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羽量級超廣角大三元:Nikon Z 14-24mm F2.8 測試

文、攝:Stephen

長炮鏡頭固然是「大大支」,不過焦距較短的超廣角鏡頭也不容忽視。像 F2.8 恆定光圈的超廣角變焦鏡頭往往因其巨大的前組鏡片而有一定的「份量」,有時追求高機動性的影友會退而求其次選購光圈較細或焦距稍長的二線超廣角鏡頭產品,但就犧牲享受更廣角的拍攝體驗。而在月前駕臨 Nikon Z-mount 系統的 NIKKOR Z 14-24mm F2.8 S 卻打破業界宿命,成為全球最短、最輕的 F2.8 超廣角變焦鏡頭,令 Nikon 全片幅 Z 系列相機用家在 NIKKOR Z 14-30mm F4 S 以外,多了另一個選擇。

650g 羽量級體重
在 NIKKOR Z 14-24mm F2.8 S 未推出前,Nikon Z-mount 已經有一支廣角端焦距一樣,但變焦能力稍強的超廣角變焦鏡頭 NIKKOR Z 14-30mm F4 S。去年初發表的 NIKKOR Z 14-30mm F4 S 雖沒有 F2.8 的入光量,但因為前組鏡片的弧度不高,故可以沿用 82mm 直徑濾鏡,讓風景攝影師可以隨時隨地用回現有的 C-PL 偏光鏡或 ND 減光濾鏡,無需額外投資外掛濾鏡系統,故自推出後都成為不少 Nikon 全片幅無反相機用家的至愛。不過,NIKKOR Z 14-30mm F4 S 始終不是「大三元」血統,加上外變焦設計,與大家所認知的專業鏡頭仍有一點的距離,故 Nikon 要為單反年代的 AF-S NIKKOR 14-24mm F2.8 G ED 推出無反版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手執 NIKKOR Z 14-24mm F2.8 S 外型細得出奇,650g 的淨重也沒有想過是傳統前組鏡片勁凸出的大光圈超廣角變焦鏡頭,較 Sigma 和 Sony 的同類鏡頭輕得多。雖然 NIKKOR Z 14-24mm F2.8 S 仍比 NIKKOR Z 14-30mm F4 S 的 495g 重量多 36%,但是 NIKKOR Z 14-30mm F4 S 需要延伸鏡筒解鎖後才可以運作,故在實際操作時與固定鏡長的 NIKKOR Z 14-24mm F2.8 S 又不是分別那麼大,而且 NIKKOR Z 14-24mm F2.8 S 鏡身亦設有用來顯示當前焦距、對焦距離,以至是景深範圍等拍攝資訊的 OLED 顯示屏和 L-Fn 鏡頭功能按鈕,如較為追求操控性的話,NIKKOR Z 14-24mm F2.8 S 會較為合適。

▲鏡頭裝上 Nikon Z7 後的情況。
NIKKOR Z 14-24mm F2.8 S 僅重 650g,而外型亦算小巧。
▲HB-96 遮光罩內部設有絨毛來減少光害。
▲隨鏡提供 HB-96 和 HB-97 兩款遮光罩,其中的 HB-97 遮光罩才可以裝上 112mm 旋轉式濾鏡。
▲Nikon 根據用家的需要而為 NIKKOR Z 14-24mm F2.8 S 設計了兩款鏡頭蓋,LC-Z1424 可以直接套在鏡頭上使用,而當使用 HB-97 遮光罩後,就要用上口徑更大的 LC-K104 鏡頭蓋,令系統外型變得更巨大。

可直接用 112mm 濾鏡
由於 NIKKOR Z 14-24mm F2.8 S 最前兩組鏡片同為非球面鏡片,故它們的弧度可以較 AF-S NIKKOR 14-24mm F2.8 G ED 的前組鏡片的少,除了可以使用外型較細小的鏡頭蓋之餘,亦可以透過附贈的 HB-97 遮光罩來裝上 112mm 旋轉式濾鏡,對於從未投資外掛濾鏡系統的用家會是十分吸引,畢竟外掛濾鏡系統體積較大,攜帶起來也不是十分方便。不過,112mm 濾鏡所費不菲,加上需要配合 HB-97 遮光罩才可以安裝濾鏡,對於鍾情外掛濾鏡系統在創作時的靈活性,又或者是掛鏡頭時的兼容性,自然對此鏡可以直接安裝 112mm 濾鏡的興趣不大,而事實上像 NiSi 的濾鏡生產商,亦已經同時為 NIKKOR Z 14-24mm F2.8 S 提供 112mm 直徑濾鏡,以及可以用上各式漸變濾鏡的外掛式濾鏡系統,應付不同類型用家的拍攝習慣。

▲鏡頭上設有 OLED 顯示屏,可以用來顯示光圈值、拍攝距離和景深細節。
▲鏡頭尾部設有可以安裝後置凝膠濾鏡的支架。
▲HB-97 遮光罩可與 LC-K104 鏡頭蓋結合來攜帶,用家有需要時才一併組裝在鏡頭上。
▲鏡頭於泰國製造。
 ▲接環部分設有防滴防塵膠邊。

全開光圈成像實淨
NIKKOR Z 14-24mm F2.8 S 用上 11 組 16 片的光學結構,當中包括 3 片非球面鏡片及 4 片 ED 低色散鏡片,是次配上 Nikon Z7 作測試,發現在變形像差和失光控制方面仍有相當的數碼修正干預,反之色差控制單靠原生的光學設計已經可以應對,即使在廣角端全開光圈時,邊位的點光源亦沒有呈現出掃把星般形狀,相當結實,有點教人喜出望外。至於解像力方面,NIKKOR Z 14-24mm F2.8 S 也沒有令人失望,在廣角端全開光圈時,不論中央以至是較邊緣位置已經有不俗的成像質素,而新鏡的 ARNEO 防反射塗層在小編沒有特別裝上額外的遮光罩下,於逆光環境拍攝下也沒有出現光斑,對於喜愛風景拍攝的會是非常重要,同時亦無需為阻擋光害而額外攜帶 HB-96 或 HB-97 遮光罩。

樣本照片(使用 Nikon Z7 拍攝)

▲ISO 100、F8、1/100s、焦距:14mm
以 14mm 超廣角拍攝建築物亦可以得到筆直的線條,這全有賴相機預設的「自動變形控制」之功勞。 
▲ISO 360、F2.8、1/15s、焦距:14mm
配合高解像度的 Z7,文武廟內的一些小字和裝飾上的紋理亦可清楚看到,而影像上方的高反差地方也沒有明顯的紫邊。 
▲ISO 220、F2.8、1/25s、焦距:24mm
配合近拍和 F2.8 全開光圈,NIKKOR Z 14-24mm F2.8 S 一樣可以有明顯的淺景深效果。 

Nikon NIKKOR Z 14-24mm F2.8 S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307

Nikon NIKKOR Z 14-24mm F2.8 S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760

 

變形像差測試(使用 Nikon Z7 拍攝)

自動變形控制:關閉 自動變形控制:自動
▲焦距:14mm ▲焦距:14mm
▲焦距:16mm ▲焦距:16mm
▲焦距:18mm ▲焦距:18mm
▲焦距:20mm ▲焦距:20mm
▲焦距:24mm ▲焦距:24mm

短評:NIKKOR Z 14-24mm F2.8 S 用上了 3 片非球面鏡片,不過鏡頭原生的光學結構對於變形像差控制的情況只算是一般,在關閉自動變形控制的機身數碼修正功能後,在 14mm、16mm、18mm 和 20mm 測試焦距都有桶狀變形問題出現,而焦距愈短,有關的問題就愈嚴重;至於去到望遠端的 24mm 又可以看到影像有輕微的枕狀變形,所以如果想利用超廣角拍攝建築物時可以得到筆直的線條,還是啟動相機預設的機身數碼修正功能較好。

下一頁:解像力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3 小時前
富⼠攝影器材有限公司宣佈,將於 2025 年 8 月下旬在荃灣南豐紗廠 The Mills 開設 FUJIFILM House of Photography 沉浸式攝影體驗館,佔地逾 3,000 ...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Apple 自主研發感光元件的消息近日再度引發熱議,據悉其首款 CMOS 傳感器已進入測試階段,核心搭載革命性的 LOFIC(橫向溢流積分電容)技術,預計將...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挾著全球最輕最窄智能戒指之名的 RingConn Gen 2,最近推出了強化版本 RingConn Gen 2 Air,產品定價更為親民,僅需 HK$1,598 即可入手,即日起正式...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Ricoh GR 系列一向是街拍愛好者心中的「隨身神機」,日前 Ricoh Imaging 已在國內舉行優先體驗會,完全披露最新 GR IV 在定價以外的規格詳情,看到...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盛傳 Sigma 會在本月 19 日公佈 200mm F2.0 DG DN|Sports 定焦長砲,本來此鏡或有機會為 Sigma 刷新「全球首支擁有 F2 大光圈的 200mm 定焦無反鏡」...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說到拍攝風格這回事,有人堅持「直出」,也有人喜歡用軟件後製「整色整水」,不過無論取向如何,對愈來愈多影友來說,「色調」早已變成個人標籤的一...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Skylum 推出的 AI 修圖軟件《Luminar Neo》自 2022 年面世以來,憑藉實用易上手的功能及親民價格,一直深受攝影愛好者歡迎。《Luminar Neo》於今年 ...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車迷們等了很久的新一代 Supra 有新消息,Toyota 官方宣佈,新 Supra 全由內部獨立開發,意味著不會再與 BMW 合作。這款備受期待的第六代傳奇跑車,...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Apple 投資的《F1 電影》被視為今年最具票房潛力的作品之一,為進一步提升觀影熱潮,香港地區特別重新上映 IMAX 版本,並破天荒推出專為 iPhone 設...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Insta360 最近推出了限量版 Satin White X5 360 全景相機,主打太空級性能測試和新配件 ND 濾鏡,成為業界焦點。這款 Satin White X5 延續了標準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