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leung___star
歷經十年等待,Sony RX 系列終於迎來第三代作品 — RX1R III。在這十年時間中,RX1R II 累積了一批忠實支持者,同時也加入了來自 Leica Q3 與 Fujifilm 中片幅 GFX100RF 等對手的挑戰。今代 RX1R
III 搭載全新的 6,100 萬像素背照式全片幅感光元件與新一代 BIONZ XR 處理器,沿用上一代的 Zeiss Sonnar 35mm F2 鏡頭,令人好奇這鏡頭的畫質與性能是否足以匹配感光元件的提升。究竟新一代機身在畫質表現、追焦能力與操作體驗方面,能否在今時今日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脫穎而出?
▲今代機身的沿用上代的設計美學進行了修改
機身與上一代比較
上代 RX1R II 轉用彈出式的 EVF 取代原本的彈出式內置閃燈,採用彈出式 EVF 的好處是可以將 EVF 收藏在細小的機身內,減少收納時凸出的部分,這可算是近代 RX1R 與 RX100 系列的特色設計。今代 Sony RX1R III 改用固定式電子觀景器(EVF),相比前代的可彈出式設計,雖然 EVF 連同頗為巨型的眼罩佔用了不少收納空間,同時機身又要造得高身一點令到這個 EVF 頂部不過份從機頂凸出,在相機袋內取出相機時這 EVF 也造成一定阻力,甚至要時刻注意不要丟失 eye piece 眼罩配件。但始於固定式 EVF 令人感覺更為堅固耐用,減少了機械結構故障的可能性,總括而言也有其可取之處。
▲機身背面的按鈕佈局有所改變,上代用家可能需時適應
▲假如不使用 eyepiece 整體機身會變得更加薄
機身尺寸較上代略增,主要是機身「長高」了,機頂轉盤、按鍵及 EVF 設計趨向平整,減少機頂凸出部分,如果不是機背 EVF 明顯地凸出的話,相信可以大大提升日常攜帶的舒適度。或許 Sony 認為 AF 模式可透過觸控螢幕或選單操作,機身正面原有的 AF 模式切換鈕被移除,令整體線條更簡潔。
RX1R III 採用新型 NP-FW50 電池,容量有所提升,續航力從上一代的 220 張(CIPA 標準)增加至約 300 張(CIPA 標準)。價位差不多的中片幅便攝機 GFX100RF 可以一口氣拍 800 張,135 片幅對手 Leica Q3 也可拍到 350 張,不少人覺得以現今標準來說,RX1R III 的 300 張的電池續航力太少,不過值得留意機身配上新電池後整體重量只約 498g,甚至乎比上代(507g)輕。如果用上 NP-FZ100 大電,雖然可以輕易達到 600 張續航力,但就一定會令機身變大變重,這實在是有違 RX1R 系列極致輕便的設計原意。
▲新型 NP-FW50 電池
▲今代新增對 UHS-II SD 記憶卡的支援,即使面對 6100 萬像素所產生的大型檔案,寫入速度亦能應付
為了堅持這系列極致輕巧的設計理念,RX1R III 甚至未有加入機身防震功能。雖然這令不少人稍感遺憾,這事實上機身防震與輕便又專業的機身尺寸如果只能二選一,有不少人會選擇後者。例如現時熱賣中的 Ricoh GR IV 與 Fujifilm GFX100 RF,都是不設機身防震的。用家對於缺少機身防震的接受程度因人而異,但是相機本身搭已經配搭 F2 大光圈鏡頭,可較易用到安全快門維持穩定性,只要配合正確的持機姿勢,小編發現「人肉防震」的效果也不錯。
同樣為了上述極致輕巧的設計理念,RX1R III 機背未配備翻揭式螢幕,使用與上代相同的固定式 3 吋 236 萬點觸控螢幕,面對某些刁鑽拍攝角度下可能略顯不便,相信這是 Sony 為了維持機身緊湊與機動性而作出的選擇。這世道面面俱圓反而可能變成沒有性格,為了達到某一目的而減省一些功能,或者更能突圍而出。
▲比同為全片幅相機 A7RV 細小就不在話,它為比旁邊的 APS-C 機 X-E5 還要小
▲ISO 6400、F11、1/125s
即使用上 ISO 6400 高感光度,雜訊情況亦算是合理範圍,而且畫面亦保留一定層次及立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