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9 日 (星期五) | 會員登記|會員中心
Fillens 頻道    |   所有文章   |   作品發表
尋找我的 Inner Child — 專訪兒童攝影師 Francesca L
發表: Fillens  分章分類: 專訪  發表時間: 2013-06-28 12:00:00

FL 說到:「每次望着小朋友,我都希望能在10分鐘時間內抓住他對我的那一下專注力。如果小朋友因此而笑我會很開心,因為他感覺到我,然後便有感當日流程會好順利。若然是沒有反應,就知道他並非我心目中的小朋友。就似在尋找一些東西……每次見面總想在他們身上找一種好近的感覺。」原來,兒童攝影不獨只有色彩歡樂,也可以浪漫,不不,浪漫或許太煽情,FL其實在期待,遇上富智慧的小朋友,懂得從今天這麼狹小的生活空間裏,勇敢走出來發揮自己的思考。


(FL作品)

「我的責任不是為他們和家長作心理輔導,希望拍攝時順利一點,無奈在當中察覺到,現今小朋友的智慧空間變得很有限制,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會多過兩個選擇。他們往後十年的路要怎麼走,大人有正視的必要!」雖為擅長拍攝兒童的攝影師,卻有顆推廣兒童教育的心,FL 誠然說:「希望一天可轉行做兒童教育」,透過攝影創作引導家長培育小朋友,發揮他們富童真的原創力。

由新聞到兒童攝影

離開理工大學攝影系,FL 的第一份正職是美國華盛頓郵報駐東南亞特約攝影師,負責拍攝國際新聞。「那時正值 97、98 年,所有關注都放到香港和澳門來,同時給我很多工作機會,跑的都是國際重點報道,那是一個好好練習觀察、速度和應變技巧的機會,那種即時性的記錄方法至今仍活用於兒童攝影範疇。」後來 FL 沒有再做記者,反而出版了幾本跟寵物有關的書籍,她發現影寵物跟影小朋友好類似,兩者同樣不由我們做主導,極具挑戰性,現在的她即使面對 8 個小孩的童裝拍攝也應付自如。「拍攝童裝品牌令我多了創作空間。」她續說:「那時候品牌除了提供衣服就什麼都沒有,於是整個 Styling 和 Art Direction 也會落在我手裏,需要時更要自己和助手親自造佈景、搭棚去規劃構圖,創造更多拍攝的空間和彈性,製作過程其實也是種樂趣。」

看 FL 今天的作品大部分製作龐大,令人嘩然,旋轉木馬、摩天輪等,統統由她和她的團隊親手製作。「自己喜歡造道具,彷彿有一刻脫離了攝影師身份,將渴望已久的事投射到自己能夠經營的畫面之上,為自己揼個夢出來,好像將一個外景帶入影棚,令小朋友多了活動空間,不用只光坐着,反而更能捕捉他們童真的一面。」兒時因為喜歡按鍵盤,自言小時候的理想是收銀員的 FL,今天輾轉成了兒童攝影師(快門也是鍵啊),終將當初 5 年大學所學到的攝影技巧和創作理論派上用場,「所有的基本攝影技能熟練後,自己在技術層面上無問題,才可專心做其他方面的配合,像處理環境、小朋友的情緒變化。」她再補充:「影小朋友跟影寵物很接近,他們同樣不擅於聽指令,不容易配合大人設定的構圖,非常講求觀察力,要誘導他們去一個最佳的位置,需要大量耐性和心理掌握。」


(FL作品)

決戰新世代兒童

所謂的捉心理,對 FL 來說,偶然會是種危機處理。「遇過有大肚媽媽的家庭,帶着一個三歲小朋友來到影樓。小朋友因覺得自己的存在價值受威脅,情緒鬧得很厲害,繼而開始有暴力行為……類似事件我遇過很多,這時一定要懂得在短時間內適當處理小孩的情緒,同時要讓大人有信心將這難題交由我處理。」說着,兒童攝影實在一點不容易,箇中技巧已不再只停留在相機層面上。「一,記着小朋友是個 Copycat,他們會將你的說話牢牢記入腦,所以大人說話要小心。二,耐性好緊要,無論他們是過度活躍,又或過份暴躁,害怕還是不習慣,要捉緊他們的情緒,先要令他們在環境裏感到自在親切,心理準備要充足。」難度當然有,然而觀察才重要。「要根據年齡,擅用他們已發展的官感 (5 Sences) 去配合。像嬰兒會先發展聽覺,我們會多用聲音。兩歲幼童可以說話,便會有較多語言來溝通,同時,視覺也發展了,故顏色和好奇心也會用到。大一點的小朋友,我們會有互動,三歲半以上的就會參與較多的心理遊戲。就是透過這些方式,令他們進入我們設定的構圖裏。」從哪學得這些技巧?「客人本身便是我很好的知識財富。透過每次拍攝,閒談中能夠盡量讓他們分享生活片段,同時上網也有好多關於兒童發展和心理的資訊和報道文章。」

攝影生涯踏入第十六個年頭,FL 累積了數百個家庭故事,環境改變、物質富裕,令新世代小朋友的生活空間愈來愈狹窄,連透氣都困難。「現在富庶嘛,家長都為小朋友設定好要走的路,思維不同了。以前的小朋友在有限的物質生活裏,思考空間會自由點,做事主動些,創作力也有多點發揮機會;現在的小朋友思想被集中發展,很早就有了邏輯思考的認知,因為父母早為他們決定好發展的方向,沒有太多要選擇的事,遇着問題時便不知所措,變得好無耐性、好急進,小腦袋的靈活度也縮窄了。」因此,FL希望磨合出一套方法讓她能實踐兒童創作教育。


(FL作品)

五年的家庭攝影計劃

在整個訪問裏, FL 不時提及「樂趣」二字。儘管當中樂趣不輕易為外人道,然而,透過她設身處地的感受和投入,不難想像她跟小朋友之間有着美好奇妙的關係。「想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磁場吧,我的磁場總是吸引年紀比較小的幼童,所以我經常跟客人講笑,小朋友 5 歲就大啦,不用回
來覆診了。」說畢連連笑聲。「兩歲以下的,總覺得他們也是從外星來的,大家講着鄉下話,感覺好近喔。開始會說話的那些年紀,明顯已融入人類社群,學習另一種族類的求生模式。」小朋友對她來說是力量,「想着如果世界只有大人而沒有小朋友的話,便會失掉我大部分的樂趣。」接着 FL 稍稍和緩說:「年紀愈細小的幼童直覺愈真、能量愈大,常常渴望物色能令我感受到這種能量的幼童,幻想有日將他們集合起來,想必是一群滿有智慧的人,這感覺多美好。」

FL 的「五年計劃」亦應此而生,「在商言商,大家在金錢交易後大可以無下文,攝影師要達到一個可培養感情的位置是需要無比的恆心,我希望為這延續下去,看着這群小鬼長大,用 3 至 5 年時間跟他們培養出一段關係,拍出多元化和富自然情感的家庭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微妙,有時即使是父母也未必能完全掌握小朋友的情緒,透過身為旁觀者的攝影師涉獵當中彼此的關愛,相信會是非常耐人尋味和滿有愛的畫面。影相不該限制於一次性,從多次拍攝得到的默契更能找到真實的味道。「希望我的照片在往後十年能為小朋友或父母說出真故事,無論他們在哪個階段作起點接觸我,照片保持連貫的風格表達,既不雜亂又不失真。」堅信,相片本身的意義是永恆記載。


(FL作品)

TIPS : 給他一個玩偶

每一類拍攝題材有其講究之處,兒童攝影也有它的一套拍攝竅門,並非一成不變的拍個笑臉就Okay,攝影師是要代入小孩的思考裏。例如常常遇到媽媽想為小孩拍獨照,可是愛兒總是不離身,怎拍也不成,FL 就說:「最好給他一個玩偶吧!有些小朋友完全不願離開母體,有些則硬要耍性格閃避鏡頭,建議跟他們玩 Role Play ,借木偶公仔跟孩子做伴抽離媽媽身份,等到他們的關係建立,利用這角色讓他安坐好,拍攝會容易得多。」如果是用單鏡反光機,盡可能選擇比較輕身的,拿着有重量的東西還要兼顧小孩是雙重負荷,久而久之拍攝的次數也會愈來愈少。「拍攝小朋友講求捕捉和速度,關鍵在於你的眼睛能看到甚麼,用甚麼型號的相機並不重要,甚至用iPhone 也可以拍得很好,最重要是熟用擁有的器材。重重的頂級器材,少拍的話,錯過寶貴的成長時刻,顧此失彼,絕不划算呢!若然真的要買,就選擇講速度,同時具備高感光度及補光功能的型號,讓父母輕易把握基本技術,便已足夠。」FL 說。其實坊間有好些相機標榜「拍攝小朋友」功能,家長在無壓力下也能運用它拍得出神入化,只要掌握了特設指令便可。說來,這也真是一條可靠的捷徑。「父母本要處理的事就很多,又要兼顧小朋友,哪還有心神學相機操作?」還不如簡簡單單Click 一下, 減少不必要的拍攝壓力,不是很好嘛。


(FL作品)

童真是……

最後問 FL 甚麼是童真, 她二話不說:「不分年紀。」指的是自己?「雖擁有多重性格, 但我其中一種性格應該是有童真的吧,要不然便跟小朋友溝通不來。」她續說:「小朋友比大人有更多的權利去將童真無限量放大,童真是一個思想自由領域,年紀愈大,顧慮愈多,這領域會逐漸消失,我也渴望能永久擁有這權利,藉兒童拍攝多跟他們溝通,保持童真的含量。小孩的對話帶給我很多靈感, 天馬行空的,具無窮創作力的……大人卻因為實際上許多的生活限制,連創作的自由都失去。就這樣,『追趕孩子思想』這畫面突然浮現腦海,令兒童攝影忽爾變得好有趣。」

大人與孩子之間,攝影師與被攝者之間,還有許多許多的微妙關係,我們究竟要如何去處理看待?而我們的人生又有多少時間,能讓自己如此花費心神,或完善,或修補每一段關係? 說不準的, 還看你的Inner Child有多渴望重拾童真,不向現實低頭。

PROFILE
Francesca L
(香港,處女座)
職業 : 攝影師
開始使用單反時間 : 1992年
攝影以外的興趣 :烹飪、繪畫、藝術、做夢

相機 :
Canon EOS
5DI , II, III.
Fujifilm instax
鏡頭 :
EF70-200mm F.2.8
Macro 100
50mm F1.8
80mm F1.8
個人網頁 :
https://www.facebook.com/FrancescaL.Photography

 

文 : 陳心 (chansam.chansam@gmail.com)
採訪 / 圖 : 樂兒Jenny w/Olympus E-PL5
(部份圖片由 Francesca L提供)
特別鳴謝 : Olympus 提供器材拍攝

近日相關文章

  Fillens

Fillens為全球首部華文女性攝影雜誌,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愛攝女生提供攝影生活資訊、交流與發表的平台。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llens
電郵︰ fillens@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