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群島潛攝分享 圖/文 Samson So
四皇群島是東南亞頂級潛水勝地,以豐富的海洋生態聞名。這裡的潛點擁有壯觀的峭壁、珊瑚花園和神秘藍洞,成群的胡椒鯛和笛鯛、優雅的魔鬼魚,在微距世界尋找裸鰓類和豆丁海馬,夜潛時更可以探索神秘的夜行生物……可以說,每一次下潛都充滿驚喜,四皇群島亦是是每位潛水人夢寐以求的「水下攝影天堂」。
胡椒鯛的鮮艷顏色、深水群聚和水中頂流的習性,是潛水員喜歡觀察的類別。
鈎指擬隱蝦 Whip Coral Shrimp (Pontonides unciger)
假角扁蟲 Racing Stripe Flatworm (Pseudoceros bifurcus)
八放珊瑚 Octocoral
頸環雙鋸魚Pink Anemonefish (Amphiprion perideraion)
巴氏異齒䲁 Bath's Combtooth Blenny (Ecsenius bathi)
潛水員與笛鯛
2025年4月跑了人生第二趟的四皇群島船宿潛水之旅,八天共下潛23次。 我的潛導Recky成長於以微距世界著名的藍碧海峽 Lembeh Strait,目光很銳利,緊緊跟著他往往會有許多有趣發現。在潛點LaoLao蘑菇珊瑚的傘蓋下,Recky發現了偽裝大師——葉須鯊。葉須鯊是深海中的神秘隱士,夜行性的牠們動作緩慢,以小型魚類與甲殼類為食,日間則棲息在珊瑚礁區的洞穴與裂隙中。其獨特的葉狀皮瓣與斑駁體色完美融入環境,堪稱「擬態大師」。四皇群島的深礁區偶然能邂逅這活化石般的古老物種。Recky 很熱心的建議我拍攝記錄,不過在蘑菇珊瑚之下布光很有局限性,我只拍了個記錄照。
葉鬚鯊 Tasselled Wobbegong (Eucrossorhinus dasypogon)
強勁洋流帶來豐富養分,孕育出令人驚嘆的生物多樣性,在早前幾次的二十至三十米深的潛水,我們都有幸與大群的金藍相間的胡椒鯛相遇。這一次是到著名的Cape Kri來一次深潛。這幾天下來潛導瞭解組員的能力和自律性,很放心的讓我們下潛到四十米的深度,而在礁盤上迎著海流的是一大群金藍相間的胡椒鯛。在這個深度我只有很短暫的免減壓停留時間,不過那一分鐘在深藍大海與魚群同游的體驗絕對是亮點之一。 潛點Black Rock 絕對要記上一筆。當我咬住調節器向後仰倒,剎那間全世界的聲音都消失了,只剩下我的呼吸聲。下潛時能見度不足十米,以四皇群島的標準來說算是很低的。朦朧之中同組潛伴阿樂忽然用電筒敲打氣瓶,我知道有特別發現,用力睜眼搜尋,果見在不遠處魔鬼魚的身影。經驗老到的Recky引領我們一行四人到一處礁岩守候,並放空BCD 以匍匐或半跪的方式定位在沙質海床。不消兩分鐘之後一隻翼展逾三米的珊瑚礁鬼蝠魟出現在礁岩之上,牠滑翔的姿態讓我想起敦煌壁畫里的飛天,胸鰭邊緣的波浪狀起伏帶著某種神性。潛伴們都是資深的潛水員和潛影師,我們自覺地關掉閃光燈用現場光拍攝避免驚擾到主角(14米水深光線還算充足),那十分鐘時間我們都減慢呼吸,好好享受與魔鬼魚共處的時光。
阿氏前口蝠鱝/珊瑚礁鬼蝠魟 Reef Manta Ray (Manta alfredi)
4月23日0730h 那一潛點雖名為不起眼的Black Rock,但在水下世界卻充滿色彩(包括那條珊瑚礁鬼蝠魟)!暗色刺尾魚的群聚行為就象是胡椒笛般,當我游近時,牠們時而散作煙花,時而聚成流動的紡錘。有那麼一瞬,魚群精准地避開了我的面鏡,近得能看清每尾魚鰓蓋開合的韻律,隔著海水和濕衣也彷彿感受到鋒利無比的尾刺。 4月24日0700h 在Mangrove Ridge 潛點,紅樹林的根部是幼魚的育嬰場所,而這兒的落葉亦為海洋生物帶來豐富的營養。該次下潛的能見度大約有二十米,在快要升水前,在大約十米的水深遇到了大群的金帶細鰺群,牠們起初只是一個似乎靜止的銀色星球,懸浮在湛藍的海洋宇宙。當我和潛伴慢慢接近後,轉瞬間成千上萬條金帶細鰺已將我團團圍住。它們修長的身軀不過一掌長短,卻因脊背上那道耀眼的金色縱帶,在深藍海水中划出無數流動的光痕。我屏住呼吸,生怕驚擾這場金色的幻夢。魚群在我身邊流轉,每一條金帶細鰺都保持著精確的距離,整群魚彷彿一個巨大的有機生命體。當它們轉向時,數萬片鱗片同時反射陽光,在我的面鏡上投下搖曳的金色光斑,恍若置身於流動的聖殿。
暗色刺尾魚 Elongate Surgeonfish(Acanthurus mata)
六帶鰺 Bigeye Trevally (Caranx sexfasciatus)
4月25日0700h 早上的第一潛是我所期待的,在一個名為 Sawandarek的潛點,我們遇上了六帶鰺群,牠們鋼藍色的流線型身軀划破水層,整齊得如同被無形的絲線牽引。當魚群經過時產生的水流震動傳導至我的潛水服,突然有種奇異的感動——這不是觀賞,而是真正參與了海洋的呼吸。六帶鰺群離開後,隨之而來的是一群斑條金梭魚,那一道「魚牆」在我面前徐徐展開,我當刻渾然忘我,竟然沒有記得按下快門! 我望著手中相機,突然明白有些震撼永遠無法框進鏡頭。就像此刻順著面鏡邊緣滑落的海水,咸澀里帶著深藍的體溫。
數大就是美。在四皇群島,潛水員可以體驗到當當數量達到某種臨界,就會質變成全新的生命形態的奇妙變化。無論是色彩繽紛的胡椒鯛和笛鯛、或是銀光閃動的細鰺和刺尾魚,我在四皇群島潛水幾乎每一次下潛都會遇到不同的魚群。每一個魚群都是由原本不起眼的個體組成,這些魚群不是簡單的聚集,而是進化出的超級有機體,每尾小魚都像神經元,共同構成海洋的集體意識,牠們用集體舞姿證明,真正的美,永遠在個體的總和之外。
感謝 DC Fever 提供平台分享。筆者Samson So是生態研究員、環境教育工作者及自然攝影師。Samson So 擁有香港大學生態及分類學系碩士學位及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碩士學位,也是資深的生態旅遊從業員及攝影導師。更多Samson So 的作品可以瀏覽 Facebook Page Samson So Photography 和 Instagram 專頁 Samson So Photography,有關Samson So 所帶領的旅程和活動可以參考 Eco Institute 生態協會 的活動欄,或 生態協會網頁 謝謝大家支持。
焦黃笛鯛 Black-tailed Snapper (Lutjanus fulvus)
金帶細鰺 Yellowstripe Scad (Selaroides leptolepis)
綠海龜 Green Sea Turtle (Chelonia my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