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觀點】手機用大 Sensor 相機影相反而唔夠清

文:Tony


▲圖為小米 Note 10 1/1.33" 感光元件連鏡頭組件

自從去年 Huawei P20 Pro 主相機應用了 1/1.7" 4,000 萬像素感光元件開始,智能手機像是進入了更大感光元件的年代,今年大部份中高階的主相機都是配置了 4,800 萬像素 1/2.0" 感光元件,感光元件面積已經比入門數碼相機為大。近月推出的 Huawei Mate 30 Pro小米 Note 10,更分別應用了 1/1.55" 及 1/1.33" 感光元件,甚至有傳 Sony 明年旗艦機會應用 1" 感光元件,規格直迫 Prosumer 級別相機,看來手機主攝相機的感光元件有愈用愈大之勢。個人認為手機應用更大感光元件有利有弊,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應用更大感光元件,有兩大好處
手機應用更大感光元件,主要有兩大好處,可令進光量提升,從而有利於低光環境拍攝;拍攝後的相片,立體感與層次感都會更為豐富,亦更容易拍攝虛化度更強的散景效果。

色彩與雜訊處理可靠演算法
應用更大感光元件,不一定會影到「靚相」,手機所拍攝的色彩與雜訊處理,都要靠演算法在後台運算。這方面各品牌的手機,都看似有自己的一套思維,亦令手機拍攝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或會令機身變厚
在這股大感光元件手機風潮前,其實早於 2012 年,Nokia 已經推出配備 1/1.2" 4,100 萬像素感光元件的 Nokia 808 PureView,2016 年 Panasonic 更推出 1" 感光元件的相機電話 Lumix CM1,感光元件面積比今年小米 Note 10 所採用的 1/1.33" 一億像素感光元件更大。不過礙於感光元件及鏡頭組件更大,Nokia 808 PureView 機身厚度達到 13.9mm, Lumix CM1 更達到 21.1mm,現在小米 Note 10 機身厚度僅為 9.67mm,可見技術上有一定進步。不過無可否認,應用大感光元件的手機,通常機身都會比應用較細感光元件厚度更高,便攜性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景深太淺是最重要問題
現在手機通常都會配備 f/1.6 - f/1.8 大光圈的鏡頭,好處當然會令進光量提升,在低光環境可用更低 ISO 拍攝,令相片的清晰度提高。不過大光圈鏡頭,應用較大感光元件的相機時,會出現景深太淺的情況,如大家拍攝風景,可能會發現相片只有對焦點附近是清晰,但其實部份有點朦朧,這是物理上景深深淺所致,或許大感光元件配備像 Samsung 旗艦機的可調節光圈鏡頭,會對景深控制有一定幫助。

最新消息
1 日前
國內品牌 AstrHori(岩石星)繼早前引入 6.5mm F2 Fisheye 魚眼鏡後,似乎正準備再下一城,推出焦距更短的 6mm F2.8 超廣角鏡頭,針對使用 APS-C 片... (繼續閱讀)
1 日前
「波神」Michael Jordan 雖已退役多年,但旗下波鞋 Air Jordan 1 系列依然熱銷,不但周不時推出新配色,更耐唔耐有聯乘之作。不過勢估唔到最近品牌... (繼續閱讀)
1 日前
繼純電 CLA 後,相信純電 MPV VLE 會是 Mercedes-Benz 下一波令大家充滿期待的純電新車!平治官宣這輛純電 MPV 已經進入開發的最後階段,預計 2026 ... (繼續閱讀)
2 日前
根據最新市場消息指出,Apple 新一代旗艦機型 iPhone 17 Pro 與 iPhone 17 Pro Max 恐將面臨約 .... (繼續閱讀)
2 日前
Sony 近日在投資人簡報及財報中,清晰揭示未來發展藍圖,尤其全新三層感光元件、全域快門及 AI 圖像處理器等技術儼然成為戰略核心,亦令寬廣攝影及... (繼續閱讀)
2 日前
Samsung 今年推出的新一代摺疊屏幕手機 Galaxy Z Fold 7,其 8.9mm 的超薄機身外型設計可謂大革新,但可惜的是此機配備的 4400mAh 電池容量,成為令... (繼續閱讀)
3 日前
Apple 最新公布的 2025 財年第三季度(截至6月28日)業績報告再創紀錄,總營收達 940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淨利潤 234.34 億美元,同比增長... (繼續閱讀)
3 日前
很多人誤以為快門速度會直接影響閃燈曝光,但真相到底是什麼?為甚麼快門速度對閃燈拍攝的主體影響不大?快門速度對閃燈的影響又是甚麼?閃燈同步快... (繼續閱讀)
4 日前
在香港這個節奏急促的都市中,風景攝影不單是藝術創作,可能更是一場心靈修行。朗豪坊 6D Wellness 早前邀請到世界級年輕攝影師袁斯樂(Kelvin Yuen... (繼續閱讀)
4 日前
Sony 旗艦無反 A1 II 推出至今只過了大半年,但官方日前已火速為其推出 3.00 版本韌體,當中包括就拍攝體驗、後期篩選影像流程、影片製作、以及「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