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像素多也沒優勢?Sony A7R IV 挑機中片幅無反

文:Alex

大家都知道相機的像素越多,解像力就會越高。Sony A7R IV 配備 6,100 萬像素,而中片幅無反相機 Hasselblad X1D II 50C 卻只有 5,000 萬像素,若比較畫質哪部相機會較好?YouTube 頻道 The Slated Lens 的兩位攝影師 JP Morgan 和 Kenneth Merrill 為喜愛「聞相」的影友找出答案。

他們把相機置設在同一地點,以相同的設定(f/8, 1s, ISO 200, 35mm 等效焦距)拍攝同一場景,然後把數碼相片打印成 24 吋(長度)實體照片再作比較。除此之外,他們又移師室內,透過拍攝高光差場景及後期亮度修正(將過曝或欠曝區域的亮度盡量調校回正常水平),測試相機的動態表現。


▲主持人以相同設定,拍攝同一場景,然後把數碼相片打印成 24 吋(長度)實體照片再作比較。

兩位主持人發現,兩機在解像力方面確非常接近,但中片幅的 Hasselblad 卻擁有其他優勢,包括:寬容度較高(「爆光」程度較低),色彩的漸變效果較細緻豐富,以及更佳的動態範圍。當然,選擇 Hasselblad X1D II 50C 是要付代價的,包括:相機反應較慢、適用範疇較少和價格較高等。


▲比較紅色霓虹燈與招牌的「爆光」程度,可見 Hasselblad 的表現較好。


▲主持人認為中間 7 層大廈外牆的色調漸變,以 Hasselblad 較為細緻豐富。


▲路牌的清晰度則兩者非常接近。


▲比較廣告招牌的「化開」程度,Sony 較 Hasselblad 高一點。

事實上,他們還找來 APS-C 片幅的 Sony A6600 和 M4/3 系統的 Panasonic GH5 進行同場比拼。縱使這類不同片幅機種的比較,總會給人找到「不公平」甚至「不能互相比較」的理由,例如有網民便批評以 Sony A7R IV 作為全片幅機代表,正正突顯了此機的缺點(編按:它是目前有效像素最高的全片幅相機),但從實拍表現來看,卻令影友了解目前各類相機的優點與不足,從而作出最佳的選擇。


▲以室內景物為測光基準,窗外景物會過曝約 7 級。重新調校室外景物的亮度之後,發現 Hasselblad 和 Sony 的表現差不多。


▲以窗外景物為測光基準,再將欠曝的人面及室內景物增亮約 7 級,可見 Hasselblad 偏色問題最輕微、雜訊和微粒亦明顯較少。

來源:DIY Photography

最新消息
1 日前
國內品牌 AstrHori(岩石星)繼早前引入 6.5mm F2 Fisheye 魚眼鏡後,似乎正準備再下一城,推出焦距更短的 6mm F2.8 超廣角鏡頭,針對使用 APS-C 片... (繼續閱讀)
1 日前
「波神」Michael Jordan 雖已退役多年,但旗下波鞋 Air Jordan 1 系列依然熱銷,不但周不時推出新配色,更耐唔耐有聯乘之作。不過勢估唔到最近品牌... (繼續閱讀)
1 日前
繼純電 CLA 後,相信純電 MPV VLE 會是 Mercedes-Benz 下一波令大家充滿期待的純電新車!平治官宣這輛純電 MPV 已經進入開發的最後階段,預計 2026 ... (繼續閱讀)
2 日前
根據最新市場消息指出,Apple 新一代旗艦機型 iPhone 17 Pro 與 iPhone 17 Pro Max 恐將面臨約 .... (繼續閱讀)
2 日前
Sony 近日在投資人簡報及財報中,清晰揭示未來發展藍圖,尤其全新三層感光元件、全域快門及 AI 圖像處理器等技術儼然成為戰略核心,亦令寬廣攝影及... (繼續閱讀)
2 日前
Samsung 今年推出的新一代摺疊屏幕手機 Galaxy Z Fold 7,其 8.9mm 的超薄機身外型設計可謂大革新,但可惜的是此機配備的 4400mAh 電池容量,成為令... (繼續閱讀)
3 日前
Apple 最新公布的 2025 財年第三季度(截至6月28日)業績報告再創紀錄,總營收達 940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淨利潤 234.34 億美元,同比增長... (繼續閱讀)
3 日前
很多人誤以為快門速度會直接影響閃燈曝光,但真相到底是什麼?為甚麼快門速度對閃燈拍攝的主體影響不大?快門速度對閃燈的影響又是甚麼?閃燈同步快... (繼續閱讀)
4 日前
在香港這個節奏急促的都市中,風景攝影不單是藝術創作,可能更是一場心靈修行。朗豪坊 6D Wellness 早前邀請到世界級年輕攝影師袁斯樂(Kelvin Yuen... (繼續閱讀)
4 日前
Sony 旗艦無反 A1 II 推出至今只過了大半年,但官方日前已火速為其推出 3.00 版本韌體,當中包括就拍攝體驗、後期篩選影像流程、影片製作、以及「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