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Sony 全片幅無反超廣角首作:蔡司 FE 16-35mm F4 ZA OSS 詳測

文、攝:mic

透過全片幅無反,Sony 近期可說是不斷向 Full Frame DSLR「挑機」,機身規格固然重要,不過要跟傳統單反一較高下,廠方亦明白到鏡頭等配套的迫切性。今次送測的主角 Zeiss 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便是系統中首支超廣角鏡頭,掛上 Zeiss 的品牌,且看新鏡會否有令人滿意的表現。

Sony FE「小三元」完成

選擇得全片幅的 A7 系列無反,對於質素肯定會有一定的要求,而滿足這一類用家顯然會是 Sony 的首要任務之一。因此亦不難理解,廠方在推出了標準變焦的 Carl Zeiss 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 後,為甚麼會緊接又推出長焦的 FE 70-200mm F4 G OSS 及今次的主角 Zeiss 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以完成高質素 f/4 恆定光圈的 FE 鏡「小三元」組合呢?Zeiss 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 是繼 Nikon AF-S Nikkor 16-35mm f/4G ED VRCanon EF 16-35mm F4L IS USM 之後,另一支內置防震的 f/4 超廣角變焦鏡,唯一是新鏡 定價高達 HK$10,490,或會成為用家入手的阻力。

金屬鏡身設計簡約

超廣角鏡頭向來都有一定吸引力,特別是風景、建築等題材,運用得當的話,可相當輕易的營造出強烈的透視及空間感。而作為一支變焦鏡,Zeiss 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 當然亦不只照顧超廣角,35mm 一端便適合 Snap Shot、帶景人像等拍攝,用途上可算廣泛。

同樣掛上 Zeiss 的藍色招牌,Zeiss 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 於設計上跟 Carl Zeiss 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 可說是一脈相承,全黑的金屬鏡身採用簡約風格,不設對焦模式切換、對焦距離窗等,鏡身只有變焦刻度,而前後兩個轉環則分別負責手動對焦及變焦控制。鏡頭於手上的質感一如預期般高,不過始終接上的 A7R 機身較輕,就難免會有一點頭重尾輕的感覺。值得留意的是,Zeiss 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 變焦上的設計未有如 Canon、Nikon 兩家般前組於鏡筒內移動,鏡筒會於 16mm 廣角時伸出,雖然密封性感覺略有差距,但實際使用下其實影響不大。

鏡筒於 35mm 時最短。
於 16mm 時會稍作伸長。
掛上藍色「ZEISS」招牌當然是鏡頭值錢的原因之一。
手動變焦環算是寬闊。 手動對焦環設於前端。
內置 OSS 防震。 鏡頭於泰國製造。

質素有交代

超廣角鏡頭於設計上一向是挑戰,特別是對於鏡後距比單反更短的無反,要覆蓋全片幅的成像圈,邊角光線的入射角度便必然更窄。從 Zeiss 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 的設計上,便看出廠方大量用上特殊鏡片,嘗試解決邊角解像下降、失光等問題。鏡頭於 10 組 12 片的結構中,便用了多達 1 片先進非球面鏡、4 片非球面鏡及 3 片超低色散鏡片,總共 8 片特殊鏡片。

為了試盡鏡頭的質素,今次筆者就特別選擇配合 3,640 萬像素的 A7R 拍攝。總括而言,Zeiss 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 的表現並沒有令人失望,全段 16-35mm 焦距全開 f/4.0 光圈下,中央已足夠應付 A7R 的高解像。雖然全開下,鏡頭邊角的解像確有點追不上,但幸好稍為收細光圈,即時已有不少進步。而值得一讚是,鏡頭全開下面對直射的陽光,竟然難以發現光斑、鬼影問題,鏡片的 T* 鍍膜可說是居功不少。

作為一支超廣角變焦,鏡頭於色差及暗角控制上都有合理的表現,不過如果大家追求相片「直出」下有更完美的表現,不妨可將相機的修正功能同時開啟。

採用了 T* 鏡頭鍍膜,而濾鏡口徑則為 72mm。
10 組 12 片的設計中,鏡頭採用了 1 片先進非球面鏡、4 片非球面鏡及 3 片超低色散鏡片。
鏡頭的 MTF 圖表。

下一頁為暗角、色差、變形及相片實拍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15 小時前
Kodak 近期可說是攻勢連連,繼早前的 Charmera 掀起搶購潮後,由 Kodak 授權品牌商 Reto 在社交平台上預告另一款全新 35mm 菲林傻瓜機 Snapic A1 快...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全球最大、可步入式的 4 x 7 米的 1:1 大片幅相機 Imago Camera 現正尋找新主人。這部巨型相機自 2005 年由 Susanna Kraus 重新發現這台相機,並將... (繼續閱讀)
1 日前
欣賞大型演唱會的目的大多是為了追隨心儀的偶像,然而若想真正感受觀眾的熾熱情感與歌手的親密互動,在規模較小的場地舉辦的迷你音樂會,往往能帶來... (繼續閱讀)
1 日前
Google 近日為旗下 Gemini 3 加入一項相當實用的新功能:用家只需上載一張圖片,便可即時查詢該影像是否由 AI 生成。在現時充斥著 AI 內容的網絡世... (繼續閱讀)
2 日前
由 DCFever 主辦的《Synology Photos 呈獻:捕捉光影攝影比賽 2025》,獲得了空前熱烈的迴響,成功吸引了來自香港及其他不同地區的攝影愛好者踴躍參... (繼續閱讀)
2 日前
Volkswagen ID. Cross 概念車發表後,外界都關注這輛入門級概念車何時會投入量產。這一天相信不遠了,因為 ID. Cross 的測試車被海外媒體捕獲,這輛... (繼續閱讀)
2 日前
Android 用戶和 iPhone 用戶之間長期以來在檔案互傳方面存在著不便,過往要靠第三方應用或雲端服務作「中間人」,流程較為繁複。然而,情況終於迎來... (繼續閱讀)
2 日前
以盲盒形式推出的 Kodak Charmera 相機自上市後便一機難求,市場反應熱烈。為回應這股熱潮,Escura 也迅速跟進,推出同樣以盲盒方式銷售的 SnapRoll... (繼續閱讀)
2 日前
Leica 再次為 Q 系列帶來黑白新機,在 Q2 Monochrom 推出 5 年後,品牌剛剛發表後繼機 Q3 Monochrom。Q3 Monochrom 與原版 Q3 基本一致,但最大分別... (繼續閱讀)
2 日前
相機部件鬆脫,輕則影響拍攝體驗,重則令到相機損壞。而 Fujifilm 剛剛發出公告表示旗下 X-E5 的吊帶固定環會出現鬆脫情況,如果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