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比想像中迅速,除了電子產物,交通、代步工具同樣日新月異,充滿可塑性。各大汽車品牌除了研發不同的動力系統之外,更有部份投放資源在「電動可移動工具」例如電動滑板車、電動單車之上,希望將「電動可移動工具」推向平民化。
無可否認,這一類的「電動可移動工具」便利了市民出行,亦正在全球流行,正因如此,同樣有許多有關「電動可移動工具」的意外頻生。根據政府數據顯示,在 2018 年香港的「電動可移動工具」進口量就已經急增至逾 100 萬台,而全球更一共售出 1,000 萬台電動滑板車及電動平衡板。本地電動滑板車初創企業 Koofy Development 首席執行官馬頌曾向傳媒表示,在全球大趨勢下,香港人同樣會對電動滑板車產生興趣:「多人玩是必然會發生的」!
利弊權衡 過度監管規限科技發展
「電動可移動工具」的確對社會有一定裨益,除了更便利市民出行之外,也可減少市民以私家車及公共交通工具的需求,減少污染物排放之餘,如規限得宜也可舒緩道路繁忙問題。但事情總會有利弊,「電動可移動工具」同樣對道路使用者構成危險。所以,全球多地政府已採取相應與時俱進的管制措施,一方面加強規管電動可移動工具用作公眾代步用途。
而香港運輸署曾認為本港的道路及行人路過於狹窄及擠塞,所以表明「不宜」在這些路段使用「電動可移動工具」。但另一方面又似乎意識到過時的制度導致科技發展有所規限,運輸署也則曾在 2019 年 1 月回應會為「電動可移動工具」進行檢討,考慮是否適合在本港作短途代步用途,而該研究原定在 2020 年年中完成,但受疫情影響而有所推遲。
放寛用途 玩家或需購買「第三保」
其實香港也可參考新加坡的 Active Mobility Advisory Panel(AMAP)建議,以增加行人及相關代步工具使用者的安全性。「AMAP」包括:強制單車及電動個人代步工具使用者購買第三保險、電動滑板車使用者須完成理論課程及測驗才可於單車徑上使用相關工具、16
歲或以上才可在單車徑使用電動滑板車(未滿歲數人士可在成人陪同下使用)、使用個人代步工具時禁用手機、以及鼓勵行人於行人路上靠左行走。新加坡政府表明會跟 AMAP 緊密合作,以落實有關建議。
你對自己的愛駒有甚麼評價?而準備買車的你是否想知多一點心儀座駕的優劣?不妨在本網的汽車資料館內揀選心水的汽車型號,發表或瀏覽用家心得,說不定可以因此結識到志同道合的「車友」!https://www.dcfever.com/cars/userreviews.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