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 鏡走天涯

標題是「Kit 鏡走天涯」,當然要說清楚甚麼是Kit鏡。Kit,是套裝的意思。可換鏡頭的照相機,發售時一般都為用家提供兩種選擇:淨機身或機身連鏡頭的套裝。以套裝型式出售時,配套機身的鏡頭,就稱為 Kit鏡。理論上Kit鏡的規格沒有限制,若廠家願意,大可配以高質素鏡頭。但實際上當然還是市場主導,因此 Kit鏡的規格一般都只照顧最常用的拍攝需要,以及最普通的質量要求。因此,對一些拍攝要求較高的人來說,Kit 鏡的廣角不夠廣,遠攝不夠遠,光圏不夠大,光學質素不夠好;本來以常用為目標而設的 Kit 鏡,反而變為用不上手。Kit 鏡走天涯?開玩笑!

誰不知道阿媽是女人?有多款鏡頭可換,又或者擁有高倍變焦天涯鏡,當然無需以 Kit 鏡走天涯。然而由於 Kit 鏡價錢便宜,而且都是原廠配套,對初學者,或者是經濟狀況不大充裕的拍友而言,不失為一個穩妥的選擇。事實上,各大品牌的套裝機長出長有,就足以證明 Kit 鏡的存在價值。曾經看過一本攝影入門書,當中作者建議刻意練習只用單一焦距拍攝,以培養發掘題材及取景的能力。相比定焦鏡,Kit 鏡雖則大都可以變焦,但倍數有限,加以光圏小,使用起來仍是限制多多;由此而論,除了價格低廉、輕巧方便之外,Kit鏡更具備獨有的教育意義,—— 能迫使用者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集中注意力於其他的拍攝技巧,激發拍攝潛能,使出渾身解數,以有涯拍無涯。

總的來說,以 Kit 鏡拍攝,有幾個技巧相當實用湊效。

首先是靠近拍攝對像。長焦遠攝固然有其優點,但也容易養懶人。拍攝場合中經常見到手持長焦鏡的拍友,無論景物遠近,他自巍然不動。這樣的拍法無疑最不花氣力,卻浪費機會;假如在人多擠擁的場合,要等到被攝對像與鏡頭之間全無遮擋,也可能要費上半天。Kit 鏡一般體積小巧,機動性強,配合靈活走位,絕對可以出奇制勝。緊記著名攝影師羅拔‧卡帕(Robert Capa)的名言:照片拍得不夠好,是因為走得不夠近。

其次,善用前景。前景能有效增加照片的縱深感,Kit 鏡的光圏一般不大,難以營造虛朦的背景,但前景卻可以,只要距離足夠近。此外,近距離前景亦能誇大尺度比例,從而呈現更強烈的透視效果,某程度可以彌補 Kit 鏡廣角不夠廣的弱點。若然場景中空空如也,找不到好的前景,可以嘗試低角度拍攝,那怕只是地面上的幾片落葉,也可收神奇之效。

還有的是善用陪襯。鏡頭焦距不夠長,很多時都要被迫拍入更多的景物,然而這未必是壞事。攝影是減法、構圖要簡潔,只是一般而言,總不能老是減得只剩主體。嘗試將取景框中的景物作出合理、具意義的安排,是非常有趣及具挑戰性的事情,當中有着無窮無盡的變化。況且收納景物較多的照片,由於有更充實的內容供觀者細意品嘗,只要配襯得宜,往往比簡單直接的表達更加耐看。

實際上,即使擁有種類繁多的鏡頭,也不可能全部隨身攜帶,拍攝時總有機會受到鏡頭規格的限制。因此,掌握善用鏡頭的技巧,定必受用無窮。

Kit 鏡走天涯,既可視為認真的攝影學習,也可當作是攝影技藝的磨練,絕非玩笑。

以下選取的照片,全部都是以 Nikon D5000 配 Nikkor 18~55mm f/3.5~5.6 VR Kit 鏡拍攝,屬「低 Kit 單反」配套。筆者特意選取不同題材的照片,希望能或多或少地說明,只要懂得充份利用拍攝條件,發揮多樣的攝影技巧,包括構圖、色彩、用光、意念等等,多加思考,多嘗試不同的取景角度,不同的表達手法,即使拍攝時手頭上只有Kit鏡一度,依然可以有多方面的發揮。


攝於長洲太平清醮。場合中景物變化迅速,主、陪體的位置忽前忽後,大光圏景深短,容易顧此失彼;這時用 Kit 鏡不輸蝕,即使全開光圏,廣角端仍有足夠景深。
感光度:ISO 400、光圈:f/4、快門:1/250、焦距:18mm


仍是長洲太平清醮。遠景似有若無地溶入一片漆黑,人物只是剪影,或僅餘依稀可辨的細節;昏暗隱約的冷色調中,浮現兩只泛着橙紅的燈籠,演繹重點在於營造氣氛。
感光度:ISO 800、光圈:f/3.5、快門:1/30、焦距:18mm


看罷畢加索畫展,離開時看見畫家的大型「搲頭照」,直覺是表現了畫家對觀眾欣賞能力的懷疑,甚至是否定。於是以電梯的欄杆作前景,又重又狠地在畫面中間一劃。
感光度:ISO400、光圈:f/6.7、快門:1/45、焦距:18mm


2011年7.1遊行。近距離拍攝,儘量利用主體遮檔紛雜的背景,但同時刻意保留背後的女孩及較完整的標語,以豐富照片傳遞的訊息;人物的衣着服飾,也能引發觀者的聯想。
感光度:ISO 400、光圈:f/9.5、快門:1/250、焦距:18mm


書展開幕,財政司到場。公眾人物亮相,定必成為目光與鏡頭的焦點,就如戲劇演員一樣。場景中的背景與陪體,與此意念不謀而合,又何須追求大頭特寫?
感光度:ISO 400、光圈:f/5.6、快門:1/180、焦距:55mm


深圳境內沙頭角中英街。一場驟雨,使本來行人熙來攘往的石階展現瞬間的冷清。五星紅旗放到哪裡都能吸引視線,加上扶手的斜線引導,即使人物偏於角落,仍受注目。
感光度:ISO 400、光圈:f/11、快門:1/180、焦距:18mm


退一步,海闊天空。有趣、可入鏡的影像,往往在眾人視線焦點以外。拍攝時保持頭腦清晰,嘗試在同一場合中尋找不同的拍攝主題,不難取得與眾不同的收穫。
感光度:ISO 3200、光圈:f/4.8、快門:1/30、焦距:32mm


為能拍攝到搭棚師傅的自然神態,選用全手動拍攝;光圏、快門、焦距、對焦距離全部預先調好,然後施施然走到竹棚下,舉機即拍。Kit 鏡輕巧方便,抓拍頗適合。
感光度:ISO 200、光圈:f/5.6、快門:1/250、焦距:44mm


以廣角描繪雲霞,以遠攝強調落日,均非 Kit 鏡所長。此照片集中以對比來營造效果:近與遠對比;柔和的互補色背景,與輪廓分明、近乎剪影效果的前景所形成的對比。
感光度:ISO 400、光圈:f/13、快門:1/90、焦距:45mm


三分畫面,井字交點,不外乎一般手法。海與天的質感反差,簡陋的渡頭配襯不堪風浪的小笩;渺小、孤單、淒涼,風雨欲來的氣氛,才是照片趣味之所在。
感光度:ISO 400、光圈:f/11、快門:1/180、焦距:24mm


夜景迷人之處,往往在於明暗交錯。亮部太多或分佈過於平均,都會使照片索然無味。保留充份的暗位,是拍攝夜景的要訣。Kit鏡抗眩光能力通常較弱,避光取暗有着數。
感光度:ISO 400、光圈:f/11、快門:30、焦距:18mm


採光是重要的拍攝技巧之一。明亮的側後光,既為花貓勾勒出立體的輪廓,也為畫面添上傾斜流動的陰影。貓毛與地面的質感,同樣也是側光的功勞。
感光度:ISO 400、光圈:f/5.6、快門:1/180、焦距:48mm


清晰細緻的近距離前景,不但提供誇張的尺度比例,亦與淡淡的遠山形成對比,有效地加強畫面的深度感,足以彌補 Kit 鏡在廣角端透視效果不足的弱點。
感光度:ISO 200、光圈:f/11、快門:1/90、焦距:24mm


只要有適當的線條及形狀,Kit 鏡也能營造出強烈的透視感。畫面中明確的色彩分佈,有序的明亮燈光,幻變的金屬反光,都能配合透視效果加強視覺衝擊。
感光度:ISO 2200、光圈:f/6.7、快門:1/125、焦距:18mm


整個畫面只有三種顏色:藍、白、黒;冷清而且帶點神秘,亦略帶 Lomographic 味道。類似的題材對鏡頭的質素要求不高,Kit鏡勝任有餘。
感光度:ISO 400、光圈:f/11、快門:1/750、焦距:18mm


用 Kit 鏡拍蝴蝶,輕步緩行,沉跨坐馬、屏息閉氣,艱辛程度比習武紥馬不遑多讓。但原來只要稍為熟悉蝴蝶的習性後,竟可靠近至 Kit 鏡的 28cm 最近對焦距離拍攝。
感光度:ISO 250、光圈:f/5.6、快門:1/250、焦距:55mm


攝光寫影 -
www.pageposer.com.hk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生意淡薄,忽然好學【兼讀荷攝。序】 攝光寫影 .7 月 29 日 北上成風,本地掏空。自從 COVID 疫情過後,不同行業的生態都有明顯變化,小弟的理論網課首當其衝,遭遇斷崖式下滑。有見生意淡薄,又不懂賭搏,而屋企附近就有間 IVDC,於是的起心肝扮好學,揀了個 ERB (Employe... (繼續閱讀)
新田舊塘。綠葉紅荷 攝光寫影 .7 月 16 日 曾幾荷時,小弟拍荷首選新田荷塘,喜歡那份自然質樸。但自從幾年前池塘經歷颱風山竹一役,以及旁邊加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之後,新田夏荷的狀態明顯一年不如一年。本以為這裡的荷花從此一蹶不振,沒料到今年夏天,竟然...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城荷體統 攝光寫影 六月初的某天,下午一時,驕陽似火。 站在城門谷公園最底層池塘的旁邊,彷彿感覺到有人正在用蒸汽熨斗熨衣服;又濕又熱的氣息,瀰漫四周。一時手癢,拿出機背屏幕取景器,嘗試用那放大鏡聚焦陽光,看看能否燒着地...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天賜塱原。早餐 A 攝光寫影 只是去年,望中猶記,噏耷荷花路 …… 近幾年,香港境內荷塘的狀態每況愈下,好幾處曾經的風姿卓約,花開變得千瘡百孔,慘不忍暏。承接去年頽勢,本以為今年難寄厚望,沒料到天賜塱原,為本地荷花挽回不少聲譽。...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從法則到原則 ( 四、探美尋源 ) 攝光寫影 前面三回,分別介紹了甚麼是美學原則、美學原則的常見版本,以及美學原則超越視覺的特性。為免流於齋講天下無敵,本回分享一些應用心得。 心得不多,必不可少的當然是搞清楚美學原則的各個項目所指為何。但正如在... (繼續閱讀)
深水埗。再定義 攝光寫影 「可以先由你建議想拍的題材造型,我儘量配合。」 把自己說得萬能一般,甚麼造型風格也可以信手拈來,實情是因為與 Joey 未曾合作,無從建議。沒多久,便收到傳來的兩幅參考樣板。第一幅,黑白相,似是在中環舊最... (繼續閱讀)
荷光初現 攝光寫影 彷彿時空錯亂,初夏的荷花,竟然遇上秋季的天氣。碧空如洗,清風送爽,縱使烈日當頭,卻是汗不沾衣,更大的驚喜,是用不着噴蚊怕水;在香港拍攝荷花,從未如此舒適過。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去年開放之後的首個夏...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從法則到原則 ( 三、色光形意 ) 攝光寫影 前文介紹過美學原則幾個常見版本,並列出當中包含的項目。按常理,接下來應該解釋項目細節。然而相關論述網上多的是,讀者只要隨便搜尋便可找到一大堆,反而應用方面的討論,卻是絕無僅有,有見及此,先談應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