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世上最難以拍攝的雕像?南極列寧像「冷戰」下見證俄國十月革命 100 周年!

文:Stephen

世界不少地方都有政治人物的雕像,除了是意識形態上的展示之外,大多的已經成為旅遊人士「打卡」和拍攝的地方。不過,如果要說到最難跟大家一同 Selfie 的雕像,在南極一個名為 "Pole of Inaccessibility"(難抵極)的地方,孤高的列寧雕像幾乎可以認第一。因為它處於南極距離海岸線最遠的一個點,加上南極的平均風速足足有 180km/h,只有少數手持能夠抵禦極地天氣的攝影器材之科學家,才有望跟孤獨的列寧一同 Selfie。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個核子大國處處競爭,上至航天科技、火箭導彈技術、下至體育競技,甚至是科研方面,無不爭相嬴得「第一」的機會,希望在不同層面上「壓倒」對方。1958 年 12 月,蘇聯一行 12 人的南極考察隊成功進駐 "Pole of Inaccessibility",並築了一間小屋作為研究基地,而最奇的,是屋頂設有一個原先是面向莫斯科的列寧塑膠雕像!不過,當年「水火不容」的美國考察隊後來在 1964 年前往蘇聯的研究基地,就將已經無人打理的列寧膠雕像轉向華盛頓方向,隨著蘇聯共產政權在 1991 年倒臺,當年列寧雕像面向的方位可講是一大的諷刺。

列寧雕像處身於難以抵達的 "Pole of Inaccessibility",距離海岸線極遠,而且海拔高度亦有 3,800 米。
列寧雕像連同下方研究基地的原貌,不過因長年大雪關係,現時下方研究基地已經被冰雪覆蓋。
研究基地內部

現時,位於 "Pole of Inaccessibility" 的前蘇聯南極研究基地已難抵多年的大風雪,列寧塑膠雕像下方的小屋早已被大雪冰封。原來在屋頂上甚具意識形態上的標誌,已經變成當今最孤獨的雕像。今年正值俄國十月革命 100 周年,不知道又會否有俄羅斯人前往 "Pole of Inaccessibility",跟建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列寧雕像一同合照,藉以紀念這個重要的年份?

相片內的列寧雕像身後正正是罕見的日暈(Halo)天文現象,不過令人諷刺的,是背光下的列寧雕像,其實正臉向著美國華盛頓,而非原來的莫斯科。

來源:Amuseing Planet

最新消息
50 分鐘前
佳能攝影馬拉松香港站(Canon PhotoMarathon Hong Kong)早在 2009 年起舉辦,對上一次舉行已是於 2018 年舉行的第十屆比賽,對於有一定「影齡」的... (繼續閱讀)
2 小時前
近年不少國產品牌在配件上為數碼相機注入復古元素,而 Ulanzi 今次可謂玩得更「實在」,最新推出的 VF01 腰平觀景器,讓無反與輕便相機重拾昔日腰平...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關於 Suzuki Jimny 的話題好像沒有完結的一日,日本改裝廠不斷為它設計新的改裝套件,這次由日本改裝品牌 Garage Ill 推出了的這一套名為「CH:AMP」...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Apple 近日宣布 Apple Intelligence 正式擴展至包括繁體中文在內的多種語言系統,讓港澳及台灣用戶能全面體驗這套深度整合於 iPhone、iPad 及 Mac ...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Samsung 一直傳聞將推出三摺屏幕手機,近日這款名為 Galaxy Z TriFold 的新機終於曝光,網路上流出的實機影片與照片引發高度關注。 (繼續閱讀)
15 小時前
德國攝影師 Dennis Schmelz 憑藉作品《The Lone Horseman》,從全球 114 個國家、超過 2,000 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 2025 年 Siena Drone Awa...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Tascam 與 Nikon 合作開發的 CA-XLR2d-N 麥克風轉接器已正式開放預購,此為 Nikon ZR 相機專用型號。預購價格為 599 美元(折合約HK$ 4,680 元),...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智能手機的攝影科技日新月異,手機攝影已成為年輕人展現生活品味的必需品。日系風格對年輕一代來說,更是備受追捧的熱門風格。好像 Sony 最新推出...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iPhone 17 Pro 推出至今約僅一個月,但預計將於明年 9 月發表的 iPhone 18 Pro 消息已經曝光,據傳其設計將比今年款式更為出色。 (繼續閱讀)
1 日前
國產鏡頭品牌屢有驚喜,由以往早期主打平價入門產品,到近年急起直追在規格上直逼原廠,已經成為一鼓新勢力,而不得不提當中已屬頂流的 Viltrox...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