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Stephen
近期 Tamron 推出的新鏡都有向早年叫座力較高的產品「致敬」:先有在今年初發表的 28-75mm F2.8 Di III RXD 全片幅無反鏡「源自」在單反年代膾炙人口的 SP AF 28-75mm F2.8 XR Di LD Aspherical 高性價比鏡頭;而在今日就有最新的 17-35mm F2.8-4 Di OSD 全片幅單反鏡向 SP AF 17-35mm F2.8-4 Di LD Aspherical「致敬」,兩鏡都是靠高性價比向原廠鏡頭宣戰。今次就為大家帶來定價只為 HK$5,130 的 17-35mm F2.8-4 Di OSD 的測試報告,看看新一代的 Tamron 超廣角鏡頭能否秉承過往高質抵玩的特點。
事隔 14 年再磨一利器
Tamron 17-35mm f/2.8-4 規格之鏡頭早在 2004 年已經推出,當年數碼單反仍屬起步的階段,2004 年的全片幅單反只有 1,600 萬像素的 Canon EOS-1Ds Mark II 及 1,100 萬像素的 EOS-1Ds 而已,而號稱將全片幅普及化的 Canon EOS 5D 亦要在 2005 年才推出。早年選購 Tamron SP AF 17-35mm F2.8-4 Di LD Aspherical 之影友,貪其價格實為之餘,亦方便在 APS-C 片幅與全片幅之間游走,若然影友日後升級至全片幅單反,Tamron SP AF 17-35mm F2.8-4 Di LD Aspherical 亦無需即時放售,故對預算較緊的用家確實有點吸引力。不過,時移世易,現時全片幅單反的解像度已達 4,000 至 5,000 萬像素,是 14 年前的兩倍有多,「上了年紀」的 Tamron SP AF 17-35mm F2.8-4 Di LD Aspherical 自然有改版的必要。今次簇新的 17-35mm F2.8-4 Di OSD 用上 Tamron
最新的光學技術,並不忘上代高性價比和輕巧於一身的優點,為日漸壯大的全片幅單反相機用戶群提供多一個實惠的選擇。
![]() |
▲鏡頭裝在 Nikon D850 後的樣子。 |
![]() |
![]() |
![]() |
▲鏡頭採用外變焦設計,鏡身長度在焦距約為 28mm 時是最短的。 |
![]() |
▲鏡頭由日本設計 |
![]() |
▲製造方面交由越南的廠房負責 |
對焦反應敏捷
雖然 Tamron 17-35mm F2.8-4 Di OSD 較上代略長(今代:92.5mm;上代:86.5mm,Canon 版本)及增磅(今代:460g;上代:440g,Canon 版本),但是對比近年推出的同級原廠鏡,Tamron 17-35mm F2.8-4 Di OSD 依然是擁有最短的鏡身長度,大大提升拍攝時的機動性。Tamron 17-35mm F2.8-4 Di
OSD 採用外變焦設計,變焦時的鏡筒稍為伸長一點,不過亦不代表此鏡的密封性不足。為了抗衡同級的原廠鏡,Tamron 在新鏡上配備了防滴防塵設計,配合高階的單反機身,面對惡劣的拍攝環境都一樣能夠運作自如。至於在前組鏡片更用上氟塗層,提供防水滴和防油污保護,使前組鏡片更容易清理。上代 SP AF 17-35mm F2.8-4 Di LD Aspherical 雖然抵玩,亦吸引不少影友垂青,可是對焦聲浪和反應卻是為人詬病的一環,故 Tamron 在今次的 17-35mm F2.8-4 Di OSD 用上全新開發的
OSD(Optimized Silent Drive)對焦馬達,提供快速而又寧靜的對焦體驗。小編是次配上 Nikon D850 作測試,新鏡的對焦速度相當敏捷,亦不察範有明顯的對焦聲浪,惟 OSD 馬達始終在檔次上不及 Tamron 專業鏡頭使用的
USD(Ultrasonic Silent Drive)環型超聲波自動馬達,未能夠提供全時手動對焦功能,算是在操控上的少少敗筆。
![]() |
▲隨鏡附送 HB023 花瓣型的遮光罩,遮光罩內部設有坑紋來阻隔光害。 |
![]() |
▲鏡頭表層的 BBAR(Broad-Band Anti-Reflection)塗膜反射出琥珀色為主的光芒。 |
![]() |
▲接環部分設有防滴防塵膠邊。 |
解像力有驚喜
光學結構方面,17-35mm F2.8-4 Di OSD 用上 10 組 15 片設計,當中包括 4 片 LD 低色散鏡片及 2
片玻璃鏌鑄非球面鏡片,用以改善色差和變形控制。實拍時,小編發現此鏡在色差控制十分優秀,在大背光或高反差環境下的輪廓邊緣亦難以看到紫邊;惟變形像差控制則未算理想,在觀景器對著磚牆拍攝時,亦在廣角端和遠攝端看到明顯的桶狀變形和枕狀變形。不過,在解像力控制卻是較預計的好,在大部分情況下小收一級光圈已經非常銳利,而全開光圈時的解像力亦算合用,加上可用光圈範圍較闊,令用家在拍攝上更具彈性。
樣本照片(使用 Nikon D850 拍攝)
![]() |
▲ISO 100、f/8、1/400s、焦距:19mm |
發色相當不錯,還原度頗高,整個畫面的成像亦見銳利。 |
![]() |
▲ISO 100、f/9、1/400s、焦距:35mm |
雖然對著磚牆拍攝時,鏡頭的望遠端會有明顯的枕狀變形,不過在實際拍攝建築物時又比較難以察覺。 |
![]() |
▲ISO 400、f/4、1/100s、焦距:35mm |
在望遠端 35mm 時全開 f/4 光圈時的成像亦見實淨。 |
Tamron 17-35mm F2.8-4 Di OSD(Model A037)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150
Tamron 17-35mm F2.8-4 Di OSD(Model A037)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515
變形像差測試(使用 Nikon D850 拍攝)
![]() |
▲焦距:17mm |
![]() |
▲焦距:20mm |
![]() |
▲焦距:24mm |
![]() |
▲焦距:28mm |
![]() |
▲焦距:35mm |
短評:Tamron 17-35mm F2.8-4 Di OSD 在變形控制方面比較弱,於 17mm 廣角端有明顯的桶狀變形,當變焦至中段的 24mm 焦距,拍出來的線條較為筆直。惟隨著焦距向遠攝端 35mm 推進,就反而出現「向內彎」的枕狀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