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5 月 16 日 (星期四) 
分享至 facebook

在 Nikon 發展鏡頭的歷史中,微距鏡(Micro Lens)可謂舉足輕重。由 1956 年起,已有為Nikon的旁軸鏡頭推出以 55mm 為焦段的微距鏡。由 1961 年則開始推出對應 F 接環的類型,中間也經歷過一些微調與演進,例如 1979 年,光圈進一步加大至 f/2.8,1986 首次出現自動對焦。直至 1989 年,首支以 60mm 焦的微距鏡頭終於出現,而最新版本的 AF-S Micro NIKKOR 60mm f/2.8G ED 則是 2008 年才推出。新舊設計相隔幾乎 20 年,整個新設計亦作出全面改進。標準微距鏡的改版次數的和一般標準鏡可謂不相伯仲,其產量亦相當龐大,單是 55mm f/2.8 AI-s Micro-NIKKOR 約達 60 萬支,而 60mm f/2.8 Micro-NIKKOR AF/AF-D 合共也有約 40 萬支,反映在用家心目中的常用和實用程度。

備有對焦距離顯示窗,最短對焦距離僅 0.185m。
支援寧靜波動馬達、內對焦、非球面鏡、超低色散鏡片及納米結晶鍍膜於一身,對比上代可謂大躍進。
鏡後組為固定密封設計,可減少入塵機會。

標準微距鏡的用處,最常見莫過於商品攝影,例如體積細小的珠寶首飾,又或收藏家要拍攝錢幣或郵票等。而AF-S Micro NIKKOR 60mm f/2.8G ED 在最近對焦距離下,可拍出 1:1 的放大率,最適合盡量利用感光元件的面積以紀錄物件的細節。其光圈值可於 f/2.8-32 之間調校,以一支標準鏡焦段的鏡頭來說,在景深控制上有相當充裕的空間,特別近攝時需要焦點與背景同時保持清晰的情況下,廣闊範圍的光圈調校實在非常有用。鏡組設計方面,新一代版本明顯加強,多達 9 組 12 片,當中包括兩片非球面鏡,幫助修正影像的邊緣像差,另有一片 ED 超低色散鏡片增強影像的清晰度。其中一片鏡片鍍有鈉米鍍膜,增強抗眩光的能力。對焦系統採用了 SWM 寧靜波動馬達及內對焦設計,對焦更快更靜之餘,還可以減少入塵機會。

除拍攝商品之外,60mm micro 也可謂創意攝影的重要工具,特別是發掘一些肉眼難以看得清的細節,例如刻意拍攝一兩厘米大的物件,放大後會比正常距離觀看產生一種有趣的抽離感;又或拍攝僅幾毫米大小的符號、圖案或小水滴,可看到不少細節,很適合變成素材,應用於一些平面設計的範疇上;而正常的距離下抓拍,由於可貼近物件拍攝,容易製造淺景深,加上九片圓形光圈葉製造的圓渾散景,令一張平凡相片增加更多想像空間。AF-S Micro NIKKOR 60mm f/2.8G ED 如用 DX 格式 DLSR 身上,可當成 90mm 等效焦距使用,與 105mm micro 的用途接近,也可當成特寫中長焦鏡如人像等,用途同樣廣範。

ISO 400、f/13、1/125s
ISO 400、f/13、1/125s
ISO 200、f/6.3、1/160s
ISO 800、f/5.6、1/125s
ISO 1600、f/5、1/30s
ISO 400、f/18、1/200s
(資料由客戶提供)
其他 Nikon 鏡頭專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