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 mic:「副廠有力挑戰原廠!」- Canon 35mm f/2 IS vs Tamron 35mm f/1.8 VC

近攝能力比較

(以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拍攝)

EF 35mm f/2 IS USM
SP 35mm F1.8 Di VC USD

SP 35mm F1.8 Di VC USD 以同級中最近的 0.2 米對焦(EF 35mm f/2 IS USM 為 0.24 米),於近攝性能上顯然有優勢。利用 1:2.5 的放大率,鏡頭特寫能力明顯較高,而值得一提的是,兩鏡於最近距離的拍攝中,解像亦未有發現下降,跟採用浮動鏡組設計應有一定關係。

逆光拍攝測試

EF 35mm f/2 IS USM SP 35mm F1.8 Di VC USD
N/A
f/1.8
f/2.0
f/2.8
f/4.0

用上新的鍍膜技術,兩鏡面對光線直射時都有相當不俗的處理,畫面未有出現明顯的光斑及鬼影,除非在極端環境,個人認為遮光罩未必一定要隨身。

暗角表現測試

EF 35mm f/2 IS USM SP 35mm F1.8 Di VC USD
N/A
f/1.8
f/2.0
f/2.8
f/4.0
f/5.6
f/8.0

大光圈鏡頭無可避免的就是四角失光,EF 35mm f/2 IS USMSP 35mm F1.8 Di VC USD 或多或少亦有同樣問題,不過程度上就以 EF 35mm f/2 IS USM 較為嚴重。SP 35mm F1.8 Di VC USD 只需略收光圈至 f/2.8,情況已大為減輕,而 EF 35mm f/2 IS USM 則要收至 f/4.0。不過話說回頭,不少人視大光圈鏡頭的失光為特色之一,以人像拍攝為例,有時候便更有利突出主體。

總結

一輪比試下,可見副廠只能強調性價比的時代已完,Tamron SP 35mm F1.8 Di VC USD 除了質素上有不下於 Canon EF 35mm f/2 IS USM 的表現,甚至鏡身設計及近攝性能等方面更超越了原廠,不能不說,Tamron 今次的 New SP 系統的確甚有野心。不過,原廠始終有的是經驗,於 AF 及防震性質方面,還是 EF 35mm f/2 IS USM 比較優勝,以防震為例,個人感覺 IS 與 VC 性能最少有 1 級安全快門之差,以兩支鏡頭差不多價位來看(SP 35mm F1.8 Di VC USDEF 35mm f/2 IS USM 定價分別為 HK$4,980 及 HK$5,180),大家要考慮的除了性能,可能就是略大光圈跟更強防震到底何者更加重要了。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2 日前
八達通 PayPay 二維碼支付服務正式推出,讓用戶到日本旅遊時,可以透過八達通 App 使用綁定的八達通卡與八達通銀包進行付款。這次我們特別到東京,... (繼續閱讀)
2 日前
撇開 e 系列 iPhone,標準型號的 iPhone 近年都是以高性價比作為主要賣點。新一代的 iPhone 17 維持了與上代 iPhone 16 相同的 HK$6,899 起定價,卻... (繼續閱讀)
3 日前
Kodak 近年不單在菲林市場重拾光彩,也積極以「懷舊」為品牌語言,與不同潮流品牌合作,將原來菲林製造商這個金漆招牌化身成時尚符號。今次 Kodak ... (繼續閱讀)
3 日前
中秋佳節來襲,謝飛和都生直擊今年黃大仙祠中秋綵燈,以 FUJIFILM X-E5 套裝與 X100VI 直球對決,來個漢服人像實拍。兩部規格相近的相機,在細節上... (繼續閱讀)
3 日前
八達通昨日宣佈與日本支付平台 PayPay 合作,今後用戶可在八達通 App 內透過八達通錢包或綁定的手機八達通卡進行 PayPay 付款。相信大家對於這項合... (繼續閱讀)
4 日前
HONOR 第三間體驗店座落於將軍澳東港城,由即日起至 10 月 5 日,一連三日推出「快閃 3 重賞」禮遇。消費者只要在活動期間於將軍澳體驗店(東港城)... (繼續閱讀)
4 日前
近年來,大片幅(Large Format)拍攝風潮席捲電影產業,成為推動技術創新的重要動力。在這股趨勢下,Fujifilm 憑藉其 GFX 系列中片幅相機的市場基礎... (繼續閱讀)
4 日前
在低於 10 吋的小尺寸平板市場中,Apple iPad mini 長期以來一枝獨秀,無論是設計、流暢度還是應用程式生態都幾乎沒有對手。不過這次小米正式推出全... (繼續閱讀)
4 日前
隨着更多港人喜歡外遊,不少人都會關心海外上網體驗是否足夠流暢。香港電訊最近就宣布,旗下的 CSL Mobile 正式推出「黃金漫遊」服務,並結合全新的... (繼續閱讀)
4 日前
Suzuki 旗下的小型跨界車 XBee 近日推出中期改款,目標是全面提升競爭力。新款 XBee 換上了更現代、更銳利的外觀設計,並升級了車內科技,同時保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