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1 秒手持超極限!Canon EF 16-35mm F4L IS USM 小三元新貴測試

文、攝:Mic

對於高性價比的 EF-S 10-18mm f/4.5-5.6 IS STM,高階用家可能看不上眼,但 EF 16-35mm F4L IS USM 的出現,就絕對成功挑起不少有要求用家的入手意欲。新鏡雖然沒擁有鏡皇級的 f/2.8 恆定光圈,不過就加入了令人期待的 IS 防震功能,廠方並特別強調 EF 16-35mm F4L IS USM 成像表現的提升,難怪甫推出,市場反應已相當熱烈。

IS 防震、f/2.8 大光圈怎樣選?

對於 Canon 全片幅用家來講,以往要從原廠選擇一支超廣角變焦鏡可謂相當輕鬆,預算有限的,可直接選擇最經濟 "L" 鏡之一的 EF 17-40mm f/4L USM,而有更高要求又能力許可的話,就簡單直接入手過萬的 EF 16-35mm f/2.8L II USM。「自動」縮窄大家的考慮範圍某程度是好,不過作為用家,當然希望會有更多選擇,而最新 EF 16-35mm F4L IS USM 的加入,便終於改寫了以上局面。

EF 16-35mm F4L IS USM 無論定位,以至是 HK$9,080 的定價,都介乎 EF 17-40mm f/4L USMEF 16-35mm f/2.8L II USM 之間,不過對於部份打算從 EF 17-40mm f/4L USM 升級的用家來說,卻落入了選擇 IS 防震,還是多花數千入手 f/2.8 鏡皇一步到位的迷思。當然,答案難以一概而論,先不談質素上的分野,以主要拍攝風景、建築等較為靜態的題材為例,個人便偏向選擇設有防震的 EF 16-35mm F4L IS USM,起碼沒有腳架隨身時,手持亦可穩定拍攝室內甚至是瀑布流水等效果。至於擁有恆定 f/2.8 光圈的 EF 16-35mm f/2.8L II USM,似乎就更適合新聞、紀實一類的用途,例如要拍攝示威衝突場面,相機於同一感光設定下,EF 16-35mm f/2.8L II USM 以最大光圈便可提供快一級的快門速度以凝固動作,而結果可能會是清晰跟模糊的分別。

一貫 L 鏡造工、比同級更輕

作為 L 鏡的最新成員,EF 16-35mm F4L IS USM 造工上固然可達到可靠、耐用等標準,而從設計上,亦可看出新鏡稍稍作出更新,外形有別於 EF 17-40mm f/4L USMEF 16-35mm f/2.8L II USM 的顯著前闊後窄,反而更接近標準變焦的 EF 24-70mm f2.8L II USM。加入了 IS 防震後,無可否認 EF 16-35mm F4L IS USM 重量上是比 EF 17-40mm f/4.0L USM 有所增加,不過比較同級的 Nikon AF-S Nikkor 16-35mm f/4G ED VR,鏡頭於尺寸及重量上便都更有優勢(615g vs 680g / 83 x 113 mm vs 82.5 x 125 mm)。鏡頭另一方面並沿用了 77mm 的濾鏡口徑,由 EF 17-40mm f/4L USM 升級的用家,可不用考慮要另買 UV、CPL 濾鏡等問題了。

於變焦期間,鏡頭前組會於鏡筒內移動。 鏡組會於約 24mm 位置縮至最入。
於變焦期間,鏡頭前組會於鏡筒內移動。 鏡組會於約 24mm 位置縮至最入。
EF 16-35mm F4L IS USM 是 Canon 首支內置 IS 防震的全片幅超廣角變焦鏡頭。 變焦環於鏡身後方。
EF 16-35mm F4L IS USM 是 Canon 首支內置 IS 防震的全片幅超廣角變焦鏡頭。 變焦環於鏡身後方。
手動對焦環相當寬闊,並可支援 FTM 全時手動對焦。 最近對焦距離為 0.28m。
手動對焦環相當寬闊,並可支援 FTM 全時手動對焦。 最近對焦距離為 0.28m。
鏡身採用防塵防水滴設計,不過要留意的是,密封要加裝濾鏡才算完成。 強有一個花形的 EW-82 遮光罩。
鏡身採用防塵防水滴設計,不過要留意的是,密封要加裝濾鏡才算完成。 強有一個花形的 EW-82 遮光罩。
鏡頭於日本製造。
鏡頭於日本製造。

為 Canon 超廣角平反

攝影界過去一向都有一種講法,就是 Canon 專長開發長焦鏡,而 Nikon 於廣角的領域表現則較為突出。可能為了改變大家這種印象,Canon 今次於 EF 16-35mm F4L IS USM 上,除了 IS 另一強調的便是質素上的提升。鏡頭於 12 組 16 片的結構中,便用採用了 3 片非球面及 2 片低色散鏡片,非球面鏡中有 2 片為 GMo 玻璃鑄模雙面非球面鏡片,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善邊緣影像質素。

從測試中,EF 16-35mm F4L IS USM 的表現的確叫人另眼相看,特別是邊角畫質,難得是全開 f/4.0 光圈下已有相當質素,一掃前作 EF 17-40mm f/4L USM 全開邊緣鬆散的情況,值得一讚是鏡頭於色邊及光斑的控制亦見水準,合乎大家對 L 鏡表現的期望。超廣角鏡頭無可避免的變形及四角失光等「不完美」在 EF 16-35mm F4L IS USM 身上亦算是得到不俗的控制,當中鏡頭於 16mm、35mm 的暗角於略為收細 1-2 級光圈下已有相當改善,至於要徹底消除超廣角端的桶狀變形,最好的方法可能便是透過後期修正了。

相比 EF 17-40mm f/4L USMEF 16-35mm F2.8L II USM 的 7 片光圈葉設計,今次 EF 16-35mm F4L IS USM 用了更多的 9 片光圈葉,因而收細光圈下,點狀光源的星芒數目亦由 14 道增至 18 道,是否更漂亮?就可說是見仁見智了。(星芒的形成與繞射現象有關,而星芒數目就取決光圈葉的多寡,單數光圈葉的星芒數目為光圈葉數量的 2 倍,而雙數光圈葉星芒數目雖然仍為 2 倍,不過於星芒重疊,因此看上去星芒數目跟光圈葉數目相同,舉例 8 片光圈葉設計的第一代 EF 24-70mm f2.8L USM,星芒數量便為 8 道)

沿用 77mm 的濾鏡口徑。
沿用 77mm 的濾鏡口徑。
12 組 16 片的設計中,鏡頭用上了兩片玻璃雙面非球面鏡,主要目的是改善邊緣影像質素。
12 組 16 片的設計中,鏡頭用上了兩片玻璃雙面非球面鏡,主要目的是改善邊緣影像質素。
鏡頭於 12 組 16 片的設計用上 3 片非球面鏡片(當中 1 片為大口徑的 GMo(Glass-Molded)非球面鏡)及 2 片 UD 鏡片。
鏡頭的 MTF 圖表。

暗角測試(對焦至無限遠)

16mm

f/4.0 f/5.6
f/4.0 f/5.6
f/8.0 f/11
f/8.0 f/11


35mm

f/4.0 f/5.6
f/4.0 f/5.6
f/8.0 f/11
f/8.0 f/11

色差測試

ISO 100、f/4.0、1/80s
ISO 100、f/4.0、1/80s

鏡頭變形測試

16mm
35mm

逆光拍攝測試(16mm 端)

ISO 200、f/4.0、1/4s
ISO 200、f/4.0、1/4s

下一頁為防震效能實戰、星芒及實拍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對於許多手機愛好者而言,相較於當今千篇一律的全螢幕智慧型手機,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時代的產品設計反而更具特色。近日 Samsung 流出一款...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今年 2025 高級視聽展相當精彩,不少品牌都將開發經年的旗艦級耳機推出。我們亦留意到耳機單元設計、耳機線材選擇、定製耳機市場萎縮及傳統耳機品牌...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近日英國迎來今年第三次熱浪,雖然最高氣溫仍未衝破 2022 年 7 月 19 日的攝氏 40.3 度記錄,但是今年英國雨量又出奇地偏少,降雨量創下自 1976 年... (繼續閱讀)
15 小時前
Peak Design 平時出新色,就相當低調,不過品牌剛剛破例,一口氣推出 Ocean、Eclipse、Kelp、Ibis 四種全新配色,涵蓋背囊、單肩袋、小包、相機帶、...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Tesla Model Y 長軸版(Model Y L)官宣會在中國推出後,便一直有指這款 6 座車型會到歐美等到市場。雖然 Tesla 至今依然沉默,可是行動最實際,Mo...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自 Meta 推出 Meta Wayfarer Smart Glasses 掀起智能眼鏡熱潮以來,香港市場一直受限於平行進口導致功能與軟件支援不完善。不過近期 Rokid 正式宣佈...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德國電影設備巨頭 ARRI 近期陷入動盪局面,一方面推出全新 Alexa 35 Xtreme 電影攝影機展現技術實力,另一方面卻傳出可能出售股權的消息,引發業界... (繼續閱讀)
1 日前
備受矚目的史上最薄 iPhone 機型 ─ iPhone 17 Air,預計將於今年 9 月正式亮相。最新流出的外型與規格資訊,讓消費者在發表前能先睹為快這款產品的... (繼續閱讀)
1 日前
國際權威攝影評測機構 DxOMark 最新公布 HUAWEI Pura 80 Ultra 的測試結果,這款旗艦手機以總分 175 分的優異表現榮登榜首... (繼續閱讀)
1 日前
根據日本網站 asobinet 最新曝光的專利文件顯示,Fujifilm 於 2024 年 1 月 30 日提交了兩款廣角鏡頭專利申請(公開編號 P2025117248,公開日期 20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