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相機用家心得
顯示第 73 - 80 個心得

Sony A9 II

a2864374022 於 2024-08-20 21:24:49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6 個月)
優點:
-對焦快狠準
-20fps
-4k30 係由6k oversample
-noise control 幾好
-防塵防水滴,全天候設計
-雙卡槽全部支持ush-ii 嘅sd card
-buffer 大
-對焦menu選項多
-evf 60fps 刷新率
-幾乎冇jello effect
-ftp速度幾快
-有網線接口
缺點:
-冇四折mon,2020年發布嘅a7s3都有四折mon
-舊menu
-開機速度慢,如有隨時抓拍需求請開長待機時間
-唔支持cfa
-evf得三百萬像素
-mon都係上一代嘅mon,冇進步
-冇pp log,A73都有
-evf塊mon唔夠大,可以再大啲
-noise control不如A73,同A74接近
-冇touch mon
意見:
先詳講優點
1.對焦真係好快,由a7c2轉過黎,雖然冇ai但係A9比你嘅對焦可靠性真係唔係入門機比到你,即使冇ai都比到好reliable嘅對焦算法比你,對焦性能依然係2024入面top嗰類,連拍速度都好快有20張每秒,但只能配合GM或G鏡頭先有20fps,副廠得15fps,如果超長焦如100400此類請一定購買原廠系列
2.4k30 有1.12x,雖然未知點解sony要咁做但係出黎嘅人quality都幾好,雖然係一部影相機但係用左層疊式cmos,拍片幾乎唔覺jello effect,亦都係一部幾好嘅拍片機(由A9M3可見)可惜沒有4k60,試過A9ii長roll 1080 60fps室內未試過有過熱現象但隔離部A74半個鐘已經過熱
3.noise control都算好,12800 iso都可用但由於硬件缺陷不能同A73比較,表現同a74類近,但現在有ai denoise,問題唔大
4.防塵防水滴設計,落大雨淋雨部機都冇事,比到你十足安全感
5.兩個卡槽都支持ush ii嘅sd card,buffer亦夠大,即使使用v30 sd card亦都可以滿足連拍需求,但緩存期間唔可以進行任何操作,小弟配備兩張v90 sd card表現理想,買到咁貴部機點都配返張靚卡
6.menu就唔細講,始終五年前嘅相機,但A7S3都由舊menu 換左新menu,自2021年A1發布後sony已經完全放棄左A9ii,但係a9ii嘅noise control表現係好過A93

缺點詳講:
1.冇touch mon,得對焦touch,sony刀法唔細講
2.得360萬像素嘅evf,r4就有四百幾萬像素嘅evf,sony官方解說話四百萬像素嘅evf未能滿足
60fps,呢個可能真係科技原因。但係evf都係唔夠大
3.冇上下左右翻mon,得上下折mon,但係A1都係上下折mon,心靈算係有少少欣慰。但係mon像素依然好低,唔夠睇,請參考a73嘅mon
4.開機速度好慢,開工嘅師兄請一定長待機,唔係嘅話會玩死自己
5.冇pp log,sony 刀法

用後感:
小弟喺2024年年初購入A9M2,雖然好多缺點但係作為當年旗艦機依然有佢嘅競爭力,雖然有好多不足,A9M3已經補齊小弟上述90%嘅缺點,但係無奈價錢因素但係又想玩旗艦機,A9M2依然係一個好選擇。呢部機比到嘅可依賴性都係A7系列比唔到的

Fujifilm X-T50

gameijk 於 2024-08-12 02:18:54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意見:
快,輕,細,平,爽
3200iso 可用。
Q3 太重,對焦慢
Gfx100s ,非常重
影BB,真係唔係講笑,仲辛苦過打雀。
有時唔係下下用旗艦機可以影到相。
照顧小朋友,要攞起啲磚頭,真係好大心理關口。
考慮過lux8 ,最後揀咗呢部。配咗支色盲1850 2.8 。
又輕又細。
兩樣嘢加埋都係萬幾蚊。
跌爛撞花,完全冇心理關口。
40,000,000像素,晒A2 夠晒用。
對焦速度可以接受,追蹤眼球,撳個掣連射。
唔使考慮。
要挑剔嘅,就係個反Mon,冇得打直。
不過亦都冇選擇。
生活記錄,旅行,唔使下下咁大負擔。
早買早享受。
老婆操作順利,之前個Q3,放咗喺度,成年都冇用過幾多次。
影BB真係,輕便同速度取勝。

Nikon D300

xky 於 2024-08-02 00:34:14
3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2 年)
意見:
第一感想係:好用
外表都算靚靚仔仔
相比起其他差唔多年代嘅機贏好多
性價比高

缺點就係啲功能比較雜
而且仲用梗cf卡
呢個係硬傷 因為容量細
一係就要帶多幾站出門
電池唔算耐用 都係同上要帶backup

Nikon Z6III

bid2000hk 於 2024-07-19 11:58:21
3
不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意見:
又係供不應求,又係晶片短缺,咁多年都係冇變….有乜嘢咁特別要爭住買?😅

Fujifilm X-T5

b1rd1an 於 2024-07-09 15:54:51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年)
優點:
-有更新菲林模擬
-電量非常夠,非工作用唔使後備電
-4000萬像素非常清楚
-比想像中輕
-手感唔錯唔使加grip都得
-非常靚仔

非專業用家夠玩到你壞機
專業用家可以cover到工作需要
缺點:
eyecup太大(可以換但代理好垃圾,話要落訂都唔撚覆
舊鏡頭唔掂
有質素嘅副廠鏡選擇唔多
意見:
擁有xt2 xe4 xt5,cmos提升非常明顯。一萬三嘅價格唔可以話平,但絕對俾多貨你
最後更新:2024-07-09 16:03:42
拍照功能沒有OM-1 MK2般驚艷,但仍不失為出色旗艦機

Panasonic Lumix G9 II

chxxz 於 2024-07-07 23:17:01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 防震極強,日常拍片基本上手持攪掂
- Pan記色彩有保證
- 觀景窗夠大用得舒適
- 16 bit raw
- 機身設計十分user friendly,快門掣前三個平排按鈕(WB、曝光補償、ISO)是我用過最就手的設計。另外某些menu選項會有文字解釋,清楚明白。
- 我最喜歡是它的High Resolution Mode,或叫Pixel Shfit,即拍攝多張再合成一張一億像素照片。得益於超強防震,實現手持拍攝,不需使用腳架,令可用性大大提高。另外有特定High Res按鈕在機頂轉盤上,加上即時合成看到效果,令使用率大大增加。以前我用Sony A7R系都有此功能,但使用次數一隻手數晒,而家幾乎每次出勤都會用。
缺點:
- 開機反應稍慢
- 拍片沒有Dual Base ISO,留了給GH7
- 機頂轉盤沒有將相片和影片模式分開
- 代理無心做香港相機市場,大部分P記機鏡只能找水貨
意見:
可能唔少人覺得今時今日花萬幾蚊去買部m43機唔值得,又或者認為m43無前境。不過我咁睇,P同O都仲有keep住出新機新鏡,雖然的確係無以前出咁多,但針對特定的使用群組和用途,仍有一定生存空間。

在Full Frame輕便化和競爭白熱化的今天,一般用家(尤其入門或購買第一部可換鏡相機的用家)選擇FF/APSC是最為普遍的,始終淺景深和低噪訊畫質才是最直觀和受歡迎的。

但對有經驗和真正懂攝影的用家,會明白不同器材有其各自適用的場合。我本身正在用Sony A7iv、A7Cii,但覺得m43在以下範疇仍有其優勢和存在價值:
- 長焦拍攝,如雀鳥、室外運動
- 記錄性質的錄影
- 需要闊景深的室內或低光場合,如event影合照
- 整體輕便性(包括鏡頭)

m43的景深和高ISO畫質當然與Full Frame有差別,但並不表示它完全做不到或不能用。景深上,廣角淺景深的確是m43不易做到的(除非影macro或使用f0.95那些手動鏡),但只要等效焦距在50左右以上,加上f1.8或更大光圈,要做到分離感並不困難。 畫質上,現今新機的ISO 1600至3200已做到可接受範圍,加上AI denoise的出現,令與FF之間的差距並沒有以前那麼大。另外m43鏡群中有不少f1.4甚至f1.2的輕便選擇,使用這些鏡頭基本上甚少需要用到ISO 1000以上。假設Full Frame機要用f5.6和ISO 3200去拍一個場景,我寧可使用m43的f2.8加ISO 800去影。

也有些人拿幾張手機相出來說事,認為手機已可取代m43,我認為未有耐。首先手機跟相機的操控已經完全是兩會事,例如按鈕、viewfinder、反mon、換鏡等等。另外手機在拍片上始終局限太多,由於不能換鏡,除了主攝鏡有較大光圈外,超廣角及遠攝端的光圈並不足以應付低光場合,低光拍60或更高fps的畫質基本上不堪用。其次是聞相或對細節要求高的話手機就算影raw亦始終有差別。

總括來說,此機拍照功能雖沒有OM-1 MK2般驚艷,但拍片卻比O記出色,仍不失為出色的旗艦機。
最後更新:2024-07-09 07:51:05
松下设计 (镜头专利)

Leica Q [Typ 116]

peanut11 於 2024-07-04 21:50:57
5
持中性態度 (使用了 1 個月)
意見:
作者:一起来复消色差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248027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到正题,徕卡Q的镜头专利是松下申请的,发明人为饭山智子和末吉正史,均不是徕卡的设计师,前一位是松下本家的,后一位是索尼的。镜筒、电子部分也是松下申请,所以说德国设计,确实有些勉强了,德国设计师挂名都没挂上去。镜头的结构,是针对一体式相机特定设计的,共9组11片,整体是一个在一体机上常见的魔改Biogon,光圈前后有双高斯血统。
最後更新:2024-07-05 01:32:07
5Ds 擁有無可取替的菲林味道

Canon EOS 5DS

xxxxwing 於 2024-07-04 14:31:22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1️⃣依家平,機身$5000 可玩高解象FF
2️⃣當年Canon誠意嘅作品,好有親切感
3️⃣用料紮實
4️⃣操控簡單
5️⃣數碼菲林色
6️⃣外型好復古
7️⃣ 直逼中幅解象,單反Size嘰FF機
缺點:
1️⃣大嚿?我唔覺得係問題,反而好揸手
2️⃣重?唔係問題,因為應該50 1.8已經好夠用
3️⃣連拍慢?都係嘅,不過我少用
4️⃣讀咭慢?唔覺,因為我等得,1秒Load 我張相
5️⃣對焦點少?其實影相,淨係中間一點就已經夠

‼️缺點,睇你習唔習慣架姐。
意見:
依家已係2024年7月
已經踏入咗成熟嘅無反年代
用$5000 可以玩直逼中幅解象,單反Size嘰FF機

我用過好多唔同種類嘰單反,無反,菲林機
4大品牌都用過,有玩過GFX轉Mount 手動鏡。。。

點講呢。。。。
我初初係無反轉5D,想要更好嘰操控同Display Mon
結果由5D 不上5D2 ,直接上5Ds
(5D3 5D4 d色已經唔係果回事,好肉酸)
點解唔轉5DSR呢,一嚟貴好多啦,二來會出現摩斯紋)

5Ds佢俾到嘅,就係好原始原始嘅感覺
有菲林復古味道,高解象,可放便Crop相
5D 5Ds嘰果種有缺陷嘰測光,所以
佢能夠數碼影出菲林嘅感覺
大大慳咗買菲林同曬菲林嘅錢😅😅

由人生第一部5D2 ,每次換上上到而家R8 Z6ii
結果今日就回歸原點,
買咗部2005年岀,當年為Canon 打響頭炮嘰5D1+50mm 1.8 ii,當然5D2影響力更大啦。。。
後入多部5Ds

依家啲無反機,係好勁,畫質高,又1秒連拍幾多百張,又預先影相,又追乜追乜,影出嚟嘅相就係太靚太靚太靚,乜嘢都係畫質優先
結果就係好假,好多修正,欠缺真實,最重要係冇左操控感。

不過老老實
如果Canon 可以岀部4500萬up
有眼對焦,FF,有返5D 5D2 5Ds菲林色
我⼀定支持
(機身防震,防塵防水,我秒影100張,我可以唔
要😂)
依家回歸起點,發覺Canon 5Ds嘅相真係好靚
好真實,而且個顏色好有當年八九十年代嘅風格。

依家咁平,大家如果買返一部玩吓,可能會有返唔同嘅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