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Kodak Pro SLR/n 詳細測試報告

全片幅 14 百萬像素 CMOS,採用了 High Performance-Low Noise 雜訊控制技術

一有新款 D-SLR 推出,不少有經驗的攝影愛好者第一件事都會問︰「是不是 Full Frame?」沒有辦法,對於這群用家來說,他們已經習慣自已那套鏡頭的焦距,如果不是 Full Frame 的話,相機的焦距放大率令這群用家本身用慣的超廣角鏡頭威力大減,而 24-70mm 這類以往相當流行的變焦鏡也變得不淪不類。不過一部 Full Frame D-SLR 售價通常並不等閒,例如 Canon EOS 1Ds 售價就要超過五萬,至於 Nikon、Pentax 等就更暫時沒有 Full Frame 機種。以 Nikon F80 作機身藍圖的 Kodak Pro SLR/n 相對上非常抵玩,配備 14 百萬像素 Full Frame CMOS 感光元件都不過售 $39,800,為眾多 Nikon 用家提供了一個另類選擇。

全片幅 14 百萬像素 CMOS

在機身方面,Pro SLR/n 大致上是跟 Pro 14n 一樣的,分別主要在於 Pro SLR/n 就採用了全新的 CMOS 感光元件,雖然尺寸、像素無變,但是感光度、反應及質素都比舊款有所改善。生產全片幅 D-SLR 的廠商寥寥可數,而當中像素高達 14 百萬的,就只有 Pro SLR/n。Pro SLR/n 這枚 12-bit CMOS 可以輸出高達 4536 x 3024 像素的影像檔,一個 RAW 檔小說也有 12 至 13 MB,一張 1GB 記憶卡也只能拍七、八十張,一部流動儲存裝置看來是少不了的搭檔。

剛才說到 Pro SLR/n 的主要改動就是在這枚 CMOS 上,新 CMOS 採用了 High Performance-Low Noise 雜訊控制技術,而且 Noise Reduction 有三個強度可供選擇,如果以 RAW 格式儲存的話,大家更可以事後在軟件調較 Noise Reduction 的強度及精細度。拍攝樣本時我們發現如果採用中等強度的 Noise Reduction 的話,以 ISO 160 - 320 都可以放心拍攝,雜訊並不太明顯,但也沒有預期中那麼低。在稍暗環境下嘗試將 ISO 推至 400,才將暗位的雜訊逼了點出來。將 ISO 推至 800 - 1600 時,連光位亦很明顯見到雜訊了,線條亦開始出現鋸齒,我們嘗試將相機的 Noise Reduction 調較至最高,不過卻發現這令照片失去了不少層次,還是用 RAW 拍攝作事後 Noise Reduction 較為妥當。

另一方面,Kodak 亦改善了 Pro SLR/n 的感光度設定,除了可以在 ISO 6 - 50 時用上最高解像度,更加入了以往沒有的 ISO 800 - 1600,不過留意 ISO 1000 及 1600 是要以 RAW 儲存時才可以使用的。ISO 6 - 50 只可在 "Longer" Exposure 模式中使用,顧名思義是用於長時間曝光,快門速度只可以選擇 2、4、8、15、30 或 60 秒,而且一定要用手動曝光或快門先決模式,需要一定的攝影經驗,但是照片質素及雜訊控制會比用一般曝光模式好。說了那麼多雜訊方面的東西,其實 Pro SLR/n 提供的影像層次及色彩還原情況也是不俗的,如果用 RAW 拍攝,反差及色彩表現更是可以作很高彈性的調較,這點稍後再談。


ISO 感光值可以 1/3 級調整。

要用 ISO 6 - 50,就要用手動曝光或快門先決模式。

採用 Nikon 機身

14MP Full Size CMOS 是 Kodak 的自家開發產品,事實上要這家美國第一大廠生產一枚 Full Frame CCD 也絕不是難事,不過說到 SLR 卻並非 Kodak 強項,於是 Kodak 就將機身生產的工作交給 Nikon。Nikon 根據 Kodak 的要求而度身設計了這部以 F80 為基礎的 Pro SLR/n,機身的機械部份如對焦模組、快門簾、觀景器、按鍵等大都是根 F80 一樣,但就採用了更為堅固的鎂合金外殼,同時又在機底加入了一個 King Size 垂直手柄,令 Pro SLR/n 看起來更為專業。這種生產方式除了可以減低機身的開發成本之外,更可獲得 Nikon 強大的鏡頭、閃光燈等配件支援,可謂一家便宜兩家著。Nikon 也不是第一次接這種生意,例如 Fujifilm S1/S2/S3 Pro 都是 Nikon 生產的,看來 Nikon 特別受菲林生產商垂青。

相對於 Pro SLR/n 的影像部份,機身的機械部份就顯得較為普通,跟定價差不多的 EOS 1D Mark II 比較就更為明顯,只有 95% 觀景器視野率、1.7 fps 連拍 19 張的連拍能力、自動對焦的速度、快門簾的用料、防水防塵能力等都給 EOS 1D Mark II 比下去,只能夠說跟 EOS 10D、Nikon D100、S3 Pro 等機種同級。不過如不是機身的成本較低,$40,000 以下買一部用頂級 14MP Full Size 感光元件的 D-SLR 根本是天荒夜譚。雖然 Pro SLR/n 的機動性不算強,不過用來拍影樓產品、風景照、人物等等都已經足夠有餘。由於 Pro SLR/n 的像素達 14MP,用起上來又較 120 相機靈活,也有部份商業攝影師遇到拍攝影樓或外景數碼照片的工作時,索性以 Pro SLR/n 代替數碼機背。


內置閃光燈可以彈起相當之高,可透過熱靴接駁 D-TTL 閃光燈。

曝光模式轉盤跟 D100 差不多,講明是專業機,自然不設情景模式。

可以同時將影像儲存在 CF 及 SD 卡,可以設定在 CF 及 SD 儲存為不同格式及像素。

跟大部份專業機種一樣採用長條型專用鋰電,不過電量只是跟一般 D-SLR 差不多。

如果大家有使用 F80 的經驗,用起 Pro SLR/n 來肯定會不期然產生一種親切感,因為 Pro SLR/n 的取景、快門聲、快門釋放掣的感覺都跟 F80 一模一樣,但 Pro SLR/n 的機身金屬感就不是 F80 可以相提並論。Pro SLR/n 內置了垂直手柄,手柄上有快門釋放掣,可能因為是為美國人設計,對東方人來說屬於加大碼,用不慣的話很快會手軟。Pro SLR/n 的用戶自定功能就可以在 Menu 中設定,用起上來比 F80 以數字代表功能方便。另一方面,由於機頂的 LCD 較為細小,只能顯示一般的光圈、快門等資料,Pro SLR/n 就在機背另設 LCD 顯示其數碼部份的資料,例如感光度、解像度、橫直比例、儲存媒體等設定都可以在這個 LCD 一一陳列,甚至在設定 Menu 中的選項時,這個 LCD 可以解釋選項的功能,活像一個隨身的說明書,不過可惜就是沒有白平衡的顯示。


垂直手柄上設有一個快門釋放掣。

機底另設資料顯示屏。

機身的金屬接環支援 Nikon F Mount 鏡頭。

腳架孔位於手柄的邊緣位置,不是跟感光元件在同一平面。

1:1 重看模式

由於 Kodak Pro SLR/n 的強項在於數碼影像部份,因此用戶介面可以說得上是專業級,跟其機身的半專業級數完全是兩回事。大家可以隨時選用 2 x 3、4 x 5 或 2 x 2 的橫直比例,完全對應攝影師的 135、645 及 6x6 傳統菲林比例,反而不設一般 DC 所用的 4:3 比例,可能因為 Kodak 認為這部 D-SLR 是給專業攝影師用的,而他們都不愛用 4:3 吧﹗拍好照片之後,大家除了可以在重播時檢視照片的 Histogram 之外,更可以將照片放大至 1:1 大小作精細檢視,看看有沒有 Out Focus 或者手震。不過這個功能只可以在 RAW 模式中使用,拍 JPEG 的話甚至是不能放大的,Pro SLR/n 重 RAW 輕 JPEG 的情況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Pro SLR/n 內置了相當之多的影像調控,包括減雜訊程度、銳利化等。用 Menu 中的 Look 選項有 Product、Portrait 等模式,情況就如同選擇菲林一樣,每個模式都有不同的色調、反差及飽和度。不過 Pro SLR/n 竟然不可以在機內獨立調較反差、色調、色域等,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Pro SLR/n 設有自動、陽光、鎢絲燈、光管及閃光燈模式白平衡模式,而且每一個白平衡設定都可以再作微調,例如閃光燈模式就有 Standard、Warm、Cool、Studio 四種,但 Pro SLR/n 不設陰天的白平衡模式,遇到陰天時就只好拍攝 RAW 作事後調較了。手動白平衡是有的,不過這個功能與 JPEG 無緣,大家要用 RAW 格式儲存才可以使用


可以隨時選用 2x3、4x5 或 2x2 的橫直比例。

設有 1:1 的放大模式。

就算不小心將照片刪除,都可以用 Recover 將照片復原。

F80 的用戶自定模式,Kodak 將之改進為在 Menu 中選取。

影 RAW 樂趣多

大家看到這裡,都知道 Pro SLR/n 的 RAW 模式比起 JPEG 多不少功能,例如 ISO 1000 及 ISO 1600 感光度、照片放大檢視及手動白平衡等都是要以 RAW 儲存才可以選擇的功能。其實以 RAW 拍攝除了可以使用到上述功能之外,更可以隨機附送的 Kodak DSC Photo Desk 軟件作專業數碼黑房修改。很多時 D-SLR 附送的 RAW 編輯軟件功能都是很基本的,只可以作曝光補償、反差、飽和度等調較,最大用途只是將相機的 RAW 輸出為 JPEG。不少人為求使用更專業的 Workflow,花數千元買一個如 C1 之類的 RAW 編輯軟件也在所不計。Kodak DSC Photo Desk 就是一個非常專業的 RAW 編輯軟件,這個軟件本來就是為 Kodak 的專業數碼機背而設,除了可以作曝光補償、調較色溫及色彩平衡之外,更可以設定 Noise Reduction、影像銳利化甚至推 Level,情況跟用 Photoshop 進行 JPEG 修相般大同小異。推 Level 一招比曝光補償好用,大家可以獨立調較光位、中階、暗位的光度,甚至可以將曝光過度的高光位的層次推回來而不影響照片的整體光度,其實等於將相機的寬容度提高了。

一向菲林是攝影師的調色盤,攝影師可以選擇不同菲林去控制照片的反差、色彩等。Kodak Pro SLR/n 就用了 Look 這個概念去取代選擇菲林,Look 除了可以在機身 Menu 中選擇外,在 Kodak DSC Photo Desk 軟件中有更多 Look 可以選擇,包括 Wedding、Event、B&W、Product HiColor、Commercial Product 等等,可以造出近以用專業菲林拍攝的效果。

由於 Pro SLR/n 的 RAW 檔容量有十多 MB,如果軟件以普通放大檢視方式一定會將速度拖得很慢。Kodak DSC Photo Desk 就用了一個聰明的放大方法,在預覽影像時只會使用一個粗略的顯示模式,就算不斷將影像放大,只會看到一個模糊的顯示。不過當使用放大鏡在影像上一 Click,軟件便會跳出一個真實檢視視窗,大家可以從這個畫面 1:1 的查看照片各部份的清晰度。由於軟件大多數時候只會顯示粗略影像,因此可以大大節省 CPU 及顯示卡的資源,令編輯照片的速度可以更快。不過如果大家的電腦有很多資源用不著,也可以在軟件選用 Better 模式,放大時即時顯示最清晰的影像。


可以用 Exposure Histogram 拉回光位失去的層次。

軟件有多種 Look 可以選擇,Pro SLR/n 用戶可以上網下載。

Noise Reduction 可以選擇多種強度及直徑。

利用軟件的 Fast 顯示模式可加快編輯的工作。

測試 ISO 感光度

ISO 16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測試白平衡(室內光管)

自動
預設
手動

解像度測試

總結

如果大家要找一部 14MP 及全片幅的 D-SLR,而預算又要在 $40,000 以下的,Kodak SLR/n 暫時是唯一的選擇。雖然機身級數跟同價的 EOS 1D Mark II 相差一大截,不過超高像素的 Full Frame CMOS 及專業的 RAW 編輯流程又是其他對手所不及的。雖然市面已經有不少為 D-SLR 而推出的超廣角鏡頭,不過 Full Frame 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魅力。一支 12mm 鏡頭在普通 D-SLR 上會拍成 18mm 鏡頭的樣子,不是說不夠 Wide,但是在 Pro SLR/n 上,12mm 就是 12mm,威力怎樣也是比 18mm 強。

 
 

Kodak Pro SLR/n

  • 推出日期: 約 2004 年 2 月
  • 感光元件像素: 1389 萬像素
  • 有效像素: 1350 萬像素
  • 感光元件大小: 24mm x 36mm
  • 感光元件種類: CMOS
  • 最大解像度: 4500 x 3000
  • 相當於 135 格式焦距: 視鏡頭而定
  • 解像度選擇: 4500 x 3000 ; 3000 x 2000 ; 2250 x 1500 ; 1125 x 750
  • 壓縮模式: JPEG (Standard, ERI)
  • 質素調較: Large, Standard
  • 無壓縮影像格式: 12-bit RAW
  • 感光元件原始檔格式: RAW
  • 影像比例: 3:2
  • 訊號轉換器: 12-bit
  • 雜訊消除: 支援 (Strong, Medium, None)
  • 快門速度: 1 / 4000 至 30 秒,支援 B 快門
  • ISO 感光值:
    • ISO 160 - 800 (JPEG)
    • ISO 160 - 1600 (RAW)
    • ISO 6 - 50 (於 Longer Exposure Mode 下)
  • LCD 熒光幕: 2 吋 (130,000 像素)
  • 儲存媒體: CompactFlash Type I/II、Microdrive、SD/MMC
  • 電池種類: 專用鋰充電池
  • 機身重量: 907 克
  • 體積: 131 x 158 x 89 mm
 

DCfever 相薄

我們一共收錄了 13 張 Kodak Pro SLR/n 的測試樣本照片,請按此觀看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Leica 向來不只是賣相機,品牌有時會將攝影文化包裝成生活態度。今次,他們索性把遊戲元素搬進攝影領域,推出一副標準 52 張的 Leica Akademie Card...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雖然香港無耐前的熱汽球節搞到「一鑊粥」,但話明盛事經濟,盛事當然浪接浪。新活動是全球首創的「維港海上大巡遊」,多啦 A 夢、KAWS & 芝麻街、滑...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早前市場有消息指 Laowa AF 200mm F2 大砲將會在 10 月上市,然而這支話題作確實帶來很大迴響,也令 Laowa 不禁亦作出超前部署,表示會在國慶前限量...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街拍的重點,是決定性的瞬間,是光線運用,還是鮮明的主體?要集所有元素於一身看似很難,但只要多拍多試,大家都可以拍到出色的作品。請各位看看 ...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Hasselblad X2D II 100C 來襲!今代延續上代的一億像素,並帶來 10 級機身防震、LiDAR 光達對焦與全新 HDR 拍攝體驗!在 10 級機身防震下,手持長曝...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常說攝影是以光作畫,那麼,光線不就是工具嗎?當然不是,舉例說明。閃光燈、LED 燈,都是工具,但從它們發出的光線,不是工具。其情況就如畫筆是工...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英國皇家氣象學會(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每年都會舉行氣象攝影師比賽(Weather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旨在透過國際平台提高大... (繼續閱讀)
1 日前
Mitsubishi Eclipse Cross 終於回歸,而且更加由汽油車搖身一變成了純電 SUV。新車在歐洲發表了,外型不但更具動感,更擁有超過 600 公里的驚人續航... (繼續閱讀)
1 日前
近年 Viltrox 主打的 Air 系列鏡頭以輕巧和平價見稱,如今再添兩員新將:全片幅用的 AF 14mm F4.0 Air,以及對應 APS-C 格式的 AF 9mm F2.8 Air。兩... (繼續閱讀)
1 日前
Nikon ZR 的推出雖在業界引起廣泛討論,但資深用戶普遍反映 Nikon 在電影鏡頭方面的選擇存在不足。近日 Nikon 似乎正視這一反饋,於昨日發佈預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