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邊(色散)測試
![]() |
|
▲測試原相 | |
![]() |
![]() |
▲f/3.5 | ▲f/4 |
![]() |
![]() |
▲f/5.6 | ▲f/8 |
短評:機身無特別針對紫邊(色散)的修正功能。以 12mm 端拍攝,在側逆光之下近角位的枝葉有機會出現紫邊。以實拍相片而言,奇怪的是,收光圈拍攝可以令紫邊變淡,但原本紮實的影像也會變得模糊。估計其中一個可能性是機身內置修正功能的處理結果。
暗角測試
12mm 端 | |
邊暈控制:標準 | 邊暈控制:關閉 |
![]() |
![]() |
▲f/3.5 | |
![]() |
![]() |
▲f/4 | |
![]() |
![]() |
▲f/5.6 | |
![]() |
![]() |
▲f/8 | |
28mm 端 | |
邊暈控制:標準 | 邊暈控制:關閉 |
![]() |
![]() |
▲f/5.6 | |
![]() |
![]() |
▲f/8 | |
![]() |
![]() |
▲f/11 |
短評:先看 12mm 端。關閉機身修正功能,暗角明顯,且收細光圈至 f/5.6 仍未能完全消除。開啟修正功能後,暗角變得暗淡,但仍要收細光圈至 f/5.6 才能完全消除。
再看 28mm 端,未啟動修正功能時仍出現暗角,但程度較淺,且收細 1 級光圈便能消除。開啟修正功能後,基本上再見不到有暗角。
變形測試
▲12mm 端,「自動變形控制」強制開啟。
▲28mm 端,「自動變形控制」強制開啟。
短評:相機會強制開啟「自動變形控制」功能。鏡頭兩端都無察覺有變形情況。
其他測試相片(配合 Nikon Z30 拍攝)
▲f/5.6、1/125s、ISO 250、12mm(照片白平衡經過輕微調整)
收細一級多光圈拍攝,對焦點位放構圖中央。瓦頂畫質細緻,左面的大葉植物也有理想的銳利度。至於最左邊的植物可能已超出清晰景深範圍,所以看來有點模糊。
▲f/5.6、1/8s、ISO 800、24mm(照片白平衡經過輕微調整)
手持相機在光線不算明亮的餐廳內拍攝。已開盡光圈但快門速度仍只得 1/8s,幸好有鏡身防震,沒有察覺到有手震問題出現。
▲f/5.6、1/80s、ISO 100、27mm
下午 5 時的太陽仍然高掛天上,並月在右下角留下少量的炫光。
更多 Nikon Z DX 12-28mm F3.5-5.6 PZ VR 實拍樣本︰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picture=28735
Nikon Z DX 12-28mm F3.5-5.6 PZ VR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522
有讚︰
- 細小、輕便
- AF 反應迅速
- 焦距實用
- 電變功能提供 10 級速度調校
- 具備 4.5 級防震效能
- 無呼吸效應
- 售價便宜
有彈︰
- 要從機身「借用」電變控制鍵
- 電子變焦環較鬆,易因誤觸而更改焦距
- 無法直接得知當前焦距
總結:
Canon 在 2003 年推出了 EF 17-40mm F4L USM,此鏡後來廣受好評,受歡迎程度很高,然而無論原廠還是第三方廠商都沒有後繼或規格近似之作。Nikon Z DX 12-28mm F3.5-5.6 PZ VR 也許可以視為前者的平價版,再加送電子變焦功能。等效的 18-42mm 焦距有著很高的通用性,很多場合都適合使用。作為一支平價鏡,此鏡的光圈
值符合預期。或者有人會覺得小了一點,但有防震功能作後援,要拍出清晰的相片相信不難。假如粉絲純粹想找一支平價超廣角變焦鏡,Z DX 12-28mm F3.5-5.6 PZ VR
相信是過不錯的選擇。然而對想要電變的影友來說,此鏡就有點「唔湯唔水」。讓出機身的按鈕供電變操控,少不免會影響到原有的操作(具體來說是放大、縮小預覽畫面)。整體來說,是否值得為遷就電電功能而犧牲原有操作的方便性,影友要自己好好想清楚。
建議售價:HK$3,330
查詢:
2781 1780(shop@dcfever – 旺角)
2834 3112(shop@dcfever – 銅鑼灣)
2361 2778(shop@dcfever – 深水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