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世上最難以拍攝的雕像?南極列寧像「冷戰」下見證俄國十月革命 100 周年!

文:Stephen

世界不少地方都有政治人物的雕像,除了是意識形態上的展示之外,大多的已經成為旅遊人士「打卡」和拍攝的地方。不過,如果要說到最難跟大家一同 Selfie 的雕像,在南極一個名為 "Pole of Inaccessibility"(難抵極)的地方,孤高的列寧雕像幾乎可以認第一。因為它處於南極距離海岸線最遠的一個點,加上南極的平均風速足足有 180km/h,只有少數手持能夠抵禦極地天氣的攝影器材之科學家,才有望跟孤獨的列寧一同 Selfie。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個核子大國處處競爭,上至航天科技、火箭導彈技術、下至體育競技,甚至是科研方面,無不爭相嬴得「第一」的機會,希望在不同層面上「壓倒」對方。1958 年 12 月,蘇聯一行 12 人的南極考察隊成功進駐 "Pole of Inaccessibility",並築了一間小屋作為研究基地,而最奇的,是屋頂設有一個原先是面向莫斯科的列寧塑膠雕像!不過,當年「水火不容」的美國考察隊後來在 1964 年前往蘇聯的研究基地,就將已經無人打理的列寧膠雕像轉向華盛頓方向,隨著蘇聯共產政權在 1991 年倒臺,當年列寧雕像面向的方位可講是一大的諷刺。

列寧雕像處身於難以抵達的 "Pole of Inaccessibility",距離海岸線極遠,而且海拔高度亦有 3,800 米。
列寧雕像連同下方研究基地的原貌,不過因長年大雪關係,現時下方研究基地已經被冰雪覆蓋。
研究基地內部

現時,位於 "Pole of Inaccessibility" 的前蘇聯南極研究基地已難抵多年的大風雪,列寧塑膠雕像下方的小屋早已被大雪冰封。原來在屋頂上甚具意識形態上的標誌,已經變成當今最孤獨的雕像。今年正值俄國十月革命 100 周年,不知道又會否有俄羅斯人前往 "Pole of Inaccessibility",跟建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列寧雕像一同合照,藉以紀念這個重要的年份?

相片內的列寧雕像身後正正是罕見的日暈(Halo)天文現象,不過令人諷刺的,是背光下的列寧雕像,其實正臉向著美國華盛頓,而非原來的莫斯科。

來源:Amuseing Planet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隨著智慧型手機攝影科技的躍升,正徹底改寫城市紀實的本質。相比單反相機仍須肩負不少裝備、更換鏡頭而錯失關鍵瞬間,Samsung Galaxy Z Fold7 以 25...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Ricoh GR IV 的正式公開越來越近,7 月 25 日在北京舉辦的關係者限定先行發表會引起攝影圈熱烈討論。這次活動讓中國媒體與攝影師有機會近距離體驗實...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八達通自推出手機支付服務以來,其 App 功能不斷擴展,為用戶帶來更多便利與優惠。為滿足香港旅客的海外消費需求,八達通 App 近期進行重大升級,推...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HUAWEI 近年持續在手機攝影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去年 Pura 70 Ultra 的伸縮鏡頭到 Mate X6 的紅楓色彩系統,不斷刷新移動影像的技術高度。最新旗艦...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對於多數消費者而言,摺疊屏幕手機的耐用性始終是個疑慮,特別是鉸鏈結構的可靠性更備受關注。知名 YouTuber JerryRigEverything 近日對 Samsung 最...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早前傳聞 Sigma 會在 7 月發表 200mm F2.0 DG DN|Sports 鏡頭,不過 7 月快將踏入尾聲,幾乎可以肯定有關傳聞不會兌現。然而,最新網絡消息稱,Sigm...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為紀念 Leica I 相機誕生 100 周年,Leica 於 2025 年全球同步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位於上海的《世紀見證者:當 Leica 遇上中國》主題展覽無疑成為...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LEGO 近年與任天堂關係如膠似漆,頻頻推出愛情結晶品,最經典當然是 2020 年的 71374 NES 紅白機。而睽違四年,又有一部童年回憶變成 LEGO,就是當...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眾所矚目的 Tesla 平價新車,終於有了較為明確的消息!創辦人兼 CEO 馬斯克(Elon Musk)在第二季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親口證實了這部入門級電動車的... (繼續閱讀)
1 日前
每年 iPhone 新機發布除了硬體升級備受期待外,機身配色更是廣大用戶關注的焦點。最新流出的 iPhone 17 Pro 年度新色可說是歷代最具辨識度的設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