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Kodak Pro SLR/c 詳細測試報告

經濟全片幅專業 D-SLR
Kodak Pro SLR/n

如果大家手上有一系列的 Canon EF 鏡頭及 E-TTL 閃光燈,又要買一台全片幅的 D-SLR 的話,以前只有選擇付出五萬多元買一台 1Ds,以後就要要更貴的 1Ds Mark II。Kodak Pro SLR/c 的推出,正是為一眾用家提供較划算的全片幅方案,以 $39,000 的定價提供全片幅 1400 萬像素 CMOS,再加上 Kodak 的專業級 RAW 檔流程軟件,更有獨家的 ISO 6 至 1600 感光度選擇,可謂低成本高效益。如果大家要求專業的相片輸出質素,Pro SLR/c 是頗合乎經濟效益的選擇。

身世之謎

在機身方面,Pro SLR/n 大致上是跟 Pro 14n 一樣的,分別主要在於 Pro SLR/n 就採用了全新的 CMOS 眾所周知,Kodak 自己本身是沒有生產 SLR 機身的,以前 Kodak 品牌的 D-SLR,機身部份都是日本廠商代工生產。約十年前,Kodak 已經推出 1.5 百萬像素的 D-SLR DSC 420,當時的做法是直接在 Nikon F90 的機身上加上 Kodak 的數碼影像元件,其後推出的 DSC 520 也是採用類似的設計,EOS 1N 的機身、Kodak 的數碼影像元件有明顯的分界線。到了近年推出的 Pro 14n 及 Pro SLR/n,機身部份雖然仍由 Nikon 生產,不過就不是直接採用現役機身,而是專為 Kodak 度身訂造,再裝上 Kodak 的 CMOS 及影像處理器。

今次 Kodak 的 Pro SLR/c 其實採用近似 Pro SLR/n 的設計及生產方式,雖然支援 Canon EF 鏡頭及 E-TTL 閃燈系統,但是今次機身就不是由 Canon 生產。Kodak 一直沒有向外間說明 Pro SLR/c 的身世,不過心水清的網友如果將此機跟 Sigma SD10 比較,就會知道為何 Pro SLR/c 不是 Canon 生產但是又可用 Canon 配件。

「鎂」式機身

售價三萬多元的 D-SLR,如果用膠機身怎樣也說不過去。跟 Pro SLR/n 一樣,Pro SLR/c 的機身全由堅固的鎂合金製造,質感跟 SD10 完全是兩回事,為機身的耐用程度提供一定的保證。機身設有紅外線介面,可使用紅外線遙控,而這是 Pro SLR/n 所沒有的。機身內置了垂直手柄,跟 Pro SLR/n 一樣屬於超大型設計,對於東方人來說是誇張了一點。手柄上設有垂直快門按鈕,可以跟相機的自動方向感應器同步運作。機背 LCD 只有 1.8",比起 Pro SLR/n 的 2" 略小。


加大碼垂直手柄設有快門釋方掣。

Pro SLR/c 使用一枚鋰電池驅動,實際使用可拍二、三百張照片左右。

日式操控

Pro SLR/c 的曝光控制、對焦、測光等功能按鈕及轉盤主要都集中在機頂部份,機背的按鈕就主要用來選擇菜單及檢視照片。如果大家本身是 Canon 或 Nikon 等 SLR 用家,或者需要一點時間看看 Pro SLR/c 的說明書,因為起碼大家一定不會看得懂左邊轉盤的「UP」以及「AB」是什麼意思,而右邊的「Fast、Slow」也要考考大家的聯想力。先說左邊轉盤,其實「UP」即是 Mirror Lockup 的意思,用這個模式時反射鏡會在正式曝光前一段短時間預先升起,避免反射鏡的震動引致照片模糊。多數 SLR 都將這種功能設定為菜單選項或個人化設定,在轉盤中甚少見到這個功能。而「AB」即是自動曝光包圍(Auto Bracketing),可以設定連環拍攝三張曝光距離達 +/- 3 EV 的照片。左邊轉盤同時也掌管開關、連拍及自拍的設定,一般拍攝只需撥至第一格「單張拍攝」即可。


機頂轉盤設計跟 Sigma SD10 一模一樣。

右邊的轉盤主要用來控制快門速度,P/A/S/M 曝光模式只靠一個小撥鈕控制。

至於機頂的右邊轉盤,「Fast、Slow」其實是在手動曝光或快門先決模式時用來控制快門速度,設計有點像以前的機械 SLR,只不過轉盤上沒有快門速度的標示。轉盤下的是曝光模式推杆,P/A/S/M 一應俱全。在機頂 LCD 可看到光圈、快門速度、拍攝張數、測光模式、曝光補償電量顯示等資料,不過沒有背光就給人美中不足的感覺。如果大家有使用 Sigma SD9 或 SD10 的經驗,那麼用起 Pro SLR/c 上來就不會感到太困難,因為兩者的操控介面有 99% 相似。不過不少人都覺得轉盤及按鈕手工不夠紮實,塑膠感太重,雖然不影響操作,不過跟 Pro SLR/c 的鎂合金機身顯得不太相襯。


設有 PC Sync 同步插孔。

同時支援 CompactFlash Type I/II 及 SD 記憶卡。

支援 EF 鏡頭及 E-TTL 閃燈測光

雖然機身並非出自 Canon 手筆,不過 Pro SLR/c 卻支援全線的 Canon EF 鏡頭及 E-TTL 閃燈系統,擺明居馬是吸引一眾 Canon 用家。以 Canon 本身已經相當完線的配套,加上還有其他第三廠(如 Sigma)的鏡頭、閃燈支援,因此 Kodak 可以省掉不少功夫,而用家也自然樂於接受這個安排,可謂一家便宜兩家著。雖然 Pro SLR/c 並不支援 Canon 幾支新設計的 EF-S 鏡頭,不過因為 EF-S 鏡頭是專為 APS-C 尺寸感光元件而設,而 Pro SLR/c 本身已經是 Full Frame 設計,因此只用 EF 鏡頭已經非常足夠。

Pro SLR/c 跟 Pro SLR/n 不同的是機頂沒有內置閃燈,用家必須要使用外置閃光燈。Pro SLR/c 可以支援 Canon EX 閃光燈的大部份功能,包括 1/6000 秒高速同步、閃燈補償、閃光包圍及 E-TTL 無線多燈同步控制等,而最高的快門同步速度為 1/180 秒,在兼容性方面跟一部 Canon D-SLR 無異。可是 Pro SLR/c 卻不支援最新的 E-TTL II 技術,現時連萬多元的 EOS 20D 都有 E-TTL II 了,Kodak 明顯是料不到 Canon 會有此一著。


支援全線 Canon EF 鏡頭,不過由於是 Full Frame,自然不會支援 EF-S 鏡頭。

支援 E-TTL 閃光輸出控制,不過就沒有 E-TTL II 的份兒。

沿自 Pro SLR/n 的核心技術

花三萬多元買一台 Pro SLR/c,大家都很清楚錢是花在 Kodak 的 1400 萬像素全片幅 CMOS、DSC Photo Desk 專業軟件及 Kodak 頂級的影像及色彩處理技術上,大家看的是 Pro SLR/c 拍出來的照片,至於用的是甚麼機身反而變得次要了。由於 Pro SLR/c 採用了 Pro SLR/n 的感光元件及影像核心技術,因此 Pro SLR/c 也同樣有 Pro SLR/n 這方面的優點及缺點。可以選擇 ISO 6 至 1600 感光度自然是無人能敵,連影 RAW 都可以選擇解像度就更是非常體貼。不過拍 JPEG 不能放大檢視、不能使用 ISO 1000 以上感光度等問題仍在,而且菜單按鍵的反應稍慢,這都是大家期望 Kodak 可以改善的。由於 Pro SLR/c 這部份跟 Pro SLR/n 大致相同,關於 Pro SLR/c 的相片質素、影像設定、菜單介面、軟件功能等,大家可以參考 Pro SLR/n 的詳細測試︰

Pro SLR/n 的詳細測試


機頂資料屏可顯示光圈、快門、測光模式、驅動模式及電量。

機背的小型 LCD 可顯示 ISO、影像儲存質素、畫面比例等資料。

用家可在菜單選擇使用鏡頭種類,從而對影像作出針對性的優化。

不小心刪除了照片,可以即時在相機作復原。

測試 ISO 感光度

ISO 16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測試白平衡(戶外陰天)

自動
手動
標準 GretagMacbeth RGB 顏色

解像度測試

有讚︰

  • 鏡頭及閃光燈支援完善(如果可支援 E-TTL II 更好)。
  • 相片銳利度、反差表現出色。
  • 可選擇的感光度範圍大(ISO 6 至 ISO 1600)。
  • 同時支援 CompactFlash 及 SD 記憶卡。
  • DSC Photo Desk 軟件又快又專業。

有彈︰

  • 拍 JPEG 不可放大及不能選擇高感光度。
  • LCD 有偏色情況。
  • 連拍只有 1.7 fps。
  • 用 ISO 6 至 ISO 50 只能使用 2 秒至 30 秒慢快門速度。
  • 手柄設計過大。

總結

如果大家要找一部 14MP 及全片幅的 D-SLR,而預算又要在 $40,000 以下的,Kodak SLR/n 暫時是唯一的選擇。雖然機身級數跟同價的 EOS 1D Mark II 相差一大截,不過超高像素的 Full Frame CMOS 及專業的 RAW 編輯流程又是其他對手所不及的。雖然市面已經有不少為 D-SLR 而推出的超廣角鏡頭,不過 Full Frame 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魅力。一支 12mm 鏡頭在普通 D-SLR 上會拍成 18mm 鏡頭的樣子,不是說不夠 Wide,但是在 Pro SLR/n 上,12mm 就是 12mm,威力怎樣也是比 18mm 強。

 

Kodak Pro SLR/c

  • 推出日期: 約 2004 年 04 月
  • 感光元件像素: 1389 萬像素
  • 有效像素: 1350 萬像素
  • 感光元件大小: 24 x 36 mm
  • 感光元件種類: CMOS
  • 最大解像度: 4500 x 3000
  • 自動對焦情況:
    • 單次伺服對焦 (Single Servo AF)
    • 連續伺服對焦 (Continuous Servo AF)
  • 曝光模式:
    • 支援光圈先決
    • 支援快門先決
    • 支援手動曝光
  • 快門速度: 1 / 6000 至 30 秒,支援 B 快門
  • 測光模式:
    • 多區平均測光
    • 平均偏重中央測光
    • 重心測光
  • ISO 感光值:
    • ISO 160 - 800 (JPEG)
    • ISO 160 - 1600 (RAW)
    • ISO 6 - 50 (於 Longer Exposure Mode 下)
  • LCD 熒光幕: 1.8 吋 TFT LCD 熒光幕
  • 儲存媒體: CompactFlash Type I/II、Microdrive、SD/MMC
  • 電池種類: 專用充電池
  • 機身重量: 895 克
  • 體積: 136.5 x 149.2 x 76.2 mm
 

DCfever 相薄

我們一共收錄了 13 張 Kodak Pro SLR/n 的測試樣本照片,請按此觀看

 

最新消息
34 分鐘前
2025 年手機攝影戰火再燃,五大旗艦:Samsung Galaxy S25 Ultra、HONOR Magic7 RSR、vivo X200 Pro、小米 15 Ultra 及 HUAWEI Pura 80 Ultra 各自出... (繼續閱讀)
34 分鐘前
小米年度影像旗艦 16 Ultra 近期傳出多項升級消息,據悉這款新機將在外觀設計與硬體規格上帶來六大突破,令眾多「米粉」引頸期盼。最顯著的改變在於...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為慶祝品牌誕生 100 周年,Leica 除了早前推出城市特別版 M11 和「M11-D 百年 Leica 特別版」外,近日亦低調推出 4 款 SL3-S 全新鏡頭套裝,其中一...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在數碼攝影年代,絕大部分的相機都配備 LCD 屏幕,令大家很多時會有一種「影完即睇」的習慣,甚至連相都未影就頻頻透過 Live View 畫面更改拍攝參數...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神秘與夢幻的攝影大師:伊莉莎維·波羅迪娜 (Elizaveta Porodina) 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她的作品充滿戲劇性、神秘感與強烈的色彩運用。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一體式中片幅數碼相機 FUJIFILM GFX100RF,配備 9 種畫幅比例、20 種菲林模擬,再加上數碼轉換器的 4 個焦距,創作變化多達 720 種!GFX100RF 還內...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BMW iX 可以算是香港較常見的 BMW 電動車款,無疑是在香港市場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全新改款 iX 在香港發表, iX 維持其龐大的車身輪廓巧妙結...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Petzval 風格」近期在攝影界再度受到關注,憑藉其獨特的夢幻質感與主題突出效果,吸引不少攝影師重新探索這股復古潮流。此風格甚至在電影製作中也...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香港首場大型 CHIIKAWA 主題活動「CHIIKAWA DAYS」將於 8 月 1 日正式登場,作為活動主要贊助商的八達通公司特別推出「CHIIKAWA DAYS 珍藏版八達通...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HONOR 即將於 8 月 6 日在香港正式發表新一代旗艦摺疊手機 Magic V5,雖然官方尚未公佈具體售價,但已率先推出多項超值預購優惠,最高贈品價值達 H...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