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 mic:「副廠有力挑戰原廠!」- Canon 35mm f/2 IS vs Tamron 35mm f/1.8 VC

近攝能力比較

(以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拍攝)

EF 35mm f/2 IS USM
SP 35mm F1.8 Di VC USD

SP 35mm F1.8 Di VC USD 以同級中最近的 0.2 米對焦(EF 35mm f/2 IS USM 為 0.24 米),於近攝性能上顯然有優勢。利用 1:2.5 的放大率,鏡頭特寫能力明顯較高,而值得一提的是,兩鏡於最近距離的拍攝中,解像亦未有發現下降,跟採用浮動鏡組設計應有一定關係。

逆光拍攝測試

EF 35mm f/2 IS USM SP 35mm F1.8 Di VC USD
N/A
f/1.8
f/2.0
f/2.8
f/4.0

用上新的鍍膜技術,兩鏡面對光線直射時都有相當不俗的處理,畫面未有出現明顯的光斑及鬼影,除非在極端環境,個人認為遮光罩未必一定要隨身。

暗角表現測試

EF 35mm f/2 IS USM SP 35mm F1.8 Di VC USD
N/A
f/1.8
f/2.0
f/2.8
f/4.0
f/5.6
f/8.0

大光圈鏡頭無可避免的就是四角失光,EF 35mm f/2 IS USMSP 35mm F1.8 Di VC USD 或多或少亦有同樣問題,不過程度上就以 EF 35mm f/2 IS USM 較為嚴重。SP 35mm F1.8 Di VC USD 只需略收光圈至 f/2.8,情況已大為減輕,而 EF 35mm f/2 IS USM 則要收至 f/4.0。不過話說回頭,不少人視大光圈鏡頭的失光為特色之一,以人像拍攝為例,有時候便更有利突出主體。

總結

一輪比試下,可見副廠只能強調性價比的時代已完,Tamron SP 35mm F1.8 Di VC USD 除了質素上有不下於 Canon EF 35mm f/2 IS USM 的表現,甚至鏡身設計及近攝性能等方面更超越了原廠,不能不說,Tamron 今次的 New SP 系統的確甚有野心。不過,原廠始終有的是經驗,於 AF 及防震性質方面,還是 EF 35mm f/2 IS USM 比較優勝,以防震為例,個人感覺 IS 與 VC 性能最少有 1 級安全快門之差,以兩支鏡頭差不多價位來看(SP 35mm F1.8 Di VC USDEF 35mm f/2 IS USM 定價分別為 HK$4,980 及 HK$5,180),大家要考慮的除了性能,可能就是略大光圈跟更強防震到底何者更加重要了。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4 月 30 日
數碼攝影的方便,皆因成本低廉,也沒有 24/36 張的限制,加上可隨時調校感光度,已經令很多人忘記菲林年代「張張皆辛苦」的經歷。然而,近年菲林攝... (繼續閱讀)
4 月 29 日
在中國汽車市場不停內捲持續,在競爭白熱化情況下,多家車廠選擇退出或調整策略,德國豪華品牌 Porsche 也不例外。於 2025 年上海車展期間,Porsch... (繼續閱讀)
4 月 29 日
據傳將於 5 月 13 日發表的 Samsung 超薄旗艦 Galaxy S25 Edge,其加拿大市場定價資訊提前流出。 (繼續閱讀)
4 月 29 日
ECT 毅智科技近期引進的新銳音響品牌 VOLK Audio,其首款作品 ETOILE 以 HK$31,200 的定價進軍頂級入耳式耳機市場。這款由品牌主理人 Jack Vang 親... (繼續閱讀)
4 月 29 日
本月初傳出 Sigma 打算引入 200mm F1.8 大口徑遠攝定焦鏡頭,藉以撼動 Canon 自 1988 年發表 EF 200mm F1.8L USM 的地位。然而,似乎 F1.8 光圈這個... (繼續閱讀)
4 月 28 日
Viltrox 近年積極拓展其自動對焦鏡頭系列,高階有旗艦定位的 LAB 系列;中檔也有 Pro 系列鏡頭;而追求輕巧的,也有光圈細一點的 Air 系列,務求做... (繼續閱讀)
4 月 28 日
在上海車展正式登場的 Mazda EZ-60 再次成功,亮相僅 48 小時,即突破 10,060 張訂單,創下 Mazda 在中國市場的輝煌紀錄,被譽為品牌在當地最成功的... (繼續閱讀)
4 月 28 日
以準確預測 Apple 動向聞名的 Bloomberg 科技編輯 Mark Gurman 近日發表最新分析,指出 2027 年 iPhone 將迎來二十年來最大變革。 (繼續閱讀)
4 月 28 日
街拍可以捕捉到日常生活中最真實、自然的瞬間,而想要在平凡街角中找到充滿故事感的畫面,觀察力是關鍵。請各位看看 PeterPenn 對今次每月大獎「賞... (繼續閱讀)
4 月 28 日
《第 43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圓滿落幕,不說不知原來大會創作團隊為了達到最穩定的戶外直播效果、裝置便攜性以及系統兼容性,他們作出了一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