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輕身性價比高!Sigma EF-M F1.4 定焦三寶 實試

文:Ellen︳攝:Jeffrey、Ellen︳攝錄:Olivia Wong、James Law︳主持:Jeffrey、SA 妹︳模特兒:Michelle Lai

在全片幅雄霸天下的時代,卻仍有不少人選用 APS-C 系統,皆因 APS-C 系統相對輕巧便攜。Canon 的 EOS M 系列,是市場上暢銷的無反系統之一,但 Canon 原廠 EF-M mount 的大光圈鏡選擇不多,唯一的 F1.4 光圈定焦,就只有 32mm!Sigma 就看中這機會,故推出三支 EF-M 大光圈定焦鏡:16mm F1.4 DC DN | C30mm F1.4 DC DN | C 與 56mm F1.4 DC DN|C。其實同等規格的鏡頭早已推出 E-Mount 及 M4/3 版本,更頗受用家好評。今次我們就為大家一試這三支 EF-M 的大光圈定焦鏡,看看質素如何吧!


▲ Sigma 一口氣推出 16mm F1.4 DC DN | C30mm F1.4 DC DN | C 與 56mm F1.4 DC DN|C 三支定焦鏡,為 EF-M Mount 無反用家提供更多選擇。

有的相機廠商會把全片幅與 APS-C 系統共用同一接環,兩者無須轉 Mount,以求使用上更具彈性。但 Canon 的 EOS M 系統,卻獨自採用 EF-M Mount,畢竟採用不同接環,可把 APS-C 鏡頭製作得比全片幅鏡輕身小巧,以 APS-C 機配合 APS-C 鏡頭,就可將 APS-C 系統輕巧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就如今次試用的 Sigma 30mm F1.4 DC DN | C 與 56mm F1.4 DC DN|C,各自只重 200 多克;而 16mm F1.4 DC DN | C 雖重身一點,約 400 多克,但以鏡頭的規格來說依然輕巧。


▲ 今次我們以早前推出的 Canon EOS M6 Mark II 配合 Sigma 三支新鏡試拍。

56mm F1.4 DC DN|C :人像一流,全開光圈可用性高
早年推出的 APS-C 無反,因技術所限,成像大多只有二千幾萬像素,對鏡頭解像力的要求相對沒那麼高。但 Canon 的 EOS M6 Mark II 卻擁有同級中最高的 3,250 萬解像,對鏡頭的要求自然有所提升。Sigma 56mm F1.4 DC DN|C 的焦距最長,但鏡身反而最小巧,而解像力亦在三鏡中較出眾。APS-C 的 56mm 約等於全片幅的 90mm,作為經典人像鏡頭的焦距,這鏡在拍攝大特寫時都不會變形,而散景方面,在 APS-C 鏡頭來說亦有不錯表現。這鏡在全開光圈時的可用度甚高,即使開盡 F1.4 大光圈、不把主體完全置於畫面中間,主體成像仍然銳利,而散景效果亦自然柔順。


▲ 56mm、f/1.4、1/2000s、ISO 100 (原圖)
即使全開光圈及不使用 EOS M6 Mark II 的機身修正,仍可見模特兒裇衫部分沒有紫邊,鏡頭也沒甚麼色散問題。


▲ 56mm、f/1.4、1/2000s、ISO 100 (原圖)
即使模特兒不在畫面正中,成像質素亦無明顯下降,她的頭髮、眼睫毛等細節依然清晰。


▲ 56mm、f/1.4、1/1600s、ISO 100 (原圖)
56mm 亦適合拍攝全身人像,全開 F1.4 大光圈,畫面乾淨清晰,頗有時裝照的感覺。


▲ 56mm、f/1.4、1/1250s、ISO 100 (原圖)
全開光圈時可營造出主體與背景分離的散景,而且散景順滑,以 APS-C 鏡來說可謂交足貨。

30mm F1.4 DC DN | C:鏡身輕細 適合拍攝特寫
至於 30mm F1.4 DC DN | C 的鏡身亦很輕巧,配上 M6 Mark II 時,個人認為是三鏡中最有平衡感的。30mm 約等於 48mm 標準鏡焦距,亦是常用的人像焦距,以其拍攝人像的大半身 Close up 或半身也有不錯的效果。而以全開光圈拍攝時,雖沒 56mm 般驚豔,但在逆光環境下拍攝,鬼影、炫光等問題不算嚴重,可用度也是相當不錯。


▲ 30mm、f/1.4、1/80s、ISO 200 (原圖)
拍攝逆光環境時,窗框附近的邊位紫邊不算嚴重,如輕輕以修圖軟件修正,便完全沒有問題了。

16mm F1.4 DC DN | C:大光圈廣角 營造明顯散景
APS-C 的 16mm 相等於全片幅的 25.6mm 廣角,配合大光圈加持,拍攝人像時便可交代更多背景。以 F1.4 全開光圈拍攝半身人像時,即使是 APS-C 及廣角鏡,也可做到頗為明顯的散景效果,其他沒那麼大光圈的廣角鏡就較難做到這樣的效果了。用大光圈將背景與主體分離,可拍出獨有的廣角散景,配合模特兒活潑的肢體動作或表情,就可展現畫面的張力。至於鏡頭色散問題,全開光圈時即使沒開啟機身修正也不算嚴重,而在光圈收到 F1.8 時,邊緣成像便可得到明顯提升了。


▲ 16mm、f/1.4、1/400s、ISO 100 (原圖)
即便是廣角鏡,仍可營造出一定人景分離的散景效果,F1.4 大光圈可謂功不可沒。

此外,除了人像試相,筆者亦以三支鏡各自隨拍了數張風景讓大家有個參考。人像試相基本上都是以 F1.4 全開光圈拍攝,以便大家看到光圈「全開」的威力;而下文的相則各自用了不同光圈,筆者在拍攝不同題材時,發現成像都有不錯表現,效果值得一讚。


▲ 56mm、f/1.4、1/3200s、ISO 100 (原圖)
拍攝距離較近的小花,全開光圈時散景過渡自然,而即使花芯細小,以 56mm 配合 M6 Mark II 仍可順利對焦。


▲ 30mm、f/3.2、1/125s、ISO 100 (原圖)
30mm 常用於人像及隨拍、街拍類的題材,把光圈收束至 F3.2,無論是木櫃面的紋理、或是漫畫的書頁都十分清晰。


▲ 16mm、f/7.1、1/160s、ISO 100 (大圖)
以廣角拍攝大範圍的景物時,把光圈收至 F7.1 後畫質已達頗高質素,而邊緣景物也沒明顯變型。

小結:與機身兼容度高 畫質表現理想
今次試拍的 Sigma 16mm F1.4 DC DN | C30mm F1.4 DC DN | C 與 56mm F1.4 DC DN|C 三鏡的兼容度與 Canon EOS M6 Mark II 都不錯,加上三鏡皆支援機身修正、相機的面部對焦及眼部對焦,甚至其眼部追蹤功能都可使用,實在讓我們頗有驚喜。而三鏡的對焦速度理想,既可快速鎖定模特兒的面部及眼部,拍攝景物時即使有風吹動主體,仍可順利對焦。以三鏡相宜的售價,就可享受 F1.4 的質素,可說是打破了大家一貫對平價大光圈鏡頭的固有印象!

最新消息
2 日前
HONOR 第三間體驗店座落於將軍澳東港城,由即日起至 10 月 5 日,一連三日推出「快閃 3 重賞」禮遇。消費者只要在活動期間於將軍澳體驗店(東港城)... (繼續閱讀)
3 日前
近年來,大片幅(Large Format)拍攝風潮席捲電影產業,成為推動技術創新的重要動力。在這股趨勢下,Fujifilm 憑藉其 GFX 系列中片幅相機的市場基礎... (繼續閱讀)
3 日前
在低於 10 吋的小尺寸平板市場中,Apple iPad mini 長期以來一枝獨秀,無論是設計、流暢度還是應用程式生態都幾乎沒有對手。不過這次小米正式推出全... (繼續閱讀)
3 日前
隨着更多港人喜歡外遊,不少人都會關心海外上網體驗是否足夠流暢。香港電訊最近就宣布,旗下的 CSL Mobile 正式推出「黃金漫遊」服務,並結合全新的... (繼續閱讀)
3 日前
Suzuki 旗下的小型跨界車 XBee 近日推出中期改款,目標是全面提升競爭力。新款 XBee 換上了更現代、更銳利的外觀設計,並升級了車內科技,同時保留... (繼續閱讀)
3 日前
Nothing 一直靠透明設計與獨特心思功能贏得一班忠實粉絲支持,今年品牌再出兩款新品──旗艦真無線耳機 Ear (3) 以及 CMF 系列的首款頭戴式耳機 He... (繼續閱讀)
3 日前
香港人一向熱愛日本旅遊,購物、飲食及交通支付成為行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不少旅客在使用信用卡付款時,往往需額外承擔約 1.5% 至 2.3% 的海... (繼續閱讀)
3 日前
菲林攝影的魅力,一直在於「無法複製」,而菲林獨有的顆粒感,對某些人來說也是難以完整還原。Lomography 剛剛發表全新 LomoChrome Classicolor 彩... (繼續閱讀)
3 日前
Toyota 旗下的 Gazoo Racing(GR)高性能部門近年推出了 GR Supra、GR86 等一系列叫好叫座的跑車。可是,一直以來都有聲音希望能夠回歸純日本血統,... (繼續閱讀)
3 日前
雖然攝從來是感光度、光圈、快門和焦距的配搭,但是有時影像予人最直接的感覺,往往是它們的「色水」!其實不同相機品牌都有他們的色彩風格,有些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