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數碼相機不少已配備手動功能,如果買了又要懂操作,只用全自動拍攝的話,其實是白白地浪費了金錢買這些功能。為了讓大家用盡手上 DC 的手動功能拍攝出動人一刻,DC Fever 將會以深入淺出的方法,教大家一些基本的攝影理論,再加上實戰效果,保證有得學有得玩。今期先由較入門的景深效果說起,去片﹗
何為景深? 相信不少女孩子都試過找人到公園拍一些所謂「沙龍」照,只她們看到自己在照片中十分 Sharp,而背景又朦朦朧朧,再加上柔照、E沖C等花巧效果,便會覺得攝影師非常專業。其實「人物清背景朦」這個效果只不過是運用了相機景深原理罷了,究竟甚麼叫景深呢? 大家都知道一般相機要對焦後才能拍攝,理論上相片中只有被準確對焦的部分(焦點)清晰,焦點前及焦點後的景物會因在焦點以外而顯得模糊。不過,基於鏡頭、拍攝距離等因素,在焦點前、後仍然會有一段距離的景物能夠被清晰顯示,不致於落入模糊地帶,這個清晰的範圍便稱為景深。
控制景深三大方法 方法一︰光圈大小 基於物理上的規則,大光圈(小 F 值)拍攝的照片會有較淺的景深,小光圈(大 F 值)拍攝的照片會有較深的景深。例如以 f/2.8 光圈拍攝的照片,景深便一定比以 f/8 拍攝出來的淺。如果大家的 DC 有光圈先決或手動曝光功能的話,只要控制光圈的大小便可控制景深。 市面上的 DC,光圈一般都能夠比傳統相機大,例如 Olympus Camedia C-4040Z 的鏡頭便擁有 f/1.8 之大光圈,而
f/2.0 便更為普遍,好像 Casio QV-4000、Canon PowerShot G2、Sony CyberShot DSC-S85
等等滿街都是。選購數碼相機時,鏡頭的最大光圈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光圈可以隨意收細,不過最大光圈值卻是由鏡頭先天決定,所以大光圈鏡頭的拍攝彈性永遠比小光圈的大。
|
||||||||||
方法二︰焦距長短
成日見到拍少女照片的師傅,帶著尺多長的鏡頭拍攝,知不知道為甚麼呢?原來長焦距的鏡頭較為容易拍出淺景深效果,女孩子一般都十分喜歡。焦距愈長,景深愈淺;反之,焦鏡愈短,景深愈深。現在的 DC 通常都配備廣角至中、長焦距的變焦鏡頭(即是 Zoom 鏡),只要 Zoom 一 Zoom 便可輕易控制景深,效果一般也較明顯。 市面上的 DC 鏡頭一般有三倍光學變焦,焦距最遠可達 85 至 105mm,某些特殊型號的光學變焦更達八至十倍,如 Casio QV-2900UX、Olympus Camedia C-700Z、Canon Pro 90 IS 等都是其中代表,淺景深效果較為容易獲得。不過,由於 DC 的感光晶片 CCD 大小各有不同,就算在相同焦距下的景深都有所分別,這點日後再深入討論。 方法三︰拍攝距離
淺景深經典應用實例-人像照 淺景深的效果最常用於將主體從雜亂的背景中抽出,所以用來拍攝人像會較為容易,因為拍攝者只需留抓拍主角的表情、動作,不用太費神於處理背景。不過市面一般的三倍光學變焦 DC 的景深都不夠淺,起碼要有八至十倍光學變焦的才用得上這個人像拍攝技巧。
深景深經典應用實例-風景照 拍攝氣勢宏偉的風景、建築物照片時,很多時都會要求照片每一處都清晰,深景深是必要的。拍攝時,將鏡頭焦距 Zoom 至最短,光圈調較至最細(DC
通常為 f/8),再用低一點的拍攝角度,效果一般都不會太差。留意現時的 DC 最短焦距一般為 35mm,只有少數 DC 如 Nikon CoolPix
5000、Kodak DSC 4800 等焦距可以去到 28mm。
|
AOI 防水殼+Sony A7C II 使用分享會
全職潛水教練 Franke Yu 親身講解
AOI 潛水殼配Sony A7C II 使用心得
立即報名現場可親手試玩 名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