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其中兩位徒弟Terence和Katy在我出家當日拍的照片,他們兩位在讀我的攝影課程時,都不是從事攝影工作,只是後來Terence決定入行,Katy則留在原有的行業。其實這就是我的教學方法,讓每一位學員都做回自己,而不會跟著同一模式學習。
文:常霖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知道要為早前師父出家拍攝的照片做一個影像 MV 的時候,心裡就產生了有很大的困擾,一方面沒有想到要在公眾場合發表,最重要的是,當日拍攝時,是懷著一個單純的心,用了最遙遠的方式,幾乎沒有一張跑到師父面前拍,希望用最少的干擾,怕影響正在莊嚴地進行儀式的每一位。
典禮結束並回到香港之後,老實說,由於工作繁忙,再加上我通常會把照片放下一段時間,等待自己慢慢把照片遺忘,希望再看照片的時候,會有一種新鮮的感覺。很多時候,翻看沒有印象的照片,竟會有不一樣的感動。
時間一直走一直走,就是在死線臨近而不得怠慢的情況下,我開始選照片,發覺這次大部份的照片,跟平常的我有點不一樣,大多都是只有在典禮儀式當天拍攝的。除了數碼相機之外,我這次也用了菲林相機拍了一卷菲林 (ISO 1600),你會發現當中部份相片的微粒比其他來得厲害。整個過程中,令我糾纏得最久的,不是揀選或編排照片,而是挑選合適的音樂歌曲。
其實,我最喜歡還是最初的版本,可惜最終還是沒有用上,第一版的整個片子基本上都是黑白照片的,時間也比較長,有 5 分 23 秒,音樂是《帶我去遠方》 電影原聲帶裡的《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構思是從師父的角度出發,音樂的開始,就是由美國詩人康明斯的現代詩當中的前幾段。
正如師父早前看完我的影片後給予的感想,我並不是很傷心地參加儀式,因為我的感覺是師父好像要去很遠的地方旅行,不過,不知道去那裡,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會回來,我知道他要去找一樣很重要的東西,找到了之後,我深信他會回來的,我也是懷著這樣的心情見證著他的出家。
我反反覆覆看第一個版本差不多有一週之久,後來,我頓然發現了另一種心情,就改用了同一部電影的另一首歌 –《出發》,可惜的是,這個版本是由年輕男女的對唱,跟我預期的效果不太搭配,歌者給我的感覺是閱歷不太足夠,最後,我還是決定用了這首歌,於十五年前由黃韻玲詞、曲、唱一手包辦的原裝版本,放了這首歌後,正正就是我想表達的感覺。
這一次,我是從師母 (Annie) 的角度出發,雖然我不知到底是否如師母心中所想,不過,卻帶我嘗試去理解她的心路歷程。
最後,兩個版本都有我喜歡的原因,所以兩個都可以算是我的 final cut 吧!至於有沒有機會看第一個版本,就要看看有沒有緣份﹗
文:Terence Pang
![]() |
Terence 為專業商業及婚宴紀實攝影師及 WPHK & WPII 會員,曾跟隨攝影人像大師葉青霖先生學習攝影,更組織攝影會Oh! Shoot! 及與葉青霖暨葉童出版 "Oh! Shoot! 玩攝影”攝影集。現擔任 Terence Pang Photography 商業及婚宴紀實攝影師及葉青霖攝影課程導師。 Website: http://terencepang.h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的很慚愧,其實自己當初報讀攝影班時,連葉青霖是誰也未知道。
去年因金融海嘯被公司裁了,但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畢業後的這段日子,在種種緣份牽引下,從未認識師父到有幸追隨他修行;我學到的絕不單是攝影上的技術,獲益更大的是在很短時間內學到了不少做人處事的道理。
四月裡的某一天,突然接到師父出家的消息,雖然驚魂未定,但只能趕緊安排行程,於 5 月 15 日帶著無比沉重的心情出發前往台灣。在出發前,師父要求我們於儀式時各自拍攝一輯功課,以相片去表達對於他出家和剃度儀式的感受。
這可是師父人生中的大日子,要我超越攝影技術,透過畫面把師父出家這事的感覺表達出來,這下壓力真的很大。傳媒發佈用的照片雖有大師兄 Martin 負責,但自己還是會擔心沒有能力和技術去完成這件事,這件不論對師父還是自己都重要的事。
花了整整兩星期的時間思前想後,也沒有甚麼結果或突破。直到儀式前一日綵排時,我在寺內仍不斷猶疑、不知怎面對,甚至不知是否應該繼續拍下去。此時,我突然想到師父一直教導我們的心法,重點是「把握當下」和用「心」拍攝,這當頭棒喝令我頓悟到倘若不好好把握機會,當時間一過,眼前這一切就會變成歷史,如果在那個當下不按下快門,那就無法再回頭了。
因此,這輯作品並沒有甚麼佈局或主題,也沒甚麼戲劇化的情節,我只是用心去拍攝,甚至算不上拍攝,我只是透過相機這工具來說我的故事,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這輯作品裡,用的都是最直接最赤裸裸的表達,一切由心出發。如果照片連自己都感動不了,就無法感動他人,更莫說要散發出攝人的魅力。
這對我來說是「攝心」多於「攝影」。
既然是真感情,又何需刻意修飾?
這次的照片並沒有刻意修圖,盡量以最原始的形態展示於人前。
當時所發生的事、當時的心情、當下,就在那一下快門開合間被凝住了。
沒投入射鵰屠龍的技巧,卻投放了最真摯的感情,希望這作品除了感動自己,也能感動到大家。
文:Katy Wong
![]() |
Katy 跟隨葉青霖先生學習攝影,現時為葉青霖教學團隊裡唯一並非全職從事攝影的專業攝影人。Katy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畢業後轉投身銀行界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電影電視製作的訓練強化了她「用畫面說故事」的技巧,而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讓 她較易掌握跟被攝者溝通,亦有助攝影的計劃和實踐。Katy 較擅長拍攝寫實主題,喜歡拍攝家庭和嬰孩。機緣巧合的話工餘時間會應邀進行拍攝,但只為興趣及讓自己和被攝者高興。「見到被攝者望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欣 喜、感動、開心又幸福的模樣,就是我最大的滿足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