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G1X Mark II 的川藏之旅

攝影和旅遊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經常活動,而且兩者往往相輔相承,互相帶動。旅遊攝影,器材的機動性是攝影師考慮重點之一,所以外遊時我會儘量減少攝影器材的體積和重量。對於體力要求較多的在高海拔地區活動,器材的便攜性顯得更加重要。

2015年初夏我在川藏地區帶領自然觀察及攝影活動共三星期,大部份時間都在海拔3500-5000公尺之間活動,通過念青唐古拉山脈前往西藏第一聖湖納木錯時,更要翻越海拔5190公尺的那根拉山口。作為自然生態導師,我全程都要攜帶觀察用的單筒及雙筒望遠鏡,加上作為拍攝野生動物的長焦鏡頭及單鏡反光機,剩下能夠攜帶其他攝影器材的空間(也包括體力)絕對有必要作出合適調配。有見及此,我需要一台輕便及擁有高畫質的相機作為隨拍器材。擁有1.5吋感光元件的Canon PowerShot G1X Mark II 成為我此行的隨身器材選擇。

海拔5190公尺的那根拉山口是前往納木錯的必經之路

Canon PowerShot G1X Mark II的規格及性能已有許多專題文章介紹,此處不作贅述,本文主要分享一些旅途之中拍攝的作品,以及這台相機作為旅遊隨身器材的個人感想。

帶著觀察器材在高海拔地區活動對體力要求甚高,選擇高性能便攜相機相當重要

從體積和重量來說Canon PowerShot G1X Mark II並不能算是Pocket Size, 550克的重量其實相比一些無反相機輕不了多,但那24-120mm 的焦距及1.5吋CMOS 所帶來的景深控制,實用的近攝功能及高感光度等,不但讓我可以省略攜帶部份鏡頭,而且實際使用時也能夠補足裝上了長焦鏡頭的單鏡反光機的焦距(我的單鏡反光機裝上了300mm f/4鏡頭加裝2X增距鏡,主要作為手持拍攝,有機會將撰文分享使用心得)。這個組合在極輕便的情況之下實現了兩機兩鏡的拍攝裝備。

24mm 拍攝效果

120mm 拍攝效果

長途旅行時,如果有機會坐在窗邊位置,我會把握時機取景拍攝。搭乘飛機時那居高臨下的取景位置能夠帶來耳目一新的畫面效果。由成都飛往西藏的航班往下觀察,連綿有如絲帶、險峻有如刀刃的山峰在雲霧之間若隱若現,再飛行一段距離,皚皚白雪讓翠綠群山看來彷如灑滿糖霜的蛋糕。世界屋脊的獨特地貎,從高空欣賞和拍攝,另有一番趣味。

由航機的窗外拍攝世界屋脊

從高空欣賞雪山景觀

川藏地區地大物博,有一個地方前往另一個地方往往需要數小時的車程。乘車時不論遇到具有當地特色的交通擠塞,還是被窗外雄奇山勢所吸引,隨身的相機是快速拍攝記錄的關鍵。車輛晃動的幅度一般較飛機震動為大,所以從車內拍攝四周景觀時務必要注意快門速度。以下兩張照片是行車時隔著車窗玻璃拍攝的,當時海拔高度約4300公尺,山風凛烈,為避免打開車窗拍攝時強風及低溫影響架駛員及同行隊友,我小心調校拍攝角度避開玻璃反光,並使用1/1600s 快門拍攝,減低因為車輛晃動造成畫面模糊的機會。

藏區特色的交通擠塞

隔著玻璃拍攝的雪山遠景

雄奇險峻的地貎

旅遊不應只是作為旁觀者單純拍攝當地人文景觀,親身參與當地傳統習俗活動亦是重要體驗。納木錯是西藏第一聖湖,每當羊年來臨,按照西藏傳統, 人們都要順時針轉湖一圈作為個人修煉,這項舉動稱為「羊年大轉湖」,所以納木措每12年都會吸引眾多的虔誠藏民前來轉湖。偌大的納木錯湖面面積逾1900平方公里,徒步圍繞湖邊轉一圈要行走逾200公里,約需三星期至一個月時間。由於我沒有足夠時間在納木錯逗留轉大湖,所以選擇在觀星夜之後,在清晨起始跟隨藏民的步伐一同「轉小湖」,即繞著位於納木錯東側的扎西半島轉圈。雖然半島面積只有10平方公里,但帶著器材在海拔4700公尺繞半島走一圈也相當具挑戰性。為了減輕負擔,除了觀鳥所用的單筒及雙筒望遠鏡外,我只帶上了一台G1X Mark II作為隨身器材。

納木錯的月落

有幸與藏民一同進行羊年轉湖,拍攝之餘也用身心感受當地民情

納木錯的壯麗景觀

川藏之行雖然拍攝時正值夏天,高原地區氣溫仍然較低,部份地區甚至仍然有積雪。在高寒地區拍攝,攝影師身上所穿的厚重衣服在一定程度上減低了攝影師動作的靈活性及取景的彈性,特別是進行低角度取景的動作。G1X Mark II 配置的九十度反摺顯示屏是低角度取景時的實用配置。在高海拔地拍攝野生動物之餘亦相當留意身邊的獨特植物,為了可以在低角度取景時穩定拍,我常常將相機直接置於地上並使用反摺顯示取景,以下作品便是以這種取景方式拍攝的。

低角度使用近攝功能拍攝的花卉

控制光圈值以獲得合適的景深效果

近攝功能表現苔蘚植物的細緻構造

在大自然之中觀察拍攝,相機的近攝功能是我用十分常用的功能之一,G1X Mark II 1.5吋CMOS 能夠營造較淺的景深效果,能夠在近攝時減低背景干擾,突出主體。森林之中徒步考察時遇到型態獨特的鳶尾花,拍攝記錄照時使用了f/4光圈配合近攝功能,將較雜亂的背景虛化。FB_IMG_2974當需要更多景深時,也能夠使用f/11甚至f/16拍攝。以下兩張照片分別使用f/4及f/14光圈進行近攝,可以見到景深的明顯變化。

型態獨特的鳶尾

使用f/4拍攝,景深較淺,虛化背景突出主體

使用f/14拍攝以獲得較多景深,顯示四周環境

除了拍攝自然生態及景觀地貎,我也喜輕在旅途期間拍攝當地所見的人文風情,使用便攜相機拍攝這類題材時較不會引起別人注意,對於抓拍人物街景等主題有一定優勢。以下的僧侶、新娘及正在編織毛牛線的藏民照片便是徒步遊覽時所拍。

大昭寺一角

布達拉宮

正在以毛牛的毛髮編織毛線的婦人

三星期的川藏之旅有許多有趣見聞,豐富了人生閱歷。親歷其景的旅遊是經驗的累積,從第一身感覺出發的攝影作品是個人觀感的延伸。感謝DC Fever提供分享平台,希望能夠多多交流。期待日後有更多關於旅攝的分享,也希望有機會可以同行交流。攝影可以很個人,器材選擇亦是個人喜好。更多Samson So 的攝影作品可以瀏覽其Facebook 專頁 Samson So PhotographyEco Institute 生態協會

三星期的川藏自然觀察攝影之旅,與同行隊友及與在地工作人員的交流讓我獲益良多,更多Samson So 的攝影作品可以瀏覽其Facebook 專頁 Samson So PhotographyEco Institute 生態協會

© Samson So

Samson So 的其它文章
東非動物大遷徙 Samson So 東非動物大遷徙   圖/文 蘇毅雄 Samson So 東非動物大遷徙 圖/文 蘇毅雄 Samson So 甚麽是東非動物大遷徙 東非是著名動物大遷徒的舞台,逾百萬隻草食性的牛羚、斑馬與及其他羚羊為了追逐雨水帶來的新鮮嫩...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作品背後:向稀樹草原嚮導致敬 Samson So 作品背後:向稀樹草原嚮導致敬 圖/文 蘇毅雄 Samson So   清晨時分遷徙的牛羚集結,構成十分獨特的光影效果 無論曾否親身到訪過東非的稀樹草原,籍著優質的生態記錄片,廣泛流傳的雜誌書籍和互聯網資訊,以...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自然愛好者的水下及陸地世界 Samson So 自然愛好者的水下及陸地世界 圖:Samson So, Iris Yuen 文: Samson So 時光荏苒,我上世紀在大學主要修讀的科目是無脊椎動物、潮間帶生態學、濕地生態學、海洋學、魚類學、漁業學等,沒想到畢業後多年接觸了潛水...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赤道上的羽衣天使 Samson So 赤道上的羽衣天使 圖/文 Samson So 東非的國家公園及生活其中的眾多野生動物,已為這個地區奠下了非常鮮明的「野生動物王國」的形象。我們對群獅出動撲殺牛羚的驚險鏡頭、斑馬群橫渡河流時被鱷魚伏擊的震撼場面等...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赤道之國:群島與山林攝影扎記 Samson So 「加拉帕戈斯」這個名字總會在自然旅遊及攝影愛好者之間引起許多想像和憧憬,這個由21個大小島嶼和逾100個島礁所組成的群島位於南美洲厄瓜多爾以西約1000公里,屬於厄瓜多爾的所管轄的領域。群島被東太平洋環抱,... (繼續閱讀)
我的 EOS 80D 印象 Samson So 對於喜歡旅遊和拍攝自然生態的用家,器材的便攜性和功能是選擇重點之一,以相機而言,中階相機是選擇最多的系列。Canon 新推出的EOS 80D,許多網站都有詳細功能介紹,有機會在婆羅洲實地使用拍攝了一些作品,在這... (繼續閱讀)
淺談望遠鏡攝影 (Part III) Samson So 淺談望遠鏡攝影之三 圖/文 蘇毅雄  「望遠鏡攝影」能夠兼顧觀察與拍攝的要求,在自然攝影的範疇有許多應用的地方,其驚人的放大率讓攝影師在拍攝野生動物和鳥類等主題時有焦距上的優勢。選擇了合適的單筒望遠鏡...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淺談望遠鏡攝影 (Part II) Samson So 「望遠鏡攝影」兼顧觀察與拍攝的要求,其驚人的放大率讓攝影師在拍攝野生動物和鳥類等主題時有距離上的優勢。然而採用超高倍數拍攝的背後亦有一定代價,除了影像更容易受到器材的輕微抖動所影響,狹窄的視角也令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