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控制
由於鏡頭支援鏡身的修正功能,因此本頁內的測試全部都將機身內的所有修正功能關閉再進行。先跟大家看看鏡頭本身的變形控制是如何:
▲18mm 時的變形情況
▲50mm 時的變形情況
大光圈變焦鏡,尤其有廣角同時又包含中距焦段的鏡頭,在變形控制上一向都做得不太好,主要都依賴機身事後修正。今次這支尤其小巧的鏡頭亦不例外,不過實際來說雖變兩端的變形都算明顯,但未到嚴重的程度,以機身修正後實際也不會讓畫質有明顯的改變。
不同光圈表現
如此小巧的鏡頭,光學上只要不算太差,就可以非常吸引,以下就先跟大家看看在示同光圈下的解像力是如何:
18mm 中央部份:
![]() |
![]() |
▲f/2.8 | ▲f/4 |
![]() |
![]() |
▲f/5.6 | ▲f/8 |
![]() |
![]() |
▲f/11 | ▲f/16 |
![]() |
|
▲f/22 |
18mm 左上角部份:
![]() |
![]() |
▲f/2.8 | ▲f/4 |
![]() |
![]() |
▲f/5.6 | ▲f/8 |
![]() |
![]() |
▲f/11 | ▲f/16 |
![]() |
|
▲f/22 |
50mm 中央部份:
![]() |
![]() |
▲f/2.8 | ▲f/4 |
![]() |
![]() |
▲f/5.6 | ▲f/8 |
![]() |
![]() |
▲f/11 | ▲f/16 |
![]() |
|
▲f/22 |
50mm 左上角部份:
![]() |
![]() |
▲f/2.8 | ▲f/4 |
![]() |
![]() |
▲f/5.6 | ▲f/8 |
![]() |
![]() |
▲f/11 | ▲f/16 |
![]() |
|
▲f/22 |
由以上大家可以看到在畫面中央的部份,鏡頭中央部份解像力錯,尤其在 50mm 收細一級光圈後,中央部份的解像力更提升至接近高階鏡頭的水準。事實上只論中央部份的話,不論 18mm 還是 50mm,在較大幾級光圈都有很不錯的表現。至於邊緣方面,似乎都要收細至 f/5.6
或更細才會讓影像變得清晰,不過如果真的有需要全畫面清晰的情況,將光圈收小是慣常的做法,畢竟這始終是一支較入門定位的鏡頭,加上光圈又較大,有此表現已屬不錯。
暗角控制
小巧而大光圈的鏡頭通常最明顯的瑕疵就是暗角的問題,以下跟大家一起看看其不同光圈時的暗角情況:
18mm 暗角情況:
|
|
▲f/2.8 | ▲f/4 |
|
|
▲f/5.6 | ▲f/8 |
50mm 暗角情況:
|
|
▲f/2.8 | ▲f/4 |
|
|
▲f/5.6 | ▲f/8 |
由以上相片大家可以看到不論在 18mm 還是 50mm 端,在開至最大 f/2.8 光圈時的暗角也是頗為明顯的,要一直收細光圈至 f/8 暗角才消失。事實上除非是一些超大光圈的鏡頭,否則很少會看到要收細三級才讓暗角消失的,畢竟這也是一支非常小巧的鏡頭,這方面大家可能要接受的。還幸即使全開光圈,其暗角問題也不算嚴重,實際上只需要開啟機身修正便可以輕鬆處理得到。
紫邊控制
Sigma 的鏡頭一向在紫邊控制的能力上表現都不錯,但此鏡畢竟主要賣點是輕巧,有可能會在整體光學質素上有所犠牲,以下就跟大家看看紫邊控制權的情況:
![]() |
![]() |
▲18mm 中央部份 | ▲18mm 左上角部份 |
![]() |
![]() |
▲50mm 中央部份 | ▲50mm 左上角部份 |
由以上兩張相片可以看到此鏡的紫邊控制效果只算一般,畢竟還只是一支 Contemperary 系列的鏡頭,但這程度在實際使用時其實影響不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