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控制
由於 Sigma 和 Tamron 兩支鏡頭是強迫開啟機身數碼修正功能的,所以今次的各項比較中,筆者都會一直開啟此功能,這點大家要留意。首先跟大家比較一下三鏡的變形控制:
▲ Fujifilm 16-55mm F2.8 R LM WR II
(左:16mm、右:55mm)
▲ Sigma 18-50mm F2.8 DC DN |
C (左:18mm、右:50mm)
▲ Tamron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 (左:17mm、右:70mm)
基本上可以看到三支鏡頭在有開啟機身修正的情況下,出來的相片都沒有變形的情況。不過在試用過程中,筆者發現 Tamron 的一支在未拍攝前顯示出來的影像是明顯看到有桶狀變形的(17mm 時),但實際拍攝出來的檔案則已經被修正好,這讓筆者有點費解。
不同光圈解像力
相信最多朋友關心的就是三支鏡頭實際的光學表現有沒有多大的差距。由於今次有三支變焦鏡,筆者就只會三支鏡兩端最大三級光圈拍攝出來的影像讓大家看看比較一下,以下相片是以原相 100% 裁放出來放在一起讓大家更易觀看:
▲ Fujifilm 16-55mm F2.8 R LM WR II @
16mm
▲ Fujifilm 16-55mm F2.8 R LM WR II @
55mm
▲ Sigma 18-50mm F2.8 DC DN | C @
18mm
▲ Sigma 18-50mm F2.8 DC DN | C @
50mm
▲ Tamron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 @
17mm
▲ Tamron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 @
70mm
可以明顯見到 Sigma 一支邊緣位置表現是差一點,尤其在 50mm 的時候,但中央部份是即使全開光圈表現也是不俗的。至於原廠的一支表現則是平均地好,用家可以說是完全不同擔心,任何光圈都可以盡情使用。至於 Tamron 一支表現時屬中上的水準,收一級光圈後是看得出有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