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若然拍攝條件並不理想,要拍出好照片,除了依靠感性直覺之外,還需要理性的選擇、組織、分析,以至判斷。本回集中談談選擇。
選擇,驟聽起來並不複雜,不就是在多於一種選擇的情況下,選出其中一種吧。其實並非如此。以買生果為例,從萌生購買念頭開始,到買到一份四個鴨梨為止,其間可能有一連串不同層次,不同種類的選擇。
一開始,買甚麼生果?未定,睇下先。去邊度睇?街市還是超市。街市?樓下嗰間貴啲的高檔啲,隔離屋邨街市平啲抵食啲。去到屋邨街市,又有幾檔揀。揀咗一檔睇落生果新鮮啲。橙,廿蚊三個;富士蘋果廿蚊四個;同樣四個,鴨梨只需十皮。好!就買鴨梨;又平又爽又清熱。咦?呢檔仲可以俾八達通。
以上過程其實好貼地寫實,絕冇簡單複雜化,只不過平時大家不大在意。
回歸攝影,面對景物,同樣有可能需要作出類似的多層多種選擇。表現線條?表現色彩?強調光感?光照似乎唔夠強勁。特寫,可以嗎?荷花唔夠靚?對焦塊葉,失焦朵花吧。唔係喎,倒影都幾好吖,係咪有少少漣漪好啲? ……
拍攝當下,器材、光線、有風冇風、主角配角 ……,M 種因素,N 種組合,P 種構思,Q 種選擇…。如此情況下,能否作出適當的,以至不落巢臼的選擇,關鍵在於閣下掌握拍攝招式的多寡;招式多,選擇自然更多。
然而選擇並非愈多愈好。選擇太多,會導至選擇困難,選擇不得其法,容易流於亂石投林。荷塘中的景物既多且密也亂,那該如何入手?類似的情況下,小弟取景大都是從尋找規律開始,選擇規律作結。換言之,在未有明確演繹方向之前,首先尋找可供選擇的規律。規律,就是選擇中的選擇。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以下用幾個亂中求序的例子,說明一下如何尋找,以至營造規律。當中離不開兩個基本方法:一、分區整理;二、尋求統一。
先來【圖1】。荷花並不漂亮,卻非常適用於說明規律如何構成。首先,畫面呈現出明顯的亮度區域;右上暗、中間亮、左下暗。錦上添花,亮度區域劃分與形體分佈大致配合;右上暗區是一堆直斜荷莖,中間亮區是楕圓的浮葉;呈現出統一性。錦上再添花,荷花倒臥的方向,與亮區浮葉的流向吻合,加強了畫面從左上往右下流動的態勢。明暗分區、形狀分佈、流動態勢,畫面中的視覺形體,多方面展現出規律。
【圖1】
看過圖【圖1】,便不難分析【圖2】如何展現規律。貼士:明暗區域、形狀特徵、流動態勢;三者仍是構成畫面規律的要素。
【圖2】
相比前面兩者,【圖3A】形狀上的統一性相對遜色。然而明暗與形體組成的區域,以及斜向流動的態勢同樣有跡可尋。能夠如此絕不出奇,因為是取景時刻意安排的。縱使我們不能改變場景中被攝物的位置,但可以選取適當的取景方法,從而改變它們在畫面中的位置安排。
【圖3A】 / 【圖3B】
再看【圖4】。留意的右下方漣漪的存在,完整了一個由左上至右下,以不同形體排列而成的組合;與左下及右上方的形體分佈配合,從而展現出更明顯的規律及態勢。可以告訢大家,這漣漪是拍攝時刻意守候捕捉的,為的就是呈現上述的效果。
【圖4】
再來一組【圖5A】與【圖5B】兩圖比較。同一景觀,稍為不同的取景。兩者比較,相信大部份人會選擇【圖5A】。最基本的原因,是【圖5B】看起來比較凌亂。雖然兩者都不難看出區域劃分,然而除此之外,無論物體的形狀、態勢的方向,在統一性方面【圖5A】都比【圖5B】優勝。
【圖5A】
【圖5B】
框選適當的範圍展現規率,是個有趣的技巧。要明白箇中道理,不妨想想超市的貨品陳列。聚焦一件貨品,沒規律可言。擴大範圍,可以框出相同的貨品類別,然而範圍再擴大,框選出非我族類,便有可能削弱統一性,繼而破壞規律。
相關文章 -
生意淡薄,忽然好學【兼讀荷攝。序】
生意淡薄,忽然好學【兼讀荷攝。一、地點 & 器材】
生意淡薄,忽然好學【兼讀荷攝。二、平亂有道】
夏荷小記。煩人密語
影錯荷花會錯意
攝光寫影 -
www.pageposer.com.hk
www.facebook.com/pagep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