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老字號:德昌泰 》

《 香港老字號:德昌泰 》

店主:鄭鎮源先生。

地址:香港西營盤第三街 15 號。

開業年份:約 1940 年。

於 2013 年 5 月中結業。

西營盤,開埠以來已是華人聚居之地,唐樓爬滿區內街道、里巷,形成獨特的街道風貌。港鐵西港島線的工程如火如荼,位於唐樓地面的典型華人老舖逐漸失守,一個延續百多年的居住模式「前舖後居」也漸漸退出西營盤。

西營盤以單幢唐樓為主,樓齡動輒逾五十年,地下間有舖位,簡稱「唐樓地舖」,前舖後居的唐樓地舖所剩無幾,此區碩果僅存的就是德昌泰。

在 60、70 年代的全盛期,全港有 4000 多間米舖,差不多是「梗有一間係咗近」。單在西營盤,便有超過 20 間。但是,「少飯」年代的來臨,加上超級市場大行其道,同時亦象徵著香港米舖黃金時期的終結。今天的米舖只在舊區可見,而位於一座超過 60 年樓齡舊樓的德昌泰更是西營盤碩果僅存的米舖。

創辦於 1940 年的德昌泰,因為業主加租兩度搬舖,在 1985 年籌了廿萬首期買下現舖(樓價三十多萬),才開始穩定下來。六十年代平民月薪由三十元至九十元不等,三餐只需一元多,第二代老闆鄭鎮源記得唐樓租金於五十年代須百多元,一層分租多戶,工資雖少,仍能發置業夢。鄭鎮源與太太育有三名子女,他十八歲來港後,從未搬離米舖,在店裏度過半百人生。他以慣常的笑臉在說:「落地生根咪好囉!」

71 歲的他天天勞動,腰骨依然板直,經常笑臉迎人。溝米、訂米、送米自然一腳踢,難得煮飯打掃都由他一手包辦,想起他是以大男人著稱的潮州人就倍感欣賞。

* 店主鄭鎮源先生。

鄭先生由父親那代開始賣米送米,常為公公婆婆送米上樓。他在店後居住,樓上閣樓住了子女。他回憶舊時的艱辛日子﹕「我老竇八個仔女,餐搵餐食,一斤米幾毫子,賺幾個仙。」當年為街坊送米,也目賭以下情况﹕「嗰時一個單位很多伙人住,有時七個人一個牀位,牀下底都有人瞓!」

捱過辛苦日子,即使近年生意淡泊,他彷彿仍然知足,不自怨自艾,嘴角總帶熱情笑容。

「現在年青人,天天吃拉麵、吃快餐,『飯氣』愈來愈少,身體當然差!」

鄭先慨嘆道:「以前一餐幾碗白飯 是等閒事,但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吃飯了,我女兒每餐只吃幾口飯,像貓一樣。」

我不知道「飯氣」有否根據,也不清楚貓還是時下女性的「飯量」較多, 只肯定隨著經濟發展,香港近數十年的食米量不斷下滑,人均食米量由60年代的每年 120 公斤,減至 80 年代的 60 公斤,再到現在的 45 公斤。也許你跟我一樣,食飯要少飯,食米不知米貴,聽過鄭鎮源說米舖的故事後,讓我好好上了一課。

在米舖打滾了超過半個世紀的他,親歷 80 年代中期超級市場出現,人們轉到超市買包裝米,米舖生意一落千丈的日子。他還記得西營盤第一間超市開業時的情境:「那時候生意少了近一半,幸好我的舖位是自置物業,不用交租,又沒有請伙計,才能捱過來。」最終,西營盤 20 多間米舖, 只剩下一間德昌泰。

* 按重量購買的散裝米,可滿足收入不穩的人的需要。

不過,近期米價颷升得這麼厲害,鄭先生還是第一次遇到。「近月的米價升幅,比 1967 年暴動那時升得還要厲害,來貨價曾經一星期內升了兩 次。現在的人把米當作股票一樣用來炒作,使國際米價不斷上升。」

鄭先生繼續侃侃而談一些恐怕我們父母、甚至祖父母輩才知道的事情。 「暴動時,人們四處去搶購大米;現在不同了,人們較為富有,吃飯也較少,不會再『搶米』。不過,前陣子米價颷升時,有些顧客也特地前來,想買多些米回家,但我叫他們不要買太多,因為現在大家吃飯吃得少,多買了,米變壞,反而浪費。」

米價升,對他這個米舖老闆卻有害無益。「來價不斷升,但我們也不敢將售價調高太多。沒法子!賣得太貴,老人家和收入不穩定的客人,怎麼吃得起?」在糧價飛漲時,米舖小包裝的米,正好滿足收入有限的人的需要。「總之,賺也好,不賺也好。反正一天只賣到一百幾十斤,還不及以前一戶的訂量。」

* 德昌泰是少數依然提供送貨服務的傳統米舖,以前挑擔挑送貨,如今身子仍然壯健的鄭鎮源都要靠推車仔。

現在, 鄭先生仍堅持繼續經營米舖, 為的不僅是餬口, 還有是與老街坊閒話家常的機會。「 有位跟我訂了十幾年米的太太, 搬到另一區居住, 但她吃不慣外面的米, 仍舊要我送米。其實她也想找人聊聊天, 都是老朋友啦! 」現在,春夏秋冬,他依然會扛着米,在西營盤的大街小巷穿梭,在唐樓爬幾層樓梯,把米送老顧客的家中。

* 鄭先生身後的是羅先生。鄭先生說:「羅先生以前在香港開塑膠廠的,也是他米舗的熟客。現在他退休了三十多年,差不多天天都來聊聊天閒話家常,成了老朋友。」

六十年代以前,唐樓沒有安裝電梯,送貨不是易事,但徒步到半山區亦是常事,家住羅便臣道的李嘉誠母親生前是長期顧客:「她跟工人住,每次一次性訂米、豉油、炭等,一叫就五六十斤,抵埗時整件衫扭出水,如果工人不在,她會斟茶給我,可能大家都是潮州人,她很喜歡跟我聊天。」

鄭先生記得暴動後,香港才有第一家超級市場,街坊都來幫襯糧油雜貨,那時候的富戶才吃得起七毫子一斤的最靚絲苗,幫襯過德昌泰的還有裕泰興、太平紳士周錫年、周仲年等,連附近第一批來港打住家工的菲傭已成熟客。

* 前舗後居的生活方式:起居室較為混亂,鄭鎮源說店裏坐北向南,通氣通爽,居住質素一點也不差。

鄭鎮源是長子,另有七個兄弟姊妹,小時候住閣樓,後來年紀漸長,閣樓不夠瞓,還未計單身寡佬夥計也住在店裏,夜晚打地鋪是常事,擠起人來,在巨型米缸上放一塊木板便是床。潮州人肯吃苦,大家擠擠亦不以為苦。現在千呎地舖連閣樓,地舖後半部加建睡房、廚房和廁所,而閣樓則是四名子女的寢室,居住空間雖小,但碌架床及各式家電一應俱全,還有空間放置神櫃!直驅他的廚房,他提點我們小心空間狹逼,問他可曾介意,他笑說:「都慣晒咯!」

* 左上方的工具是用作篩米。以前,食米質素參差,憑鄭生一手篩米絕活,篩走米內的蟲卵、穀殼、沙石。裝著數十斤白米的麻包袋,幾乎在我們的生活絕跡。

* 經典牛角扇,配上唐樓高樓底,即使烈日當空,米舖空氣依舊清爽,智慧的結合,最實際又環保。

* 收據簿是德昌泰的風光見證,昔日「本號專辦各國白米本地絲苗油糖荳麵鹹甜雜貨火水石油氣等」。

* 老木家具都能經得起歲月,越舊越有味道,平凡就是美。

米舖鎮店之寶就是木制米桶,芳齡23歲,鄭先生笑說: 「長春社的人已跟我約好,他日關店之時,請把米缸留給他們作古董展出。」

後記:

今次的探訪,除了深入認識到香港米業跟鄭鎮源先生的故事外,亦深深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以往,香港米業的進口、批發和零售都是潮州人的天下。六、七十年代香港共有四千多家米舖,西營盤米舖最風光時逾廿間,鄭鎮源說絲苗外,暹邏米(泰國米)也有八至十款可挑,那時流行到米舖糴米,每家每戶定單動輒過百斤,長期顧客還可以賒賬,較有人情味。

個人認為鄭鎮源的笑容是第三街的一道風景,他除了是米舗老闆,亦是區內老街坊。來找他閒聊的老街坊也多,鄭鎮源是六十多年的老街坊,鄭太喜歡坐在門前跟街坊聊天,店裏備有多張摺椅任坐唔嬲。如果「鋪如其人」的說法屬實,那街頭一家便利店、街中一家超級市場、街尾一家連鎖快餐店的香港大概就是面目模糊的佼佼者。只可惜近幾年因為市區加緊重建的關係,類似的老鋪經已愈來愈少,我們現有的街道已變得沉悶、乏味,驚喜不再。

成長在冷氣商場、超級市場和便利店的新一代便肯定不會明瞭老店獨特的個性及人情味。以前老街坊落街買袋砂糖也可以跟老闆閒聊數小時,你忘記帶錢嗎?那就賒帳好了。反正都是熟稔的老主顧,一切講個信字即可。這種金錢以外的交情絕對是現今疏離的消費模式不能比擬的。

我希望在這些老店完全消失以前,將它們的特色記錄下來,讓下一代知道香港原來也曾如此精采過。「淡淡的無奈」,是訪問當天我最強烈的感受。想不到擁有近百年歷史的香港老店,只需這五個字便已交代完畢。

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

1. 一樓一古:人貨同居時代。

2. 「飯氣」下滑的社會。

3.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我的 Flickr。

我的 Facebook。

分享感想
Thomas Mui 的其它文章
編輯推薦
《 香港老字號:廖同合荳品廠 》 Thomas Mui 《 香港老字號:廖同合荳品廠 》 店主:廖全先生。 地址:九龍旺角廣東道 1067 號。 開業年份:約 1961 年。 不管是麻婆豆腐、臭豆腐,或是吃火鍋用的豆腐,豆腐是我們常見的料理食材。但您知道它是如何製作而...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 街拍 Guide 拍:轉瞬即逝的挑戰 Jul 2013》 Thomas Mui 《 街拍 Guide 拍:轉瞬即逝的挑戰 Jul 2013 》 喜歡街拍或紀實攝影的朋友,腦海中或本能的反應都會不斷去嘗試捕捉「 The Decisive Moment 決定性瞬間 」。初初接觸街拍的朋友都會有一個疑惑,什麼是 「 The De...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馬壯。人強:馬場拍攝分享 Jul 2013 》 Thomas Mui 《馬壯。人強:馬場拍攝分享 Jul 2013 》 馬場攝影有時被單純看成為只影跑馬的「專門玩意」,若不曾到過馬場的你,可能更會誤以為馬場只有馬及馬迷,拍攝題材狹窄,無甚發揮。 如果你真的曾經這...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 香港老字號:德昌泰 》 Thomas Mui 《 香港老字號:德昌泰 》 店主:鄭鎮源先生。 地址:香港西營盤第三街 15 號。 開業年份:約 1940 年。 於 2013 年 5 月中結業。 西營盤,開埠以來已是華人聚居之地,唐樓爬滿區內街道、里巷,形成獨特的...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 街拍 Street Photography:Jun 2013 》 Thomas Mui 《 街拍 Street Photography:Jun 2013 》 Street Photography 街道拍攝「街拍」對我來說是沒有什麼的規範,沒有什麼定義,只要在街上拍攝的照片,都可以說得上是「街拍」。 1. Multi-Tasking. 2. One After...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 香港老字號:利恆砧板 》 Thomas Mui 《 香港老字號:利恆砧板 》 平平無奇的一塊木頭,要成為在廚房中獨當一面的工具,當中的學問是不可少覷的。接觸砧板行業逾二十年的梁叔認為,砧板是廚房不可缺少的用具,一塊好的砧板,令菜刀的起落流暢,增加...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 香港老字號:「慈善遮王」何希記造遮 》 Thomas Mui 《 香港老字號:「慈善遮王」何希記造遮 》 店主:何洪希先生。 地址:香港中環卑利街 70 號排檔。 開業年份:約 1947 年。 香港的夏天雨水特別多,無論體積細小容易收藏的摺合「縮骨遮」或堅固耐用的鋼骨「...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 萬千祝福在濕身:九龍城泰國潑水節 2013 》 Thomas Mui 《 萬千祝福在濕身:九龍城泰國潑水節 2013 》 潑水節也稱「宋幹節」(泰語:สงกรานต์,Songkran),介乎每年公曆4月13日至4月16日間,是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老撾、緬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