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觀點】旗艦級無反有越出越大之勢?

文:mic

回想起單反當道無反剛出現的時候,後者所強調的往往是同屬可換鏡系統,不過機身及鏡頭卻有著更輕更輕細的優勢,以 M4/3 系統為例,Panasonic 的 GF 系列就稱得上是最佳代表之一。隨著時代巨輪運轉,相機市場現在終於換轉變為無反的世界,不過有趣的是,不少品牌似乎已忘記了無反的「初心」,特別是旗艦機近年就有越出越大的趨勢,先不說 135 Full Frame 全片幅,就算是 M4/3 的 Olympus 新機亦似乎越出越大,以 OM-D E-M1X 為例機身就已重 849g,重量及單反已跟單反沒有太大的分別。

機能提升
除了以上提到的 OM-D E-M1X,其實 Full Frame 無反都有越出越大的趨勢,以 Sony 近期發表的 A7R IV 為例,機身便亦都是一代比一代大,筆者當然不認為廠方新機機身設計是為大而大,反而當中其中一個原因卻可能因為是機能的增強,例如 OM-D E-M1X 機身防震就可配合鏡頭做出達 7.5 級的補償(某程度 Sensor Shift 防震需要更大幅度的移動,至於 Sony A7R IV 則有可能是因為其超高的 6,100 萬解像加上 10fps 高速連拍等需要應付大量影像數據運算而發熱,加大機身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加快散熱。

專業用家不抗拒機身變大,操控更緊要
旗艦無反於機能上已追貼甚至已超越了專業級單反,可見的將來最終專業級旗艦機都會為無反所取代。而對於一向使用旗艦機的專業用家,機身是否輕巧反而不是最首要的考慮。除了機身的可靠及耐用性,專業用家最為重視的反而是手感及操控,特是對於新聞一類拍攝,事情的發生往往在電光火石之間,機身設有就手的實體按鈕及快速指令轉盤往往比起每每要先進入菜單選擇要快速得多,而更多的實體按鈕,當然就需要越大的機身來安置。

旗艦機只會越出越大?
筆者所講的當然不是無極限地越出越大,只不過以現在的趨勢來看,旗艦級無反卻確實以更大的方向發展。是否只能如此?個人認為 Sigma 最近發表的全片幅無反 fp 就帶出突破以現在的做法,相機改用了模組化的設計,可按需要而另加手柄、Hot Shoe 等模組,雖然防水防塵等性能未必及得上一體化的機身,不過靈活性方面就顯然會有一定優勢。


▲Sigma fp

最新消息
23 小時前
Nissan 近日宣布與美國 LiCAP Technologies 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全固態電池的乾式電極量產技術。這項合作是 Nissan 在電動車戰略上一項重要的決定,... (繼續閱讀)
1 日前
今年平板市場可謂風起雲湧,而剛剛正式登陸香港的 HONOR MagicPad 3 更是來勢洶洶。這部平板電腦可說是「落足重料」,注入大量頂級元素,包括一個超... (繼續閱讀)
2 日前
Mercedes-Benz 與 BMW 這兩家百年競爭對手,竟然傳出破天荒合作的消息!根據德國雜誌《Manager Magazins》報道,Mercedes-Benz 有意向 BMW 購買引擎... (繼續閱讀)
2 日前
Sony 近日已完成 Xperia 1 VII 系列手機連環死機事件的調查報告,確認問題源自部分設備的電路板存在缺陷。官方表示已全面調整生產流程,確保未來出... (繼續閱讀)
2 日前
根據近期來自多方消息,Canon 可能會放棄傳聞已久的 RF 200-500mm f/4L IS USM 鏡頭,改而優先推出 RF 300-600mm f/5.6L IS USM。這一決定主要基於... (繼續閱讀)
2 日前
WhatsApp 近年持續擴充功能以鞏固市場地位,隨著越來越多手機支援衛星通訊技術,WhatsApp 宣布將於 8 月 28 日正式推出透過衛星訊號進行語音通話的... (繼續閱讀)
2 日前
雖然近年攝影復古味熾熱,很多攝影品牌都嘗試在產品加入更多的「復古」元素來提升操作體驗,但是 Leica M11-V 將會反其道而行,首次將 M 機「手動對... (繼續閱讀)
3 日前
GR III 雖然已經推出 6 年,到現在還是市場熱賣型號,好在今年終於迎來了 GR IV 打破悶局,否則 GR III 還可能要多做幾年街拍王。感光元件、鏡頭、... (繼續閱讀)
3 日前
在談論國產鏡頭的時候,大家往往會先想到價格優勢,不過近年多個國產鏡頭品牌都努力創新,跨越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門檻。最新傳聞指出,有國產品牌已經... (繼續閱讀)
3 日前
神牛(Godox)持續擴展其便攜燈光系統,最新發表的 AD400Pro II 正式加入 Witstro 系列。AD400Pro II 承襲上代的基礎,並在操控制、同步速度及靈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