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非廣袤的稀樹草原上進行一次攝影遊獵是許多人的夢想,而合適的裝備能將這個夢想變為視覺的傑作。最近我帶著Nikon Z6 III 搭配多功能性極強的Nikkor Z 28-400mm f/4-8 VR 鏡頭,穿越了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遼闊景觀,我反覆驚嘆於這款相機的性能和鏡頭的適應能力。以下是對這套組合的全面評測,重點關注實際體驗、畫質、可用性以及它對於捕捉東非遊獵中不可預測、令人驚嘆的瞬間的適用性。
第一印象:機身構造與操控
Nikon Z6 III擁有堅固又優雅流線型的設計,鎂合金機身在耐用性和便攜性之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當行李重量以及防塵防撞能力持續受到考驗時,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慮因素。即使長時間在追蹤動物的車輛上,手柄握持起來依然穩固,其天氣密封性對抵禦該地區無處不在的紅塵和偶爾的降雨提供了可靠的保護感。
Nikkor Z 28-400mm f/4-8 VR鏡頭在該變焦範圍內的相對輕量化(725 g)令人印象深刻,將其安裝到Z6 III 上(615g),組合依然保持良好的平衡,人體工學控制佈局周到,總重量只有1340克,較自家的Z 180-600mm f/5.6-6.3 VR (1955g)還要輕。許多用家會將與這個重量與其他「天涯鏡」作為比較,作為對比,現有的 Nikon Z 24-200mm f/4-6.3 VR 重量為 570 g,而使用單反例如 Nikon D780(約 840g) + 28-300mm f/3.5-5.6(約800g) 則為 1,640 g(更重且體積更大)。所以28-400 在超長變焦範圍的鏡頭中的重量控制得非常好。
雄獅眼中的越野車
畫質:傳感器與鏡頭表現
Z6 III的新型傳感器具有高動態範圍和改進的低光性能,在遊獵攝影變化無常的條件下真正發揮了實力。在清晨和傍晚,當金色的陽光灑滿馬賽馬拉和塞倫蓋蒂時,相機捕捉到了令人驚嘆的色彩,呈現出合歡樹上最細微的色調、大象皮膚上的光澤以及休憩在陰影中豹子身上的複雜斑紋。鏡頭的光學防抖與Z6 III的機身防抖無縫協作,即使在較長焦距下也能實現手持拍攝。
與28-400mm鏡頭搭配使用,效果非常出色。寬廣的焦距範圍讓我可以使用最長焦端拍攝在樹上休息的花豹、具有強烈壓縮感的日出動物剪影、枝頭上千姿百態的鳥兒等,亦可以然極具彈性的各個焦段,捕捉獅群休息、大象互動或稀樹草原景觀等畫面。在廣角端,鏡頭表現良好,畸變極小,全畫面銳度令人愉悅——非常適合棲息地拍攝和環境人像,甚至透過越野車的倒後鏡與獅子合照!在長焦端,即使在400mm,圖像仍然保持令人印象深刻的清晰度,尤其是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下。另一個實戰的案例是鏡頭於300-400mm 時最近對焦距離只有1.2米,十分適合記錄昆蟲或兩棲爬行類等主題。
與獅子合照
非洲壽帶 African Paradise Flycatcher
長頸鹿與日出
正在休息的幼獅
大象的互動
岩蜥 Rock Agama
自動對焦與速度:追逐動感瞬間
野生動物攝影需要快速可靠的自動對焦,Z6 III升級後的自動對焦系統,憑藉其先進的主體檢測和跟踪功能,表現出色。它能鎖定飛行中的鳥類、奔跑中的黑斑羚螺的長角,甚至能鎖定深藏在灌木叢中偽裝良好的豹子的眼睛。比以往更加準確的面部和眼部檢測功能,在捕捉樹頂靈長類動物和玩耍中的幼獅富有表現力的肖像時發揮了重要作用。高達每秒14張的連拍速度,讓我能夠連拍捕捉牛羚群揚起塵土及與馬拉河濺起水花的連續畫面。
花豹 Leopard
正在横渡馬拉河的牛羚群
奔跑中的牛羚 Wildebeest
野外環境的多功能性與實用性
為Safari打包裝備通常意味著要對器材做出艱難的選擇。28-400mm巨大的變焦範圍意味著我很少需要更換鏡頭——在塵土飛揚的環境中,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即使快速更換鏡頭也有傳感器污染的風險。無論是遠距離拍攝長草中的英偉雄獅還是近距離拍攝好奇的白眉歌鶇,這一支鏡頭幾乎應對了所有場景。
長草中的雄獅
使用Z6 III 的反Mon進行低角度取景
白眉歌鶇 White-browed Robin Chat
電池續航與存儲
Z6 III改進後的電池續航是一個受歡迎的升級,在審慎使用屏幕和電子取景器的情況下,兩塊電池可以應付一整天的拍攝。相機的雙卡槽支持高速UHS-II SD和XQD/CFexpress卡,確保了快速的文件寫入和備份冗余——對於經常使用連拍功能的用家至關重要。
挑戰與注意事項
沒有設備是沒有取捨的,28-400mm鏡頭雖然功能極其多樣,但在長焦端確實會出現一些色差,尤其是在高對比度場景中。這些在後期處理中可以輕鬆校正,但對於追求純粹畫質的人來說值得注意。該鏡頭的速度不如定焦長焦鏡頭快,因此在極端低光條件下或需要極致散景控制,專用的400mm或600mm定焦鏡頭仍然具有優勢(旅程中我亦使用了Nikon Z8 配合 「鏡皇」Nikkor Z 600mm f/4 TC VR S TC 進行拍攝,稍後亦會撰文分享)。
結論:理想的遊獵伴侶?
對於追求靈活性、畫質和可靠性兼備的攝影師來說,Z6 III搭配28-400mm鏡頭是一套強大的遊獵裝備。相機堅固的構造、出色的傳感器、先進的自動對焦和優秀的電池續航相結合,滿足了野外拍攝的需求。鏡頭寬廣的焦距範圍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攜帶多支鏡頭的需要,從而將重量和灰塵侵入降至最低。雖然仍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鏡頭的光圈和某些長焦端的色差——但在大局上看這些都是次要的,其實用優勢和一貫出色的成像效果輕易地彌補了這些不足。最好的證明是圖像本身:生動、細緻,充滿了稀樹草原的原始之美——這些瞬間之所以能夠被捕捉,只因為當大自然召喚時,合適的工具已經準備就緒。個人認為無論是經驗豐富的野生動物攝影師,還是渴望捕捉東非精神的熱情旅行者,這套組合都能應對挑戰,甚至超出預期。
感謝 DC Fever 提供平台分享。筆者Samson So是生態研究員、環境教育工作者及自然攝影師。Samson So 擁有香港大學生態及分類學系碩士學位及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碩士學位,也是資深的生態旅遊從業員及攝影導師。更多Samson So 的作品可以瀏覽 Facebook Page Samson So Photography 和 Instagram 專頁 Samson So Photography,有關Samson So 所帶領的旅程和活動可以參考 Eco Institute 生態協會 的活動欄,或 生態協會網頁 謝謝大家支持。
栗頭麗椋鳥 Superb Star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