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瘦身又減磅,Fujifilm XF 16-50mm F2.8-4.8 R LM WR 登場

Fujifilm X Kit Lens 標準變焦鏡

文:Alex

元老級的 XF 18-55mm F2.8-4 R LM OIS 服役 12 年(2012 年推出)之後,如今終於要退場。後繼之作 XF 16-50mm F2.8-4.8 R LM WR 在多項主要規格上都有改良,以應付新一代 4,000 萬像素相機在解像力上的要求。新鏡 6 月開售,售價為 HK$5,600;若連 X-T50 機身以套裝方式(HK$14,480)購買,價錢大約是 HK$3,200。

從型號就能看出,新作 XF 16-50mm F2.8-4.8 R LM WR 引入更短的廣角端,等效焦距為 24mm,相對於上代的 27mm 等效廣角端,拍風景或拍 Vlog 都更加實用。不過在遠攝端,等效焦距就由上代的 82.5mm 變成 75mm,遠攝力輕微削弱了,可謂有得亦有失。另一方面,新作的最大光圈儘管仍然由 f/2.8 起跳,但遠攝端最大光圈強卻下降了半級,只有 f/4.8,或會影響虛化散景的能力。

上代 XF 18-55mm F2.8-4 R LM OIS 提供 3.5 級機身防震,雖然數字是細了一點,但它始終是 12 年前的產品,規格其實可以接受。然而來到 XF 16-50mm F2.8-4.8 R LM WR,廠方將鏡身防震功能完全刪除,感覺上就不夠前作「大件夾底食」,且手持低光拍攝能力或會令人懷疑。

新鏡的光學設計比上代少用 3 片鏡片,在 9 組 11 片的結構中包含 3 片 ED 低色散鏡片。再加上剔除了 OIS 系統,鏡頭重量由上代的 310g 大幅削減至只有 240g,成為目前 XF 系列之中最輕的變焦鏡,配合如 X-T50 般的小型機身應該會相當輕便。

上代採用外變焦設計,由 18mm 變焦至 55mm,鏡身會伸長一定的幅度。今代則改用固定鏡身設計,但在變焦過程中鏡頭中間的小鏡筒會縮入鏡身內。新鏡沿用 58mm 直徑的濾鏡,全焦距最近對焦距離均為 0.24m,若以前組鏡片計,實際工作距離可短至 0.15m,在遠攝端提供最高 0.3X 微距放大率。

新鏡還加上實體光圈環與防塵防水滴配置。廠方已宣佈,XF 16-50mm F2.8-4.8 R LM WR 除作獨立發售外,亦以會 kit 鏡形式出售,而第一部跟此鏡的機型是 X-T50,隨後 X-T5 及 X-S20 都會推出連此鏡的套裝。

更多主題:Fujifilm X Kit Lens 標準變焦鏡
最新消息
9 小時前
有「裡原宿」教父稱號的日本時裝設計師藤原浩早在 1998 年創立 Head Porter 背包品牌,相信對於不少香港人絕不陌生。儘管 Head Porter 品牌已經在 ...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還記得 Nissan 經典車型 S-Cargo 嗎?在 1989 年至 1991 年登場的這款車,以有趣可受的造型受許多車主歡迎,時至今天依然長青。這款經典車會不會有...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由 NOVUS PLEDGE 主辦、DCFever 協辦的「Fosi Audio 黑膠唱盤試玩會」於上周末(11 月 22 日)成功舉行,兩場試玩會吸引了一眾熱情的黑膠音樂愛好者... (繼續閱讀)
1 日前
Kodak 近期可說是攻勢連連,繼早前的 Charmera 掀起搶購潮後,由 Kodak 授權品牌商 Reto 在社交平台上預告另一款全新 35mm 菲林傻瓜機 Snapic A1 快... (繼續閱讀)
2 日前
全球最大、可步入式的 4 x 7 米的 1:1 大片幅相機 Imago Camera 現正尋找新主人。這部巨型相機自 2005 年由 Susanna Kraus 重新發現這台相機,並將... (繼續閱讀)
2 日前
欣賞大型演唱會的目的大多是為了追隨心儀的偶像,然而若想真正感受觀眾的熾熱情感與歌手的親密互動,在規模較小的場地舉辦的迷你音樂會,往往能帶來... (繼續閱讀)
3 日前
Google 近日為旗下 Gemini 3 加入一項相當實用的新功能:用家只需上載一張圖片,便可即時查詢該影像是否由 AI 生成。在現時充斥著 AI 內容的網絡世... (繼續閱讀)
3 日前
由 DCFever 主辦的《Synology Photos 呈獻:捕捉光影攝影比賽 2025》,獲得了空前熱烈的迴響,成功吸引了來自香港及其他不同地區的攝影愛好者踴躍參... (繼續閱讀)
3 日前
Volkswagen ID. Cross 概念車發表後,外界都關注這輛入門級概念車何時會投入量產。這一天相信不遠了,因為 ID. Cross 的測試車被海外媒體捕獲,這輛... (繼續閱讀)
3 日前
Android 用戶和 iPhone 用戶之間長期以來在檔案互傳方面存在著不便,過往要靠第三方應用或雲端服務作「中間人」,流程較為繁複。然而,情況終於迎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