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數碼中幅的小相機 : Baby Rolleiflex ( 1957 )

 

前言:

筆者這次分享,是 1957 年發表的菲林相機 Baby Rolleiflex,其片幅大小是 4 x 4。

如果依現代普及的數碼中幅主流( 一般大約是 44mm x 33mm ) 來計算,4 x 4 ( 38mm x 38mm ) 是稍為小一點,但面積其實是相當接近( 99.45% )!

兩者的主要分別,菲林解像力未必如數碼的高,相片比例,兩者也是不一樣,分別是 4:31:1 。也當然,Baby Rolleiflex 1957 年款式,一機一鏡只重大約 700 克,相比起目前的中幅數碼相機,要輕巧很多

儘管這台 Baby Rolleiflex 是 Rolleiflex 雙鏡反光機裡的「 縮水版 」,片幅大小與 135 格式( 36mm x 24mm ) 比較的話,也是 1.67 倍之大 !

筆者以其菲林的感光面積大小,猶如現代主流數碼中幅般,作為這次分享的開端。

 

正文 ( 長文慎入 ):

關於 4 x 4 ( 實際為 38mm x 38mm )雙鏡反光相機,其實不只 Rolleiflex 有推出過,筆者了解,有點名氣的,有 Yashica 44,也例如 Ricoh 的 Ricohmatic 44Super 44 等,也有 Olympus Eye 44 之類,其實很多,也當然 Rolleiflex 是最出名的,這當然也因為最早一台 4 x 4 雙鏡反光機,應該就是 Rolleiflex 於 1931 年的出品。

關於日本的 4 x 4 雙鏡反光機,可按這裡看看,也當然世界上不只有日本和德國在做 4 x 4 雙鏡相機,但最早的日本 4 x 4  雙鏡機也要到 1940 年才出現。

1958 年發表的 Yashica 44,很明顯的是抄襲比它早一年出現,第二代的 Baby Rolleiflex ( 1957 ),當然 Rolleiflex 早在 1931 年已量產這類產品了。

 

這次分享,筆者希望多寫一點網上少提及的事,但完全不介紹的話,也說不過去。

 

下圖 : 筆者的 Baby Rolleiflex,拍的是 4 x 4( 實際為 38mm x 38mm ) 片幅大小,與一般正常的 120 中片幅,拍攝 6 x 6 ( 實際為 56mm x 56mm ) 的 Rolleiflex 雙鏡相機作比較的話,其重量和體積也要小一點,圖為和一罐可樂大小之比較

dcf-travel-img-41287

dcf-travel-img-41288

 

關於菲林:

127 菲林,由柯達( Kodak ) 於 1912 年推出,直至 1960s 開始減產,其實直至今天( 2020 年 )也有售賣,但款式選擇已經相當少。

本文先以原生 127 菲林做測試分享,感覺上也原味一點,事實上早早已經有人把 120 菲林剪裁成 127 的大小並使用,關於這點,讀者們需要的,是一堆 127 的菲林卷軸 ( 127 film spool ),和一個好用的剪裁工具,筆者建議是,一個名為 FCK127 的產品,這個工具可自行網上搜尋購買。

非原生的 127 菲林,最大問題在於原來的 120 菲林比較長,原生 127 菲林可以拍 12 張的 4 x 4 ( 實際為 38mm x 38mm ) 相片,而改自 120 的非原生 127 菲林,坊間聲稱可以拍到 16 張。

dcf-travel-img-41284

 

使用非原生的 127 菲林,在某些 127 菲林機種上,是麻煩的,原因在於菲林紙後方的數字,本來不是設計給 4 x 4 之類的相機使用,所以如果相機要依靠觀察菲林後方,紙上的數字而做過片的話,你會不知道到底要捲多少才去到下一張相,捲得太少,會導致前後兩張相部份重叠,捲太多,兩張相之間隔太多,則浪費菲林。

關於 127 菲林,筆者最後補充,它選擇已經很少,而且很貴。

要提及的重點,筆者平常光顧的店,不提供 127 底片掃描這個情況,其他店家也一樣,雖然筆者沒很認真的,向每一間都查詢,聽說,這是因為菲林大小,不便於其掃描器上使用。

而市場上還有賣,筆者這次採用的 RERA Chrome,原生彩色 ISO 100 菲林,其實是「 正片 」,亦即沖曬方式為 E6,筆者有問過的店家,都說 E6 沖曬,全是轉交柴灣的某店家處理 ......

 

簡單說,店家不能提供底片掃描服務,只能沖曬底片,如果自己未能親身到柴灣的話,就要等一至兩星期,取回底片後,如有需要轉成數碼檔案,就得自行在家中掃描了。

 

 

關於相機:

Baby Rolleiflex 其實有兩代,如果有看過筆者的前一篇分享,Rollei 的第二台 TLR 就是 Baby Rolleiflex 了,年份是 1931 ~ 1941,通稱為 K1,這代有 4 個小型號,筆者不列舉了,也因為年份是戰前,也所以稱為 Pre-War Baby Rolleiflex 4 x 4。

筆者這次分享的,是戰後版本,年份為 1957 ~ 1968,也分成 2 個小版本,於 1963 年之前的,是灰色,亦是最常見版本,通稱為 K5,產量約 62250 部。1963 年後推出的,是黑色版本,稱為 K5 Black,產量只有約 4930( 一般說法是不足 5000 ),易手價當然是較高一點。

 

當然除了要分戰前戰後版本之外,最大分別還是鏡頭和機能。

戰前版本一律都是 Zeiss Jena 亦即是蔡施鏡頭。過片也是最早期的透過紅窗讀數自行過片,沒有 Auto Stop 的功能,亦即你如果一直捲片的話,是可以一口氣的捲起一整卷菲林。

戰後版本一律都是 Schneider 的 Xenar,亦即是施耐德的鏡頭,筆者的這台鏡頭是 60mm f3.5 135 格式等效 ( 水平 )大約是接近標準鏡頭的 53mm。沒有紅窗,有讀數錶,也有 Auto Stop 功能,捲到下一張就卡著,重點是有感應功能,上菲林時能測出菲林的膠卷頭位置,從而開始啟動讀數錶。

關於這個感應功能,正是麻煩之處,因為如果測不到菲林頭的位置的話,菲林可以一直捲到尾,讀數錶也不會轉動,也因為取消了紅窗的設計,無法在正常拍攝下得知菲林捲動了多少。

筆者做了一個列表,即用原生 127 菲林的情況下,上好菲林之後,慢慢的6 圈左右,應該會聽到「 咔 」的一聲,代表成功了。

 

下圖 : 筆者的捲動計算依此為準,兩個箭頭在轉角位置下,關上倉門。

dcf-travel-img-41286

下圖: 筆者的測試結果。

dcf-travel-img-41283

 

但如果不成功的話,請在黑房 / 黑布袋內退出並捲回菲林( 如果在街上的話,可以直接捲到尾,正常取出,回家後再處理 ),輕輕的把菲林頭的邊角位置推起,使其微微向外彎出,不緊貼在紙上,這樣比較能觸發感應器。

這個實際測出來的表,也有其實際用途,正常情況下使用原生 127 菲林,是不需要去記的,但如果用的是非原生菲林,因為第 12 張之後,讀數錶就無法處理。

筆者有看過 YouTube 介紹,由第 12 張過片去第 13 張,大約捲 3/4 圈左右,這個說法是合理的,因為過片的卷軸圓周大小增加了,所以過片時,要捲動的幅度是越來越少,而之後的又捲多少呢?片中未有明確答案,但這次筆者想先分享,是原生 127 菲林的應用,就先打住啦,謝謝。

 

說過了種種麻煩事,127 菲林很難找,也很貴,底片沖掃很麻煩,也可能要自行從 120 菲林剪裁,上片也有小技巧,如果到此,讀者們對此機,還感興趣的話,相信其小巧精緻的外觀,和雙鏡加上腰平取景的造型,不無關係。

筆者要讚這台機的地方,造功其實相當好,筆者擁有的 Rolleiflex 120 TLR,有戰前 1930s 的 Rolleicord Art Deco,有 1950s 至 1960s 的 Rolleiflex 3.5TRolleiflex 2.8F,如果機身有快門保險設定的話,多少是有點煩人,特別如 Rolleiflex 3.5T 的設計,那個保險扣,本來就很會因應地心吸力而自動鎖上。

這台 Baby Rolleiflex ( K5 ) 卻很體貼的,取景器的蓋關上時,快門不能觸發,把取景器的蓋打開,就是解鎖了。這個設計,確實是同廠的 120 機種也沒有,是筆者很讚嘆的一個設計。

筆者認為此機的完成度,是非常之高,有自動測算菲林位置功能,有 Auto Stop,有菲林計算顯示,有體貼而實用的快門鎖功能,當然也具備自拍倒數功能,和閃光燈觸發等等( 雖然就是沒有重曝 - Double Exposure 功能  )。

 

 

關於 127 底片掃描:

由於,店家不提供 127 底片掃描,這次分享,需要使用自家掃描器啦,型號是 EPSON V800,筆者有寫過一篇相關文章

這款掃描器,是針對底片而設,有背光燈,從上而下的照向底片。起初筆者認為,掃描 127 底片並不困難,不就是直接放上去吧?

後來發現,掃描底片,是需要同時使用官方的底片夾,筆者估計夾的底部有記號,當進行掃描時,會進行辨認,無奈官方設計,只有 135 / 120 / 4X5 等大小,對於彎彎曲曲的 127 底片,沒有合適大小的夾作固定,效果很差。

筆者反覆測試,用了如下的方法。

 

下圖一: 找一塊透明硬膠片,筆者選用了一個相片架,這款是在「 無良印品 」買得到的,筆者早兩年有購物禮卷,免費換了 5 個。

dcf-travel-img-41391

下圖二:把一片硬膠片,直接壓在 127 底片上,筆者認為這個方法,效果應該是最好的,掃描器由底部讀取圖像,底片與掃描器鏡頭之間沒有其他雜質,也因為硬膠片整片壓在上方,能使其非常貼服,筆直的進行掃描,筆者認為,這個方法,最壞情況,也只是減弱了背光燈的強度吧? 但如果只是如此設定的話,筆者經多次測試,也是掃不到底片的。

dcf-travel-img-41393

下圖三: 把原廠 120 底片夾再壓上去吧,記得對好原有的位置,你會發現底片夾因為硬膠片的厚度,而被抬高了一點點,但經實際測試,是可用的。雖然,掃描器軟件還是未能準確的,辨認得到每張相片,所以要人手選取相片範圍了。

dcf-travel-img-41392

 

 

關於攝影 :

 

以下分享的作品,因店家未能安排掃描服務,都是筆者自行掃描的,有後制加工,旨在令相片更加貼近正片的實際光暗和色彩表現。 

 

相機使用: Baby Rolleiflex ( K5 )

鏡頭: Schneidar Xenar 60mm F3.5 ( 135 格式水平等效大約 53mm )

菲林: RERAchrome 100 ( 127 film ) 

這次分享,很明顯的菲林受潮了,筆者認為太冷門的菲林,可能積存在店家太久,這筒菲林本身也過期兩個月左右 ...... 

 

作為一篇分享文章,好的,不好的,也分享一下吧 ......

dcf-travel-img-41394

dcf-travel-img-41395

dcf-travel-img-41396

dcf-travel-img-41397

dcf-travel-img-41398

 

後記:

由於文章篇幅太長,就此打住了,如果再有 4 x 4 的菲林作品分享,就開另一篇吧,謝謝 !

 

 

椒絲腐乳西瓜 的其它文章
如何証明自己正在進步? 椒絲腐乳西瓜 .4 月 26 日   前言: 攝影其實跟做人的道理是一樣,你的性格想法如何,也很決定性的影響一生,世人常說的一個道理:「 性格決定命運 」。 例如在職場上,你進了一間大公司,無可否認的,對你的職場價值是有一定提升,你的... (繼續閱讀)
新手入門 : 審美觀 vs 大衆化 椒絲腐乳西瓜 .4 月 11 日   前言: 這篇文章分享,個人覺得是有點挑戰性,但也希望為新手朋友們在思考上有所幫助。 在筆者學習攝影之初,香港攝影班風氣很盛,可能當時的攝影世界,正從菲林轉成數碼,在大家心目中都覺得,門檻低了,大... (繼續閱讀)
GR 遊 : 鈴鹿賽車場 / 吉卜力公園之旅 椒絲腐乳西瓜 .4 月 10 日 前言: 筆者一直說,在日本拍照,實在沒多少張滿意作品,日本可能是其中一個對攝影愛好者最不友善的地方,很多地方,免費的,收費的,都會跟你說,不准拍照。 這篇文章分享,建基於對器材的選擇和心得,也為大家... (繼續閱讀)
控制器材 / 被器材控制 椒絲腐乳西瓜   最近看過一名 YouTuber,自費購入一台相機之後,把這台相機評價得一文不值,筆者有感而發,有此一文。 先暫時不說,公開批評某家公司的產品,是否有其目的,對於一衆攝影愛好者而言,實在是毫無得著;如果要...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淺談女像拍攝,技巧以外的事(一) 椒絲腐乳西瓜 因公務繁忙,也有一段時間沒更新,一些早早想好的文章主題,看來也要開始動筆,先感謝各位讀者大駕光臨。 早兩星期,筆者有看過一段 YouTube 影片,片頭的女像在「 壓光 」這個打燈技巧之下,看起來有點老,言而... (繼續閱讀)
為何我很少街拍 : 附台北旅遊分享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今年 5 月,走了一轉台灣,因為少說也有兩三年沒出國了,目的地其實並不十分重要,能夠出出去就好。 作品是為 Ricoh GR III 作品,筆者只有變更相片大小,以方便上傳,相片沒有後制。   正文: 說到... (繼續閱讀)
淺談人像攝影 : 街頭拍攝 vs 影樓 椒絲腐乳西瓜 很久沒有更新,感謝還在有看的讀者們。 今年終於有機會外遊了,5 月份的台北之旅,一半時間是人像外影,一半時間是參加當地一日團,儘管拍攝作品還不是很滿意,但難得到外地走一走,感覺也很良好。 台北給我的... (繼續閱讀)
中片幅分享 : 支鏡唔 sharp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曾經寫過關於「 黑柔焦 」濾鏡(  Black Mist  ) 的使用分享,當時也有表明,買的是 77mm 口徑濾鏡,本打算配合 GFX 中片幅鏡頭使用。一轉眼,也原來已經是一年多之前的分享。   正文: 最近一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