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白鏡 : Rolleicord Art Deco ( 1933 )

前言:

筆者有上一篇關於 SL35 的分享文章,那是一部 135 格式的菲林單反。

那段時間可以說是 Rollei 的艱苦歲月,自此開始,公司一次比一次經營得困難,最初代的 Rollei 公司於 1981 年破產,之後接手的新經營者又買買賣賣,例如韓國三星集團,於 1995 年時間也曾是股東,而言,Rollei 公司於 2009 年時又再一次的宣佈倒閉

 

打從 1981 年之後的 Rollei,其實也推出過不少產品,筆者有留意的,有 Rolleiflex 2.8gx ( 1987 - 2000 ) ,Rolleiflex 2.8fx 系列 ( 2009 - 2015 ),和 80 年代公司第一次倒閉後,也曾再推出過 Rolleiflex 2.8F Aurum 和 Platinum,當然還有一堆數不盡的特別版,限量版,日本版等。

 

雖然以上那堆產品,絕不便宜,而且 2.8gx / fx 系列的鏡頭質素也一點都不差,但 Rollei 死忠也未必賣帳,總覺得 1929 - 1981 年間的 Rollei,才算得上是黃金時期,亦以 60 年代的 Rolleiflex 2.8F 為最高峰。

上一篇的 SL35 分享,可以說是 Rollei 的晚期作品,也可以說是 Rollei 粉絲不想看到的一個時期,這次筆者分享的,是 Rollei 的初期產品,也算得上是一個強烈對比。

 

正文:

關於歷史介紹,不是筆者強項,但在使用這些老舊的攝影器材時,也得可先了解一下。

1929 年 Rollei 發表第一台雙鏡反光機 TLR,可以說是一舉成名。

 

由 1929 年間,直至開始二次大戰的 1941 年,可以說是 Rollei 的第一個時期,關於二戰的正式開戰時間,筆者沒深入了解,有一說法是 1939 年已經開始了,不過停戰的時間就比較統一,那是 1945 年。

Rollei 的兩位創辦人 Paul Franke ( 1888 - 1950 )Reinhold Heidecke ( 1881 - 1960 ) 也可以說是命苦,兩位同時經歷了一次和二次大戰,於一次大戰後不久的 1920 年建立了 Rollei,也用了差不多十年時間推出他們的第一台 TLR,也想不到,十年後又再世界大戰。

 

第一台雙鏡反光機

第一台 Rolleiflex 被稱之為 Original Rolleiflex,當然這個稱呼是後人加上去的,當時沒有 Original 這個想法,或可稱此機為 Rolleiflex I type K1

其實雙反 TLR 早在 1880 年已經出現,但真正令雙反得以成名的,卻是 Rolleiflex。

有興趣收藏一部,這台已接近百年歷史的相機的話,也是可以,其實很平價,要留意的,這台相機用的是柯達 117 菲林。

 

和早前筆者的另一台 Kodak Brownie 一樣,原設計的菲林早已停產,Kodak Brownie 用的是柯達的 620 菲林,但 120 菲林還是勉強用得上,但那台 Original Rolleiflex 用的 117 菲林就沒這種運氣,偶然也可以在 ebay 看看 117 菲林的捲軸,但要先將 120 菲林在黑房裡,先行捲到 117 的菲林軸上使用,聽起來也覺得很麻煩。

當然每個型號本身也細分有幾個款式,例如 Original Rolleiflex 就有分為 3.8 和 4.5 光圈的 model 1 和 2,分別為 Model 611 / 612 / 613 / 614,但筆者不在此細列了。

 

Rollei 的第二三四台

1931 年初次推出的 Baby 4x4 Rolleiflex,使用 127 菲林,是為 Rollei 的第二台雙反,關於 127 菲林,現在也很難買到了,但還是有極少量可以選擇。

正式可以用到 120 菲林的 Rolleiflex,是 Rollei 的第三台雙反,1932 年產品,稱之為 Rolleiflex Old Standard,當然 Old Standard 這個字也是後人加上去的,因為之後的另一台,1939 年產品,被後人稱為 Rolleiflex New Standard

介乎於 Old Standard 和 New Standard 之間,比起 1937 年推出的 Rolleiflex Automat 還要早一點點出現,就是筆者這次的分享,1933 年的 Rolleicord Art Deco,是 Rollei 的第四台雙反。 

dcf-travel-img-38861

左 : Rolleiflex Old Standard ( 1932 ) 

右 : Rolleicord Art Deco ( 1933 ) 

( 上方為網上圖片 - 原文 : antiquecameras.net/blog/blog95.html )

 

 

關於 Rolleicord

dcf-travel-img-38859

 ( 上圖 : 筆者的 Rolleicord Art Deco )

 

Rolleicord 是 Rollei 的入門相機,Art Deco 版本更是第一台產品 ( 1933 ),比起黑色版本的 Rolleicord 更早出現 ( 1934 ),產量也反而比黑色的為多,也是 Rollei 雙反裡,極少數不是黑色外觀的相機,也所以今天來說,黑色初代 Rolleicord 反而比較少有。

當然這個說法,是直至 1981 年破產之前,因為後來的特別版,很喜歡賣弄顏色外觀。筆者所認識的,由 1929 至 1981 年間,應該只有 1958 年出現的灰色 Rolleiflex T ( 筆者最先寫的 Rolleiflex 文章就是圍繞它 ), 灰色的 Baby 4x4 Rolleiflex,灰色的 Rolleicord Vb 飛利浦特別版「 Rolleicopi 」,這台以金屬花紋為設計的 1933 年 Rolleicord Art Deco

dcf-travel-img-38860 

網上資料,這部初代的 Rolleicord,機身編號 ( 鏡頭編號 ) 介乎 1.460.0001.760.000,Art Deco 版本先行發售,筆者的 1.460.2XX 屬頭一批成品,最早期的頭二百多部,亦即 1933 年 11 月最早期產品

Art Deco 版本發行了三萬多部,反而 Regular Leather Surfaces 版本,亦即基本的黑色皮革版,卻只有五千台。

以 Carl Zeiss Jena 為名,二戰前的德國蔡斯 Triotar 鏡頭,三片鏡片設計,配合俗稱 「 白鏡 」的無鍍膜鏡片

 

關於 Art Deco 的來由

其實這個詞語, Art Deco ( 裝飾風藝術 )源於美術設計,最先出現於一次大戰之前,直至二次大戰之前的大約廿多年間,即大約 20 至 30 年代最為盛行。

意念源於,以一系列圖案,配以金屬或反光質感的設計,以達致使人覺得有高貴,貴重,富裕,上層階級等奢華感覺

其實以 Art Deco 掛帥的相機很多,可參考網站 www.artdecocameras.com 了解一下,或可直接按此去看看人家對它的評價 ...

 

1933 年的雙反市場

無可否認 TLR 雙反,歷史至今也認定,是以 Rollei 為大宗,在這幾十年間,後來者無數,出名的,有德國自家的,日本的,中國的,也無一被視為能夠超越 Rolleiflex。

 

1933 年市場上有什麼選擇? Rollei 的兩位創辦人,前東家 Voigtlander ( 福倫達 )於 1933 年發表了他們的第一台,真正具備雙反功能,能夠利用上方鏡頭對焦的雙反 Superb。Carl Zeiss( 蔡斯 )也來參一腳,於 1934 年推出他們的第一台雙反 Ikoflex 850/16,被後人稱之為 CoffeeCan。

有了解 Rollei 的朋友,也應該明白,Rollei 一直大量採用 Carl Zeiss 的鏡頭,如果 Carl Zeiss 這個鏡頭供應商,本身也來參戰雙反相機,那 Rollei 勝算在哪呢? 而當時的福倫達,也早已是百多年歷史的大廠 ( 最早成立於 1756 年 )。

* 關於 Voigtlander ( 福倫達 )二戰前的鏡頭, 主要有 Helomar / Skopar / Heliar 三款,也許有機會的話可以往後再簡單介紹。

 

兩個白手興家的人,花了十多年時間,剛開始有點成績的時候,卻面對當時兩大廠夾擊,二次大戰又一觸即發,到底這場雙反大戰,如何走下去? 往後又如何能夠稱霸數十年,成為經典 ?

 

單單這個情況,也足夠拍一套電影了吧?

 

 

關於攝影

戰前白鏡,這種沒有鏡頭鍍膜的設計,這台相機用的 Triotar ,Carl Zeiss 裡的三片式鏡片架構,被視為 Sonnar 的前身,相比起當時已經出現的四片( 例如同廠的 Tessar ) 和五片( 例如 Voigtlander 福倫達的 Heliar ) 鏡片設計,早已說明其定位就是入門級。

不過在於筆者測試,或以今天的角度來說,現代鏡頭設計太完美,也許一台極易因為逆光而霧化的鏡頭,反而更有玩味。

 

鏡頭銳利度方面,也是筆者意料之外,不是想像中的差,如果打從一開始已經明白,這是一台就快有 90 歲的老人家級相機,應該都「 收貨 」吧?

坊間一直都對「 白鏡 」評價很低,也促使筆者這回測試,刻意的向光拍攝,筆者個人認為,作為一件攝影創作工具而言,Rollcord Art Deco 是有其特色的。

 

以下分享的作品都是沖曬後從店員收到的 scan 版本,筆者沒有加工。 

[ 菲林 : lomography : Color Negative 100 ]  

dcf-travel-img-38864

 沖掃圖檔 100% 對焦位置 ( 下圖 )

dcf-travel-img-38865 

使用時要留意的,如果本身有用 Rolleiflex 的話,問題不大,這款相機沒有 「 Auto Stop 」功能,亦即過片的時候,不會自動停,要肉眼自己留意機旁的計算器。

也要留意,忘記了過片才拍攝是很正常的,因為這些年代的相機,都沒有相關保護設計,忘記了先過片才拍攝,也一樣可以重覆按下快門。但當然好處是,你應該不會問 「 到底如何重覆曝光 」這等問題,反而要想想,如何避免因太心急而導致拍攝出現錯誤。 

dcf-travel-img-38863

 沖掃圖檔 100% 對焦位置 ( 下圖 )

dcf-travel-img-38862

 

後記:

 

也許下次會以人像作測試。

多謝收看 !!!

 

椒絲腐乳西瓜 的其它文章
新手入門 : 審美觀 vs 大衆化 椒絲腐乳西瓜 .4 日前   前言: 這篇文章分享,個人覺得是有點挑戰性,但也希望為新手朋友們在思考上有所幫助。 在筆者學習攝影之初,香港攝影班風氣很盛,可能當時的攝影世界,正從菲林轉成數碼,在大家心目中都覺得,門檻低了,大... (繼續閱讀)
GR 遊 : 鈴鹿賽車場 / 吉卜力公園之旅 椒絲腐乳西瓜 .4 月 10 日 前言: 筆者一直說,在日本拍照,實在沒多少張滿意作品,日本可能是其中一個對攝影愛好者最不友善的地方,很多地方,免費的,收費的,都會跟你說,不准拍照。 這篇文章分享,建基於對器材的選擇和心得,也為大家... (繼續閱讀)
控制器材 / 被器材控制 椒絲腐乳西瓜 .3 月 26 日   最近看過一名 YouTuber,自費購入一台相機之後,把這台相機評價得一文不值,筆者有感而發,有此一文。 先暫時不說,公開批評某家公司的產品,是否有其目的,對於一衆攝影愛好者而言,實在是毫無得著;如果要...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淺談女像拍攝,技巧以外的事(一) 椒絲腐乳西瓜 因公務繁忙,也有一段時間沒更新,一些早早想好的文章主題,看來也要開始動筆,先感謝各位讀者大駕光臨。 早兩星期,筆者有看過一段 YouTube 影片,片頭的女像在「 壓光 」這個打燈技巧之下,看起來有點老,言而... (繼續閱讀)
為何我很少街拍 : 附台北旅遊分享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今年 5 月,走了一轉台灣,因為少說也有兩三年沒出國了,目的地其實並不十分重要,能夠出出去就好。 作品是為 Ricoh GR III 作品,筆者只有變更相片大小,以方便上傳,相片沒有後制。   正文: 說到... (繼續閱讀)
淺談人像攝影 : 街頭拍攝 vs 影樓 椒絲腐乳西瓜 很久沒有更新,感謝還在有看的讀者們。 今年終於有機會外遊了,5 月份的台北之旅,一半時間是人像外影,一半時間是參加當地一日團,儘管拍攝作品還不是很滿意,但難得到外地走一走,感覺也很良好。 台北給我的... (繼續閱讀)
中片幅分享 : 支鏡唔 sharp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曾經寫過關於「 黑柔焦 」濾鏡(  Black Mist  ) 的使用分享,當時也有表明,買的是 77mm 口徑濾鏡,本打算配合 GFX 中片幅鏡頭使用。一轉眼,也原來已經是一年多之前的分享。   正文: 最近一年... (繼續閱讀)
【 新手系列 】新手應該買什麼器材? 椒絲腐乳西瓜 關於新手器材問題,記憶中筆者是沒有為此開過主題。 筆者認為這是很個人的選擇,也說些例子,也希望令新手得到啟發。 首先,筆者並不會強調自己說 「 真心話 」,早年在職的關係,筆者有從事資訊科技上的成人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