico Sunbird (Cinnyris mariquensis), Namibia
Nikon Z8, Z 180-600mm f/5.6-6.3 VR
ISO 3200, f/6.3, 1/200s (hand held)
南非鶺鴒/海角鶺鴒 Cape Wagtail (Motacilla capensis), Namibia
Nikon Z8, Z 180-600mm f/5.6-6.3 VR
藍眼袋貂 Blue-eyed Cuscus (Phalanger matabiru), Ternate, North Maluku, Indonesia
Nikon Z8, Z 180-600mm f/5.6-6.3 VR
ISO 4000, f/8, 1/20s hand held
若要比較 Z 180-600mm f/5.6-6.3 VR 與 Z 600mm f/6.3 VR S 兩支鏡頭,前者雖然較重但焦端更具彈性而且擁有更近的對焦距離(600mm 時為2.4米),但後者更輕巧更適合長時間手持使用(要注意600mm f/6.3 VR S 的最近對焦距離為4米)。如果作為 Safari 之用,使用兩機兩鏡包括 Z 28-400mm f/4-8 VR + Z 600mm f/6.3 VR S 或 Z 800mm f/6.3 VR S,或Z 24-200 f/4-6.3 VR 加一支定焦或變焦長鏡絕對是最佳配搭;如果以一機一鏡的最輕便組合,我會選 Z 180-600mm f/5.6-6.3 VR。Nikon Z 系的鏡頭組合令用家們有更多的配搭選擇,真的令人有「選擇困難」,入手之前真的要了解自己的拍攝需要。
百貨應百客,Nikon 近年推出的幾支輕便的長焦鏡頭都各有其特色,若以現時器材價錢的親民程度(不包括400mm f/2.8 和600mm f/4),老實說用家其實可以考慮多入一兩支鏡頭以作為隨時調配。
謝謝DC Fever 提供平台分享。筆者Samson So是生態研究員、環境教育工作者及自然攝影師。Samson So 擁有香港大學生態及分類學系碩士學位及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碩士學位,也是資深的生態旅遊從業員及攝影導師。更多Samson So 的作品可以瀏覽 Facebook Page Samson So Photography 和 Instagram 專頁 Samson So Photography,有關Samson So 所帶領的旅程和活動可以參考 Eco Institute 生態協會 的活動欄,謝謝大家支持。
本文跟據實際野外使用的心得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參考價值。如果大家有使用心得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