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操控與細膩的視覺體驗
撇開機身過重的問題,論操控,Panasonic S1 系列亦是頗為貼心。首先,像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補償、啟動自動對焦,以至是進入靜音模式等主要拍攝參數設定均設有專門的按鈕,小編覺得除了個人的使用「手勢」之外(如:前/後轉盤來調校光圈/快門),基本上套用預設的拍攝設定已經相當得心應手。而機背亦設有操控桿來調校對焦點,令用家無需將眼睛離開觀景器下亦可以順利調校對焦點。機背的 3.2"
觸控屏幕高達 210 萬像素,較同級機種為之高,而且翻揭式三軸設計亦可避免側揭式在腰平取景時會阻礙機側連接線的問題,作為拍片向較強的 S1 系列,Panasonic 此舉明顯有考慮過拍片期間之操控性問題。另外,S1 系列的電子觀景器亦是「靚絕全場」,其 576 萬像素擁有極佳的細緻度,較同級的 368 萬像素或 236 萬像素等級的 EVF 高了不少,而且亦可以因應拍攝題材來切換 EVF
的顯示幀率(60fps 或 120fps),以同級機種算是罕見,至於用家更可以就個人需要而將觀景器切換至不同的放大率,由 0.7 倍、0.74 倍及最高的 0.78 倍之間調校。可是,高像素觀景器和顯示屏面板亦衍生出高耗電量問題,難怪 Panasonic 要在 S1 系列用上「大電」來保持應有的續航力。
![]() |
▲L-mount 加上 4,700 萬像素,Panasonic S1R 的目標對象可能並非是一般「散客」,而是早前已經將 Leica SL 入手的人,讓他們能以「相宜」的價錢來享用擁有更高規格的相機。 |
![]() |
▲接環旁邊的 Fn 桿可以作為多種功能的快捷鍵,並以「Mode 1:正常模式」和「Mode 2:Fn 桿指定模式」來區分,這項設計是源自同廠 Micro 4/3 的旗艦機 G9。在 S1R 的預設值下,Mode 2 為「靜音模式」,會啟動電子快門。 |
多完化的對焦配套,將對比度式 AF 推向極致
在一眾主流全片幅無反相機之中,Panasonic S1 系列是市場中鮮見不設相位檢測自動對焦的機種,並以 Micro 4/3 的 G9 和 GH5 系列的 225 點對比度檢測自動對焦系統在新的全片幅無反相機上打頭陣。不過,由於用上 Panasonic 的
DFD(Depth From Defocus)散焦測距技術,以及在鏡頭和感光元件用上 480fps 的最高檢視速度,令 S1 系列即使單憑對比度檢測自動對焦亦擁有快至 0.08 秒的自動對焦能力,而追焦連拍亦可以有 6fps。測試期間小編亦曾以家中駕著單車的小孩作為目標,在 S1R 配上 Lumix S 24-105mm F4 Macro O.I.S. 迎面追焦連拍下,以機械快門大約有近 7 成的合焦成功率,以第一部全片幅產品來說已是不俗。
Panasonic S1 系列的對焦點選擇配置大致沿用 G9 和 GH5 系列的方式,提供 225 點自動對焦、區域自動對焦(橢圓形、方形及長條形)及單點自動對焦的基本設定,而在區域自動對焦下,用家可按個人需要微調對焦區域的大細;至於單點自動對焦亦增添了「擴展功能」,令系統在運算上考慮更多的範圍。Panasonic S1 系列這套對焦系統在一眾同級競爭對手上已是非常完善,設計思維與單鏡系統有點相似。在對焦系統的設定上,Panasonic 亦賦予「自動對焦靈敏度」、「切換對焦點的反應」,以及「主體移動預測能力」等微調選項,用家可按拍攝場景的需要而在預設的 4 種罐頭設定再作選擇和微調。不過,上述 4 個的預設罐頭設定以文字描述交代居多,如果可以像 Canon 單鏡系統輔以適用範例(如:網球、足球、單車、溜冰等)就更為貼心。
![]() |
▲接環的另一邊亦設有兩個快捷鍵,其位置剛好與中指和無名指不謀而合。 |
![]() |
▲機側的端子十分齊備,HDMI 端子更是用上 "Full Size" 的規格,至於上方的 USB 3.1 Gen1 Type C 插頭可以提供充電,以至是「邊充邊拍」的功能。 |
![]() |
▲白平衡、感光度和曝光補償功能均在機頂上設有專門的按鈕,方便調校參數。 |
![]() |
▲開關撥桿的位置不夠 User Friendly,食指需要大幅度屈曲才可以開機和關機,小編就不太理解廠方在開關制上的設計理念。 |
![]() |
▲機頂設有單色資訊顯示屏,與中高檔的單反機的理念同出一徹,讓用家無需透過機背的 3.2"、210 萬像素 LCD 一樣可以得到基本的拍攝資訊。 |
玩大數據的人工智能對焦技術
不少今年推出的無反相機都打著「智能對焦技術」,而這種「智能對焦」已不再限於十多二十年前的單鏡年代那種協調多點對焦系統和預測主體對焦速度的能力。Panasonic S1 系列的「人工智能對焦技術」可以自動檢測人類和動物,官方表示「動物」的範圍可包括貓、狗和魚類。不過小編實試下,發現 S1 系列的「大數據」其實不在此限,有時遇上爬蟲類、馬匹,一樣可以成功檢測!對比 Sony
新近推出的「動物眼部自動對焦」,Panasonic S1 系列將人類檢測、臉孔檢測、眼晴檢測及動物檢測同時歸納在同一個「人工智能對焦模式」內,沒有如 Sony 系統般以「人類」或「動物」來加以區分,故當畫面涉及「人類」和「動物」時,Panasonic S1 系列用家就只好靠相機的「智力」來判斷那一個是真正的主體。另一方面,在檢測動物時,Panasonic S1 系列並不如 Sony
的系統般可以在 Live View 期間檢測到動物的眼睛,Panasonic 這套系統從頭到尾只會檢測整個動物的模樣。可是當小編擔心系統會否出現「對貓頭」變成「對貓尾」這個焦點「誤判」問題後,以 S1R
實際在街頭試拍下,又原來發現系統每次都可以準確將焦點鎖定在眼睛之上,只是 Panasonic 由始至終沒有在 Live View 畫面顯示出來而已。
樣本照片
Panasonic Lumix DC-S1R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320
Panasonic Lumix DC-S1R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