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幅 6 x 9 菲林人像方案 (一) : Voigtlander Bessa RF

 

前言:

先說明一下,其實未必有第二篇分享,但 6 x 9 菲林中幅,是筆者會使用的其中一種器材,而風景和人像也是會接觸到。

筆者也在網絡上找尋過一些資料,關於 Voigtlander ( 福倫達 ) 這台中片幅 Bessa 的實測相片分享,其實並不多,入門級型號的更是少。

 

正文:

筆者不是第一次分享 6 x 9 菲林相機,對上一次有平價的 Kodak Brownie,在 ebay 不連運費的話幾百元已有交易,不過運費隨時比起相機本身為貴。

這次筆者分享的,是 Voigtlander Bessa 1936( Bessa RF )。

 

機身制造年份不詳 ( 生產年份 : 1936 - 1950 ),但在福倫達的相機歷史內,後來的 Bessa I 在 1940s 面世,Bessa II 則在 1950s 出現,所以筆者這台 Bessa 是 1930s 後期型吧。

要分別 Bessa / Bessa RF / Bessa I / Bessa II 也很簡單,Bessa I 和 Bessa II 都是銀色的,早期 1930s 的 Bessa 的觀景器是獨立安裝在機身正上方,而 Bessa RF 則採用 Rangefinder 對焦方式,對焦時,左右兩個影像會二合為一,此種合焦方式,一直沿用至後來的 Bessa II。

大約十年前有多,也推出過 Bessa III 667,意思就是它不是 6 x 9 的中片幅大小了,轉成 6 x 7,這是跟 fujifilm 和 Cosina 合作的出品,而 fujifilm 的姊妹機則稱作 GF670,至今易手價不菲。

 

筆者擁有的,是最平價的鏡頭 Helomar,三片鏡片無鍍膜鏡頭,如果有看過前一篇筆者的文章介紹,關於 Rolleicord Art Deco 1933,二戰前的鏡頭,絕大多數是白鏡,亦即無鍍膜設計。

福倫達的鏡頭選擇 : 早期的有 Helomar ( 三片鏡片 ),Skopar ( 四片 ), Heliar ( 五片 ),前中期的加有 Voigtar 和 Vaskar( 三片 ),後期的有 Color-Skopar ( 有鍍膜設計 ),Color-Heliar ( 有鍍膜設計 ) 和已被炒賣得貴貴的 APO-Lanthar ( 網上說只有出品兩三百台左右 )。

 

下圖: 收納時的大小。

dcf-travel-img-39688

下圖:左上方的對焦轉盤,1930s 的出品,如果你說這個設計很熟面口,對的,它是抄襲 1960s 所出品的「 上海 」,亦即後來的 「 海鷗 」 seagull 相機 !

dcf-travel-img-39689

下圖:鏡頭彈出後的模樣,中間為軟身的蛇腹 ( bellow ) 設計,鏡頭前附一片黃色濾鏡,是黑白拍攝專用。

dcf-travel-img-39690

下圖:這是筆者最想討論的地方,先在中央的小小圓形觀景窗( 5mm 直徑 )作對焦,再在右邊的圓形小孔 ( 7.5mm 直徑 )作 Rangefinder 式取景,其實相當難用。

風景拍攝的話也還勉強可以,因為拍攝風景也可以無限遠作對焦,在這兩個難用得很的小孔上交替觀景,筆者這次人像還要是室內的話,其實根本連自己在拍什麼也不知道。

dcf-travel-img-39691

 

下圖: 網上圖片,出處未明圖中的 Bessa 的觀景器外露於正上方,是最初期款式。傳說德國當時正準備發動二次大戰,德國境內大型企業,都需要向希特拉強制捐獻,百年企業 Voigtlander 也不例外。

dcf-travel-img-39727

 

關於攝影

這次分別拍了兩筒 120 菲林,總共理應就是 16 張相,6 x 9 的相機都只能一筒拍 8 大張,後來筆者發現,應該當天拍了 18 張,這種相機,很容易忘記了有沒有先行過片。

中焦機率大約在三成或之下,其實拍攝之時也發現極難用,相片在光圈 F4 之下拍攝也是一個原因,如果換轉拍攝風景的話,無限遠對焦,再加上收一點點光圈增加景深,應該會理想很多。

 

以下分享的作品都是沖曬後從店員收到的 scan 版本,筆者沒有加工。 

 

相機使用:Voigtlander Bessa RF 1936

鏡頭:Helomar 3.5f 10.5cm

菲林:fujifilm Pro400h

dcf-travel-img-39672

dcf-travel-img-39671

下圖 : 沖掃版本的 100% 的圖

dcf-travel-img-39692

 

菲林:LomoChrome Metropolis

關於 LomoChrome Metropolis,筆者不再在此介紹了,有興趣可以看看筆者之前的文章,它是一種本身是設計成偏色的菲林。

dcf-travel-img-39673

dcf-travel-img-39674

上圖: 不小心重曝了

dcf-travel-img-39677

dcf-travel-img-39675

dcf-travel-img-39676 

dcf-travel-img-39678

上圖:另一張錯誤重曝了的作品

 

結論 :

這台 Bessa RF 的機動性是一個大賣點,其實這款 Bessa 並不是冷門選擇,Voigtlander 的 Bessa 系列和 Zeiss 的 Ikonta 同是中幅輕便之選。

光學質素來說,理應是 Helomar 最差,Skopar 比較好,Heliar 和後期的 Color-Heliar 更好,APO-Lanthar 在傳說中是最好的。不過有一說法,這類摺合式相機,光學質素先天性是比較差一點,但這次人像測試,筆者是 「 收貨 」的

 

取景對焦是這台相機的致命問題,忘了過片是使用者自身的問題。

 

評分:( 5 分為滿分 )

機動性 : 5 分

取景對焦 : 0 分

機身質感 : 4.5 分

光學質素:3.5 分

 

後記 :

希望將來會有另一篇 6 x 9 的菲林相機分享吧!

 

椒絲腐乳西瓜 的其它文章
初拍人像:入門分享 ( 一 ) 椒絲腐乳西瓜 .4 日前   前言:   人像拍攝,對很多初入門的攝影愛好者來說,都可能有不同等級的困難,本文章旨在分享一些筆者的小小心得。   作品分享為 Ricoh GR4 所拍攝,只有變更檔案大小方便上傳,沒有任何其他的後期制作... (繼續閱讀)
初試 GR4 ( 外遊篇 ) 椒絲腐乳西瓜 .10 月 12 日   前言:   2025 年 9 月中,筆者入手了 Ricoh GR4,說起來,應該是香港第一批用家吧。   也來補充一下,GR3 的話,筆者也是第一批用家,分別在於當年還有「 試用 」分享會,分享會後半部,是現場預售,當... (繼續閱讀)
失焦迷思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還記得 2018 年中,筆者初次到訪東非國家 - 肯亞,每年 7 至 9 月份,是為動物大遷徙季節。     旅程中,筆者只是在想,如何可以拍到好作品。     腦內浮現了一堆光差很大的畫面,例... (繼續閱讀)
初試 GR4 ( 人像篇 )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還記得 Ricoh GR IV 正式開售之前,有公佈過到貨時間,香港時間,大約在 9 月中。筆者在預訂之時也有說明,因為 9 月底已安排了旅行,如果能安排在離境前到貨,那麼也來預訂一台吧。   結果 9 月...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淺談「雜訊」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最近筆者作了個新嘗試,想來一個低光人像攝影,畢竟正正常常的拍,也有點悶。   如果事情可以重來,再拍一次的話,筆者會嘗試來一支光圈 f/0.95 的,其實當天用 f/2.8 確實是有點錯,ISO ... (繼續閱讀)
攝影人的理性與感性 椒絲腐乳西瓜   曾經聽說過一個理論,攝影是一門理性與感性的學問。   舉例說,人像拍攝時,外加一支閃光燈,攝影是理性的,當中有很多學問,包含了光圈快門 ISO,燈具大小距離光暗等等,如果相片效果不如預期,這時候,理...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關西遊記 :「小鹿亂撞」篇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應該是本遊記最後一篇:奈良公園篇。   其實長篇大論是一件辛苦事,寫太多的話,「 關西遊記 」都變成「 西遊記 」了。有興趣也看看前兩篇的朋友,2025 年關西之旅,也有「 大阪世博篇 」和 「... (繼續閱讀)
關西遊記 :「大阪造幣局」篇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一切都是巧合,2025 年 4 月份,筆者的日本關西之旅,主打其實並非「 世博 」也非「 賞櫻 」,但時間實在太配合,結果以上兩樣全都做了。     關於 2025 年 4 月 13 日開幕的「 大阪關西万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