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Leica 無反用家最愛?Panasonic S1R 用後感

同級最強 5 軸 6 級防震
Panasonic S1 系列內置 5 軸機身防震系統,快門補償能力最高為 5.5 級,如結合擁有光學防震的 Lumis S 系列鏡頭,更可啟動 Dual I.S.2 的雙重防震系統,令快門補償能力達 6 級,在一眾全片幅無反相機中最強之餘,對於 S1 系列如此重量級機型,於低光環境下或單手拍攝就更為重要。此外,Dual I.S.2 防震系統亦適用於影片拍攝,不過如想加強防震效果,S1 和 S1R 同樣提供額外的數碼防震加持,當然缺點就會令拍片的視角略為縮窄。

高解像度拍攝模式需要專門軟件合成
另一方面,Panasonic 亦充分利用 S1 系列的機身防震系統,在 S1 和 S1R 身上引入高解像度拍攝模式,系統會透過感光元件位移期間自動連續拍攝 8 張相片,然後再合組成超高解像度的單一影像。以 S1R 為例,其高解像度拍攝模式就可以輸出 1 億 8 千萬像素的效果,暫時屬同級機之冠,而只有 2,400 萬像素的 S1 亦可輸出高達 9,600 萬像素的影像,足以應付風景、建築物拍攝,以至是藝術品翻拍的靜態題材。與 Sony A7R III 一樣,Panasonic 的高解像度拍攝模式同樣不提供機身轉換功能,要體驗 S1R 的 1 億 8 千萬像素影像,仍然需要使用原廠的 SilkPix Developer Studio 8 SE 電腦軟件進行合成,感覺不夠 Olympus 和 Pentax 的高解像度模式可以用機身合成那般直接了當。

▲相機在中國製造。 
▲提供雙插卡槽設計,既支援大眾化的 SD 卡,以及需要高速存取的 XQD 記憶卡,而 XQD 卡插槽將來更可兼容 CFexpress 記憶卡。
▲圓形的眼杯用上仿如接環系統的插刀式設計,既舒適之餘亦不容易「撞歪」,非常貼心的設計。

 

選單設定

▲高解像度模式可輸出 1 億 8 千萬像素的影像,同時亦設有快門延遲釋放功能。 ▲為了避免高解像度模式在合成影像後出現的「殘影」,S1R 設有 Mode 1 正常輸出及 Mode 2 降低殘的模式。
▲在「AF 自訂設定(照片)」下,用家可按拍攝場景而微調自動對焦的靈敏度、切換對焦點時的反應,以及主體移動預測能力這三方面作出調校。而在 S1R 上就一共提供 4 個不同設定的方式,如果輔以可適合的場景描述自然會更好。
▲「1 點自動對焦移動速度」是指利用機背 Joy Stick 移動對焦點時的速率,分為「正常」和「快速」。而小編實時過後,發現「正常」的移動速度已經頗快,要多加熟練 Joy Stick 的觸感才不致於令對焦點「走過龍」。 ▲現時 S1R 最高支援 4K50p/60p、8-bit 4:2:0 超高清影片攝錄,在同級的全片幅無反相機之中均屬頂尖的規格。
 ▲S1R 設有多種自動對焦方式,不過臉部、眼睛、身體及動物偵測已預設歸納為一組,個人覺得未夠彈性。 鎖定桿可以用來鎖定游標、操控桿、觸控面板、轉盤和「Disp. 按鈕」的操作項目
▲其實 Panasonic 的高階相機已經幾近用上「一鍵一功能」的設計理念,再加上龐大的自訂功能能力,令 S1R 的操控方式更加個人化。 ▲針對專業影片攝錄,S1R 亦設有專門的 HLG 檢視輔助模式,可以提供更寬闊的動態範圍。
▲在「夜間模式」下,LCD 和 EVF 的畫面將會以紅色來顯示,藉以減少在夜間拍攝下,由 LCD 和 EVF 發出的眩光,對於星空拍攝的朋友,這做法就好像使用「紅光手電筒」一樣。(按:由於本畫面透過 HDMI 裝置擷取有關畫面,故未能顯示「夜間模式」的「紅字」功能) ▲S1R 的 576 萬像素 EVF 已經非常細膩,連流暢度亦可以由 60fps 與 120fps 之間調校,不過後者難免會更加消耗電力。
 ▲S1R 引入 IS 防震狀態範圍顯示,不過對實際拍攝上並沒有幫助。
▲內置雙卡功能,除了一般自動切換另一張記憶卡繼續拍攝外,亦有同步備份及將相片或影片儲存至指定記憶卡。 ▲動物偵測自動對焦亦見準確,連貓貓的側面亦可以認到。
▲Panasonic 的動物偵測自動對焦功能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夠在 Live View 畫面中是否可以偵測到動物的眼睛,與 Sony 的動物眼部自動對焦功能在取態上有明顯分別。

感光度測試

拍攝原圖

測試條件
‧光圈:f/10
‧鏡頭:Panasonic Lumix S Pro 50mm F1.4
‧焦距:50mm
‧Firmware 版本:V0.7

 

▼ISO 50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ISO 25600
▼ISO 51200

短評:在預設的高感光度雜訊抑制功能下,S1R 在 ISO 3200 時的畫質仍有很高的細緻度,亦幾乎沒有色彩雜訊,可用度很高。由 ISO 12800 開始,影像的色彩飽和度略為下降,而細緻部分亦因 NR 功能關係而有點偏柔。及至最高的 ISO 51200 感光度,影像的色調變得有點「淤」,而且色彩噪點亦大幅增加,至於 False Color 偽色亦依稀在部分截圖上可以觀察得到。
 

樣本照片

▲ISO 2500、f/4、1/80s、焦距:90mm、鏡頭:Panasonic Lumix S 24-105mm F4 Macro O.I.S.
用上 ISO 2500 高感光度和全開鏡頭的 f/4 光圈下,合焦部分之貓毛細節仍可清楚還原,而高感光下帶來的噪點各細節流失亦不明顯。
▲ISO 100、f/8、1/200s、焦距:82mm、鏡頭:Panasonic Lumix S 24-105mm F4 Macro O.I.S.
在側光和 4,700 萬像素的加持下,鐵皮屋外的鐵鏽漬栩栩如生。

Panasonic Lumix DC-S1R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320

Panasonic Lumix DC-S1R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579

總結:
Panasonic 雖然憑藉 S1 系列進入全片幅無反相機世界,但是對比 Canon、Nikon 和 Sony 的全片幅無反相機,S1 系列的鏡頭支援非常狹窄,原生的 Panasonic L-mount 鏡頭亦只有 3 支,同時亦因片幅的差距,更不可能兼容過往的 Micro 4/3 格式鏡頭,故即使在沒有任何系統包袱下,影友亦未必會沾上 Panasonic 的全片幅無反相機。儘管 S1 系列支援的 L-mount 已有相當數量的 Leica 鏡頭可選,而未來 Sigma 亦會加快開發 L-mount 鏡頭之步伐,藉以對支持「L-mount 聯盟」的承諾,不過相信沒有多少位影友會考慮更高昂的 Leica L-mount 鏡頭。

反之如果閣下現正使用 Leica SL 全片幅無反相機,Panasonic S1 系列反而成為這班人「廉價」的玩機方案,畢竟一部 Leica SL 連同 Leica Vario-Elmarit-SL 24-90mm F2.8-4 Asph. 鏡頭已經近 9 萬多港元,Panasonic S1 系列對一眾 Leica L-mount 系統用家來說,仍是一個非常抵玩和值得升級的機種。因為 S1S1R 在電子和拍片部分均大幅優於 Leica SL,而用開 Leica SL 的亦可以借助今次的機會將昂貴的 Leica L-mount 鏡頭套用在 Panasonic S1S1R 身上,甚至可以一嘗 4,700 萬像素 S1R 能否發揮 Leica L-mount 鏡頭之威力,對於已有 Leica SL 系統的用家來說,Panasonic 簇新的全片幅無反相機會有其相當吸引之處。而據小編理解,首輪入手 Panasonic S1S1R 的準機主幾乎都是用過 Leica SL,可見即使日後 Leica 不會推出更高像素版本的 SL2,這班現有 Leica SL 用家口袋內的錢,部分亦會「轉移」至聯盟中的 Panasonic 之懷抱裡,這種做法亦可以減低 Leica 開發 SL 新機的壓力,同時亦可透過 Panasonic 那「相宜」的機身定價來吸納新的 L-mount 用家。

有讚 有彈
  • 同級機種最高的 4,700 萬像素解像
  • 定價頗高
  • 高解像度模式可輸出 1 億 8 千萬像素的影像
  • 機身太大和重,容易疲累
  • 支援 4K50p、4K60p 超高清影片攝錄
  • 鏡頭昂貴,暫時亦只有 Panasonic 及 Leica 可選
  • Full HD 格式最高可拍攝 180fps 幀率的慢動作影片
  • 不設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
  • 內置 5 軸機身防震
  • 高解像度模式相片必須利用專屬電腦軟件處理
  • 提供 SD 及 XQD 雙記憶卡插槽設計
  • 耗電量高
  • 對焦項目調校選項非常細緻
  • 並不提供 Cinema 4K 攝錄格式
  • 支援動物檢測自動對焦
 
  • 機身扎實
 
  • 按鈕編排恰到好處,幾近做到「一鍵一功能」
 
  • 支援 USB 充電,同時亦可以邊充邊影
 
  • 電子觀景器非常細緻,圓形眼杯亦十分扎實
 
  • 提供 3 軸翻揭式觸控屏幕
 

建議售價:
HK$32,900(淨機身)
HK$42,900(連 24-105mm F4 O.I.S.鏡頭套裝)

查詢:2833 0955(信興電器)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4 月 25 日
Suzuki Hustler 曾經在香港出現熱潮,這輛車型自 2019 年推出後亦差不多要改款了。根據日媒最新消息,第三代 Hustler 預計於 2025 年 10 月或 11 月... (繼續閱讀)
4 月 24 日
在今年 CP+ 其中一件最矚目的產品,相信一定是 Sigma 全片幅無反相機 BF 的池中物,因為 Sigma BF 的外型與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相機不同,其機身是用... (繼續閱讀)
4 月 24 日
Mercedes-Benz 發表了全新 CLA 系列後,首次在 2025 年上海車展見大家,更加展示長軸版純電 CLA L。官方宣稱,這款車是品牌史上最智能的量產車型,... (繼續閱讀)
4 月 24 日
在紛擾的日子裡,不妨暫時放慢腳步,讓心靈沉澱在偏遠地區,展開一趟說走就走的「舊城漫步」之旅。小編今次邀請了氣質出眾的籤籤,一同漫步於大嶼山... (繼續閱讀)
4 月 24 日
vivo 近日公佈拍攝旗艦機 X200 Ultra,此機三鏡頭主相機都用上特大感光元件,趁著復活節假期筆者前往深圳實測,試試它的拍攝實力如何。 (繼續閱讀)
4 月 24 日
【 索松村-朗縣 】今天我早上七時半便起床,我准備坐的是九點經加查去澤當的班車。昨晚食完晚飯後還沒有逛到這個鄉間小鎮,很早我便回到旅館,因為... (繼續閱讀)
4 月 24 日
近期網路流出的疑似實機照片顯示,Sony 即將在 5 月中旬發表的旗艦新機 Xperia 1 VII,可能會重新推出過去廣受好評的經典紫色款式。從曝光的圖片來... (繼續閱讀)
4 月 24 日
相隔一年,Insta360 在 360 度全景相機再度投下震撼彈,剛剛帶來最新的 X5,無論在感光元件、、影像處理、錄影模式,以至是操控配套等方面均有所改... (繼續閱讀)
4 月 23 日
HONOR 去年底預告的 GT 系列新機終於揭曉,定位年輕族群的 GT Pro 意外成為首款搭載 Snapdragon 8 Elite 領先版晶片的手機,更以低於 HK$4,000 的定... (繼續閱讀)
4 月 23 日
早前韓國鏡頭品牌 Samyang 與德國光學大廠 Schneider-Kreuznach 宣布合作,推出多款無反鏡頭,其中在 2 月底於日本 CP+ 相機展首度亮相的 AF 14-2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