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邊測試
         
       | 
    |
| ▲測試原圖 | |
| 「色像差補償」:關 | 「色像差補償」:自動 | 
         
       | 
      
         
       | 
    
| ▲f/2.8 | |
         
       | 
      
         
       | 
    
| ▲f/4 | |
         
       | 
      
         
       | 
    
| ▲f/5.6 | |
         
       | 
      
         
       | 
    
| ▲f/8 | |
短評:若關閉「色像差補償」功能,就算收至 f/8,在「大背光」位置仍會留下輕微的紫邊。開啟補償功能後,在最大光圈之下,仍可見到樹枝出現紫色,要再收細一級光圈,才能大致把紫邊消除。
變形測試
| 「失真補償」:關 | 「失真補償」:自動 | 
         
       | 
      
         
       | 
    
| ▲28mm | |
         
       | 
      
         
       | 
    
| ▲75mm | |
短評:關閉「失真補償」功能,相對來說,28mm 廣角端的桶狀變形問題較輕微,75mm 遠攝端的枕狀變形較明顯。開啟補償功能後,兩端的變形立即消失。
暗角測試
28mm 廣角端
| 「陰影補償」:關 | 「陰影補償」:自動 | 
         
       | 
      
         
       | 
    
| ▲f/2.8 | |
         
       | 
      
         
       | 
    
| ▲f/4 | |
         
       | 
      
         
       | 
    
| ▲f/5.6 | |
         
       | 
      
         
       | 
    
| ▲f/8 | |
短評:關閉「陰影補償」功能,鏡頭在最大光圈出現明顯的暗角,要收 2 級至 f/5.6 才叫完全消除。啟用補償功能後,在最大光圈之下仍有暗角,收 1 級光圈暗角已變得很淡,要再收一級光圈才可完全消除。
75mm 廣角端
| 「陰影補償」:關 | 「陰影補償」:自動 | 
         
       | 
      
         
       | 
    
| ▲f/2.8 | |
         
       | 
      
         
       | 
    
| ▲f/4 | |
         
       | 
      
         
       | 
    
| ▲f/5.6 | |
         
       | 
      
         
       | 
    
| ▲f/8 | |
短評:關閉「陰影補償」功能,鏡頭在最大光圈出現明顯的暗角,但範圍較廣角端略小。同樣要收 2 級至 f/5.6 光圈,暗角才能完全消除。啟用補償功能後,在最大光圈之下仍有輕微暗角,但收 1 級光圈即可消除。
其他測試相片(配合 Sony A7 III 拍攝)
  
  ▲f/2.8、1/125s、ISO 400、75mm
用 f/2.8 拍攝模準人像照片難以做到「左眼清、右眼矇」,但背景虛化尚算足夠。
  
  ▲f/2.8、1/800s、ISO 400、75mm
中焦位置的葉子之間有蜘蛛絲連接,是考驗鏡頭解像力的場合。(建議開啟原圖觀看)
  
  ▲f/22、20s、ISO 200、74mm
收至最小光圈拍攝強烈又集中的光源,可以拍出亮眼的 18 角星芒。
  
  ▲f/2.8、1/800s、ISO 200、53mm
松樹頂雖然臨近角落位置,但樹葉的線條仍然結實分明,跟中央位置的畫質不相伯仲。
  更多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實拍樣本︰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picture=26106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379
有讚︰
- 售價實惠,性價比高
 - 輕巧便攜
 - 最大光圈已接近最佳畫質
 - 75mm 遠攝端近攝效能出色
 - 18 角星芒效果亮眼
 - 影像色彩濃郁而自然
 - 對焦速度比上代有改進
 
有彈︰
- 背景虛化能力稍弱
 - 散景光點不夠亮麗
 - 75mm 焦距不及 24mm 焦距常用
 
  總結
  文首提及的 Sony 24-70mm f/2.8 GM 雖然定價 HK$16,990,但相比其他兩家原廠的同款鏡,已經是相對最便宜的一款。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幾乎是 Sony「大師鏡」的「零頭」,但在畫質上仍能交足功課,確實值得讚賞。當然,原廠「大三元」定位是頂級產品,每個細節都會做到盡善盡美,而獨立鏡頭廠產品為了壓低售價,難免要在某些地方作出妥協。以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來說,塑膠鏡筒是其一,抽走鏡身防震功能是其二,對焦系統的反應與速度也與原廠「大三元」有一些距離。此外,跟主流的 24-70mm 相比,此鏡頭的焦段向遠攝端「偏移」了 4 至 5mm,也許有影友會覺得無所謂,但不排除有人會覺得 24mm 比
  75mm 更常用,因而令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的吸引力降低。
建議零售價:HK$7,480
查詢:2721 7388(Tamr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