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秋日黃昏,行過路過,相機在手,就在城門河安景街公園的岸邊拍了一會。
那景致,或許在大部份人眼中,可觀指數充其量只是普普通通,但在小弟眼裡,則屬「鄰家女孩」級別。甚麼意思?即係熟口熟面,平易親切、清純可愛。照片中樸實無華的美感,使我聯想到一首真摯動人的好歌。
《外面的世界》
短片由五幅照片組合剪輯而成。回顧拍攝過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每當夕陽西沉時候 ...... 拍攝要快!不單只操作要快,思考應變同樣要快。以下將照片按拍攝時序列出,配合分享當下取景選材的思考過程:
照片1 - 17:37:12
左上天空的一片雲朵,色彩雖不很美,也不算太差,然而位置及形態並不理想,索性使其失焦,改為對焦岸邊的簕杜鹃。

照片2 - 17:37:56
沿河前行,改變拍攝位置,為的是使那片略有睇頭的雲彩,靠向畫面的中央,從塔樓的背後「走」出來。24~120mm 半天崖鏡盡 zoom 長焦端,收納一客塔樓配雲彩。

照片3 - 17:39:28 & 照片4 - 17:39:34
陽光漸弱,雲彩失色,將鏡頭移向右方,取景重點改為被餘輝染作橙紅的天空與水面,刻意捕捉緩緩漂過的獨目舟豐富畫面。保留右方失焦的簕杜鹃,既可增添畫面深度,亦有助視線引導至中央景物。拍過這兩幅之後,碌手機,等運到。


照片5 - 18:05:02
大片的雲朵散去,餘下細片瑣碎的不成氣候,卻迎來了魔幻色彩、閃爍燈光。靚!採用廣角拍攝,既可以拍出大幅的冷暖色彩對比,亦能加強穹蒼底下,都市落入暮色之中的感覺。此時天色已相當昏暗,沒有帶備三腳架,將背囊放到岸邊矮牆,相機擱於其上,幫助穩定手持拍攝。

於小弟而言,黃昏日落景致是流動的,變化多端的。當中雲彩的位置、色彩、形態,更是難以捉摸,然而卻是影響畫面構圖的重要元素。拍攝類似的題材,人們很多時只留意心目中早已設定的主角,甚麼火燒雲、鹹蛋黃、耶穌光 ...... 諸如此類,卻忽略了主角以外,存在各式各樣的干擾與配襯;拍攝時既不迴避,也不利用,忘記了整體畫面呈現的「美感」才是最重要。
「美感」加上引號,因為說的不是單純視覺上的美,而是涵義更廣、層次更高的,讓人為之感動的美。小弟研習攝影,就是希望透過鑽研、學習,掌握如何在某個平凡的時刻、尋常的情境之中,尋找、發現、描繪、刻劃當中的美麗與感動。
相關文章 -
風景小品 ─ DeepSeek 對話錄
萬物有情,末本重置 @ 草根散記
50mm 夜。小品
蒙古烤肉 @ 草根散記
RS 濾鏡 @ 馬灣舊村
夜靜 @ 水鄉大澳
塱原,more than 打雀天堂
攝光寫影 -
www.pageposer.com.hk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