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Leica、Olympus、Panasonic 超廣角變焦三王畫質對戰!

解像力比併(使用 Olympus OM-D E-M1 Mark II)

拍攝原圖(廣角端)

廣角端

光圈:f/2.8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不提供有關光圈值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不提供有關光圈值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光圈:f/4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光圈:f/5.6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光圈:f/8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光圈:f/11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光圈:f/16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光圈:f/22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拍攝原圖(遠攝端)

遠攝端

光圈:f/2.8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不提供有關光圈值 不提供有關光圈值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不提供有關光圈值 不提供有關光圈值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光圈:f/4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光圈:f/5.6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光圈:f/8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光圈:f/11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光圈:f/16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光圈:f/22
Leica DG 8-18mm f/2.8-4 Panasonic 7-14mm f/4 Olympus 7-14mm f/2.8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放大位置二

短評:解像力方面,三鏡中以價錢最貴、定位最高的 Olympus M.ZD 7-14mm f/2.8 PRO 的表現最為標清,細緻度較高之餘,邊緣成像的落差亦不太嚴重。至於曾經炙手可熱的 Panasonic 7-14mm f/4 銳利度僅次 Olympus,邊位成像亦稍勝 Leica,成績確實令人覺得有點意外。最後的 Leica DG 8-18mm f/2.8-4 在比位下較為遜色,不過中央部分全開光圈時亦有相當的銳利度,只是分辨力不及其餘兩鏡而已,而此鏡的最佳光圈為 f/5.6 - f/8 附近,及後才因光圈太細帶來的衍射問題而使解像力下降。

 

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樣本照片(使用 Olympus OM-D E-M1 Mark II 拍攝)

 
ISO 200f/2.81/4s、焦距:8mm、鏡頭: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將光圈收至 f/8 後,畫面的細緻度高了不少,足以應付果欄內街之密密麻麻的線條。
 
ISO 200f/81/400s、焦距:18mm、鏡頭: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相中高反差位置未有明顯的紫邊和色散出現。
ISO 200f/81/500s、焦距:8mm、鏡頭: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超廣角鏡很容易在畫面上做到誇張的效果,在 Leica DG 8-18mm f/2.8-4 下,距離 IFC 二期大約 20 米向上「高炒」,就即可拍到樓高 415.8 米的 IFC 二期高聳入雲的樣子。

更多 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樣本照片︰
http://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382

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079

Panasonic Lumix G Vario 7-14mm f/4 Asph.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440

更多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 樣本照片︰
http://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143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925

 

總結:
其實是次測試的三支 Micro 4/3 超廣角鏡頭可謂各有千秋,不過就以新推出的 Leica DG 8-18mm f/2.8-4 在多方面比較能夠採取中庸之道,而單單在可裝拆式遮光罩,以及可加裝濾光鏡兩大設計就已經令人對新鏡刮目相看,改善用家使用現存兩支 7-14mm 鏡頭時,不能夠加裝 C-PL 偏光鏡的問題。操作方面,Leica DG 8-18mm f/2.8-4 配合 Olympus OM-D E-M1 Mark II 使用亦見飛快,而且焦距亦跟一般標準變焦鏡頭有一定重疊,可以減省換鏡的頻率。惟最可惜的,是此鏡的廣角端是以 8mm(相對焦距:16mm)起跳,現役 Olympus M.ZD 7-14mm f/2.8 PROPanasonic 7-14mm f/4 的用家未必會肯犧牲 1mm 焦距所帶來的視角而轉用新鏡頭。 

 

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有讚 有彈
  • 可裝拆式遮光罩
  • 廣角端只有 8mm,略嫌不夠 Wide
  • 可加裝濾光鏡
  • 非恆定光圈設計
  • 金屬鏡身,提供防滴防塵能力
 
  • 變焦範圍闊,機動性強
 

 

Panasonic Lumix G Vario 7-14mm f/4 Asph
有讚 有彈
  • 鏡身輕巧,機動性強
  • 不能加裝濾光鏡
  • 恆定光圈設計
  • 高反差時易有紫邊
 
  • 逆光下易有光斑
 
  • 塑膠鏡身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
有讚 有彈
  • 恆定 f/2.8 大光圈
  • 不能加裝濾光鏡
  • 0.2 米最近對焦距離
  • 鏡頭稍重
  • 提供手動對焦離合器
 
  • 金屬鏡身,提供防滴防塵能力
 

建議售價:
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HK$9,800

Panasonic Lumix G Vario 7-14mm f/4 Asph.:HK$7,090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HK$10,990

查詢:2376 2150(Olympus)、2833 0955(信興電器)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10 月 9 日
Sigma 近日推出 35mm F1.2 DG II | Art 超大光圈廣角鏡,屬 2019 年同類產品之升級型號,提供 Sony E-mount 及 L-mount 版本。新鏡大幅瘦身和改善機... (繼續閱讀)
10 月 9 日
傳了差不多 5 個月,Tesla 終於官宣為 Model 3 和 Model Y 車系新增 Standard 入門車型,透過大幅調整外觀和車櫳配備來降低入手門檻,目標是進一步... (繼續閱讀)
10 月 9 日
提起國內手機品牌 realme,可能不少香港用家對它還有些陌生,事實上該品牌過去曾在香港市場推出過 Google TV Stick 與 Realme 7 等產品。隨著近年國... (繼續閱讀)
10 月 9 日
紐約攝影生活品牌 Manual NYC 近日推出 HOLO 數碼相機,定價 95 美元(折合約 HK$740),其全透明機身設計在新一代攝影師以及時裝潮流圈之間亦掀起... (繼續閱讀)
10 月 9 日
WhatsApp 由該應用程式誕生起便沿用至今,一直以手提電話號碼作為用戶註冊及身份識別的唯一標誌。然而,近日有消息透露,WhatsApp 計劃在不久的將來... (繼續閱讀)
10 月 9 日
OPPO Find X9 Pro 將於 10 月 16 日正式登場,作為該系列的重要機型,X9 Pro 擁有多項令人矚目的規格與特色,尤其是搭載超高像素長焦鏡頭,備受業界... (繼續閱讀)
10 月 9 日
iPad mini 一直是迷你平板市場中的領先者,繼去年底推出 iPad mini 7 之後.... (繼續閱讀)
10 月 9 日
Flashback 是一家生產「非即棄數碼相機」的公司,其創辦人 Kelrick Mullen 與 Mackenzie Salisbury 原本想製造一款能取代手機、回歸攝影本質的裝置... (繼續閱讀)
10 月 8 日
八達通自 10 月 2 日推出「八達通 x 日本 PayPay 二維碼支付」服務以來,廣受喜愛前往日本旅遊的用戶關注,不少香港旅客已率先在日本當地使用。今日... (繼續閱讀)
10 月 8 日
美國濾鏡品牌 PolarPro 近日發表全新創意特效濾鏡 Center Split Filter,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重塑光影表現。這款濾鏡能在畫面中央保持清晰銳利,同時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