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牡丹雖好也要綠葉扶持。一片沉悶的天空,必定會令你的相片也感覺沉悶。絢麗的天空未必是相片的主角,但仍有畫龍點睛之效,不能馬虎對待。
天空最為棘手的問題是,它往往比地面光亮,又常常誤導相機的測光系統,令到相片的曝光度不夠準確;而最弔詭的是,天空的藍若過度曝光,就會帶有灰的感覺。如何才能拍出漂亮的天空?以下 6 個貼士可以幫到你:
1. 正確時間出發
▲(Photo by Justin Katz Photography)
愛影風景的一定知道 Magic Hour 的重要性:在早晨和傍晚時段光線會最漂亮。中午時分雖然光線最強,陸地上又會產生較多的陰影,但天空往往最藍。
影友亦常常忽然天氣因素;不同的天氣可為相片加入情緒。例如想表達陰沉或黑暗的情緒,便要趁暴風雨來臨前拍攝;希望拍出輕鬆或愉快的感覺,便要尋找有雲彩點綴著的藍天。
2. 刻意錯配白平衡
嘗試不同的白平衡設置,或可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來說,自動,陰天和陰影預設會加強日落時晚霞的橙紅色,天空的藍會變得較淡。相反,光管設置會將橙色的夕陽變成紫色,但天空會顯得更藍。鎢絲燈設置也有類似的效果,但色調會更深。
3. 構圖比例要適當
記住三分構圖法。若天空平淡無奇,構圖時天空的比例可以少一點;相反若天空很富戲劇性,則地平線可以放到相片下方三分一位置。
▲天空充滿戲劇性元素時,應將地平線朝下移,增加天空的比例。(Photo by Darlene Hildebrandt)
▲由於天空不那麼引人注目,故此應減少天空的比例。(Photo by Ádám Tomkó)
4. 使用濾鏡
風景攝影師最常用到的兩款濾鏡是漸變減光濾鏡和偏光鏡。前者的特色是將部分構圖的光線減少,藉此可降低天空部分的亮度,平衡整體曝光量,解決新手常犯的天空太亮,地面太暗問題。一般來說,攝影師傾向選用方形減光濾鏡,因為減光範圍較自由控制。不過,若遇上地平線是高高低低的場景,恐怕不太適合使用漸變減光濾鏡。
偏光鏡針對反射光線作出調整,因此常常用於消除水面或其他光澤表面的反光和倒影。此外,利用偏光鏡將天空的反射光線除去,可令天空顯得更藍。
▲(Photo by Justin Katz Photography)
5. 嘗試長時間曝光
長時間曝光不僅僅用於拍攝瀑布。當曝光時間夠長,例如:2 分鐘,雲層會變得模糊和具有動態效果。不過,除非刻意選擇在黃昏或黎明時拍攝,否則在白天拍攝,一般很難做到 2 分鐘曝光。此時大家可使用減光鏡(又稱中性密度濾鏡),阻擋進入鏡頭的光線數量。跟第 4 點的漸變減光濾鏡不同的是,今次使用的減光鏡針對整個構圖作減光。
▲f/22、ISO 200、75 秒(Photo by Kris Williams)
6. Camera RAW 漸變濾鏡工具
恰當的前期處理讓我們拍到最好的影像,若再加上一些強大的後期編輯工具輔助,可大大加強天空的效果。其中一個工具正是 Adobe Camera RAW 裡面的漸變濾鏡。就像真正的漸變濾鏡,此工具同樣可處理影像的局部範圍,更可自由調校漸變區域的尺寸,務求令修正顯得更自然。漸變濾鏡工具除可用於調整曝光,還可調整對比度、飽和度、清晰度和色調等,為編輯提供了很多可能性,甚至相機無法提供的效果。
▲原始圖像
▲後製添加漸變濾鏡
來源:Digital Photography School、Justin Katz Photography、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