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點:
性價比目前巿面上最高,以下有詳細解釋。
機身十分細十分輕。
用開360的,十分容易上手。
低光能力十分好。
缺點:
1. Osmo app的功能有待提升。(某牌子,個apps嘅ai功能係堅好用,而且剪片順暢,有好多模版有好多玩法),hardware dji可以即刻追到,但dji要追到人哋嘅software,估計仲要一段時間。
2. 電腦software功能亦都有待提升。所以我用佢個software只係for檔案格式轉換,(將osmo 360專用嘅格式轉做通用嘅360格式,再喺其他software例如final cut或者威力導演剪片。)
3. 配件未夠全面(我期待的潛水殼未推出,我要耐心等待)
如果有師兄計劃,今個暑假之內出外潛水要拍360片,你等唔切㗎喇,你只可以買返x4或者x5加防水殼。如果你計劃出年先去潛水,或者你可以等等dji出防水殼。
4. 機身內功能有待提升:例如M-mode功能不夠強,我想拍片時將個快門調好慢,捕捉城市嘅光影/鬼影,但原來只有1/25..又例如縮時攝影佢都玩唔到,模式比較少
評價:
我所講既移民潮是指:有x3/x4既人,而又考慮買x5但未買住既人,好大機會移民到DJI生態圈。來自網上回响:本身有x5嘅人,都唔大機會轉用Osmo360...
出生率是指:從來未玩過360既人,見到今次咁低門檻,osmo360就成為佢人生第一部嘅360相機。
性價比目前巿面上最高,性價比比起對手高出成條街,作為一個某牌子既長期用家既我親自剖白:
之前某牌子幾乎就係獨巿經營,所以價錢任佢定,我哋作為消費者冇得選擇,只能捱貴價。例如,一吋sensor的360相機,幾年前推出時可以買到近六千元。
之後他終於肯出8k360了,但是沒有出一吋sensor的,永遠都是留有一手。就是不想出拍8k片的一吋sensor 360相機。
我就心想:如果某品牌在完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有一天出了一吋sensor拍8k的360相機,根據他上一代的價格再提升的話,相機價錢我本人估計需要$6500以上...
而且還有一點:osmo 360跟某品牌一樣,都可以單獨使用其中一個鏡頭,變成了一部action cam,這樣的功能,其實dji osmo 360自己都會吊打自己品牌的action5,當然同時吊打某品牌的acepro2.
因為市面上除了三年前推出的one rs leica edition,就沒有一吋sensor的action cam。osmo360變身為一吋sensor的action cam硬件上已經完勝市面上嘅action cam,又是一個大賣點。
我就選擇了單機版本$3299...因為,我本身已經有某個品牌的原裝自拍棍,所以我直接要一機一電就可以了。
至於有冇需要買個長續航套裝呢?加多兩粒電及一個座充?以我多年玩360的經驗來說(由以前ricoh到x2 到X4 再到osmo360)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不需要額外電池(況且osmo360本身一粒電都已經用到120分鐘,x4都係一小時左右)。
因為,一次去旅行360片真的不需要經常拍,例如我去旅行我會帶360相機跟go3s一齊用,因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360的片段後制需時,你拍了多長的片段,就需要多長的時間做一次後製,所以我非必要時不會隨意開機拍。
第二個原因就是:360的片段所需的容量十分巨大,為方便計算,我算他平均是:8k片大約一分鐘1gb。這樣巨大的容量,我在出門旅遊時,與其擔心部機的續航能力,不如擔心內存夠不夠,什或擔心家中電腦的hard disk夠不夠容量做備份吧。
所以一機一電對於我來說就夠了。
我買的第一天,我把相機固定在一支某品牌的原裝3米長自拍棍,把osmo360升高到三米,晚上在旺角鬧市試行了一段路(當然很多人望著我啦,我唔尷尬人哋都尷尬啦。)
個結論就是:低光能力真係好強,畫面很乾淨好低noise。
片段我上載至youtube,有興趣可以看看:
https://youtu.be/8Gihwue7-1A?si=yeHtUEWMPYHAiSHC
留意一點:我拍的是8k片,但上載到youtube後,youtube只能食到4k片,所以最後看出來的效果是不清的,但大家看這條片時可以參考下osmo360的低光能力,而並非畫面的解像度。
最後我還是要扣掉一粒星,只給4星,因為硬件無敵,但軟件及週邊配套方面要多給耐性。所以勉強扣了1粒星。
公道少少總結一下,osmo定係x5,如何選擇?
如果純粹平鋪直敘咁拍360片,不需要潛水,又要對低光好大需求,osmo 360吧。(但潛水問題及app的創意剪片問題,給少少耐性,有一天會解決的)
如果需要有創意的剪片,有ai輔助剪片,以及短期內plan了一個潛水之旅,那就x4或x5吧。(或者搵返一部二手x2加潛水殼,我見過有$1000以內,用完賣返走,有機會等於免費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