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 mic:「中片幅竟輕巧如 DSLR 」- 5 千萬像富士 GFX 50S 東瀛速測【影片更新】

文、攝:mic

無反向中片幅發展會否成為新趨勢?繼 Hasselblad 的 X1D 後, 富士去年 Photokina 公佈開發的 GFX 50S 亦終於正式登場,從 APS-C 直接跳過 135 格式 Full Frame,直接推出中片幅的 GFX 50S。到底 5,140 萬像的中片有多大威力?即看我們於日本京都的實地速測。

配合今次富士 "大政奉還" Back to Photography 的主題,發佈會特別於京都的古蹟二條城 Nijo Castle 內舉行。
發佈會由富士總裁古森重隆打開序幕。
主角當然是 GFX 50S。

對於不少人來說,中片幅數碼的印象可能仍停留在數碼機背,機身既笨重,操作上亦需要一定經驗。初次將富士 GFX 50S 拿於手中,其實真的有點不信手中的相機為中片幅,誇張點說,GFX 50S 的機身大小跟筆者所用的 DSLR 相差並不遠(只是機身略為厚一點)。GFX 50S 設計上有點似部加大版的 X-T2,機身轉盤,機背按鈕、Joystick 等佈局都甚有 X-T2 的風格,以直覺的操作方式,要上手其實要比想像中容易。GFX 50S 機背採用多角度 Touch LCD 設計,令人驚喜的是方式亦有如 X-T2 般採用 3 軸設計,除了上下角度,亦支援向右翻出以方便直度低角度拍攝,相機的 EVF 電子取景器另一方面亦可透過配接 EVF-TL1 (另購)對應垂直取景,只以 LCD 取景的話,則可直接將 EVF 電子取景拆除,讓用家可以有更大的彈性,進一步將機身輕量化。

跟 X-T2 一樣,GFX 50S 的多角度 LCD 同樣用了 3 軸式設計,以便用家於水平以及直度拍攝時,都可多角度取景。
用上類似單反的手柄設計,GFX 50S 無論是手感,以至是重量方面都極似單反。
機頂的 EVF 可以拆除,設計上算得上相當靈活。
369 萬像 EVF 為跟機附件之一,並不需要另購。

中片幅拍攝一向都屬於「慢功出細貨」,而配搭一支標準定焦 GF 63mm F2.8 R WR 試用中,相機對焦反應不及高階單反以至是自家的 X-T2 都可說是預期之內,但平心而論,相機的 AF 表現卻絕對不是遲鈍,面對反差足夠的主體,大部份情況仍算是一按即到。GFX 50S 的對焦系統採用了 Contrast AF 方式,多達 425 個的對焦點覆蓋了 8 成以上的畫面, 相機一共提供了 6 種對焦模式,利用機背的 Joystick ,用家可快速的切換對焦區域或對焦點位置。

相機擁有達 425 點 AF 感應。

AF 速度測試(單次中央一點對焦)

 

首次按下快門,發覺相機的快門震動只是比一般 APS-C 無反略大(主要因為更大的機械快門組件),然而相對內置反光鏡的 DSLR 來說,震動仍算輕微。不過說到相機的最強賣點,當然就是其配備的的一片中片幅 5,140 萬像 CMOS(43.8 x 32.9mm),以比 Full Frame 大 1.7 倍的感光尺寸,感光元件於最基本的像點拾光面積已有先天的優勢,以同樣是 5,140 萬像素比較 135 Full Frame 感光元件,分別便為 5.3 x 5.3μm 與 4.1 x 4.1μm。配以 X-Processor Pro 影像處理器,相機可拍攝 14bit RAW,一般感光度為 ISO 100-12800,擴展後更可推至 102400。有人可能會認為當中高階單反最高感光都有 ISO 102400 時,富士的 GFX 50S 並不夠進取,不過試玩之下,卻發覺相機強調的並不是一味追求規格數字,而是實際可用性,以 ISO 12800 為例拍攝模特兒放大 100% 細看,相片固然不是毫無雜訊,不過對於細節的保留卻絕對是另一層次,除非如 Sony A7S 般於解像方面作取捨,否則一般 135 Full Frame 機種要有如此水準,相信短期內是極難做到。

實際比較一下八達通,相信大家會對相機的中片幅感光尺寸會更有概念。
採用雙 SD 卡儲存。
NP-T125 專用鋰電一次充電可拍攝約 400 張相片。

現場試拍(由於所試的仍為工程樣本機,因此筆者只可透過相機的 LCD 初步觀看效果)

ISO 12800 拍攝、100% 放大
現場拍攝環境(相片並非由 GFX 50S 拍攝)

作為一部中片幅,GFX 50S 亦不是單單強調高畫質,功能上都可以與時並進,例如相機便內置有 Wi-Fi 供遙控拍攝或過相。另一值得留意是,相機並可對應 Full HD @ 30fps 的拍片,雖然並不是 4K,但以中片幅拍片,單是淺景深的營造,已非 Super 35mm,甚至是 Full Frame 可以比較吧。

配合 GFX 50S 所用的全新 G-Mount,富士方面並同時開發了多支鏡頭,率先推出的分別有 GF 63mm F2.8 R WR、 GF32-64mm F4R LM WR 及 GF 120mm F4 Macro,而稍後陸續推出的則有 GF23mm F4 R LM WR、GF110mm F2 與 GF45mm F2.8 R WR 共 6 支鏡頭。針對 Hasselblad 用家,廠方並特別推出了H-Mount 轉接環,接環可以對應鏡間快門及光圈先決模式,不過對焦方面就只可手動 MF 操作了。富士 GFX 50S 預計將於 2 月開賣,機身定價為 6,499 美元(約 HK$50,411),價錢上可謂相當有競爭力。

相機可另加直度手柄。
除了快門按鈕及指令轉輪,手柄背面亦設有 Joystick,方便 AF 點切換。
率先配合推出的分別有 GF 63mm F2.8 R WR、 GF32-64mm F4R LM WR 及 GF 120mm F4 Macro,GF23mm F4 R LM WR、GF110mm F2 預計於 2017 年年中推出,至於 GF45mm F2.8 R WR,則預計要於年底才出現。

主要菜單

相機的像素高達 5140 萬。 支援 14bit Raw 拍攝。
新增的 Color Chrome Effect 功能特別對於如花卉等單一色彩的主體時,可對飽和度作出額外的加強,以營造出更好的層次。 支援 Full HD 影片攝錄。

最新消息
2 日前
vivo 今年在推出旗艦機 X200 Pro 之後,將目光轉向中階市場,最新推出的 V50 定價 4,298 港元,保留了 Zeiss 認證鏡頭等關鍵配置。這款手機究竟能否... (繼續閱讀)
2 日前
法拉利發表全新 296 Speciale 加強版超跑,推出硬頂版與 Aperta 開頂版兩款車型。這款中置引擎混能超跑以 880ps 最大馬力與 1,410kg 輕量化車身,刷... (繼續閱讀)
2 日前
Canon 在 EF 接環年代曾經有一支相當抵用的遠攝變焦鏡頭 EF 75-300mm F4-5.6 系列,早在 1991 年登場,及後在 1995 年和 1999 年分別帶來第二和第三... (繼續閱讀)
2 日前
LEGO 大人細路都鍾意,其中「LEGO Art」系列面向成年人,專門推出藝術作品讓玩家邊玩邊陶冶性情!最新主角是「31217 老虎花花裝飾」,毋須去打獵就... (繼續閱讀)
3 日前
數碼攝影的方便,皆因成本低廉,也沒有 24/36 張的限制,加上可隨時調校感光度,已經令很多人忘記菲林年代「張張皆辛苦」的經歷。然而,近年菲林攝... (繼續閱讀)
3 日前
在中國汽車市場不停內捲持續,在競爭白熱化情況下,多家車廠選擇退出或調整策略,德國豪華品牌 Porsche 也不例外。於 2025 年上海車展期間,Porsch... (繼續閱讀)
3 日前
據傳將於 5 月 13 日發表的 Samsung 超薄旗艦 Galaxy S25 Edge,其加拿大市場定價資訊提前流出。 (繼續閱讀)
3 日前
ECT 毅智科技近期引進的新銳音響品牌 VOLK Audio,其首款作品 ETOILE 以 HK$31,200 的定價進軍頂級入耳式耳機市場。這款由品牌主理人 Jack Vang 親... (繼續閱讀)
3 日前
本月初傳出 Sigma 打算引入 200mm F1.8 大口徑遠攝定焦鏡頭,藉以撼動 Canon 自 1988 年發表 EF 200mm F1.8L USM 的地位。然而,似乎 F1.8 光圈這個... (繼續閱讀)
4 日前
Viltrox 近年積極拓展其自動對焦鏡頭系列,高階有旗艦定位的 LAB 系列;中檔也有 Pro 系列鏡頭;而追求輕巧的,也有光圈細一點的 Air 系列,務求做... (繼續閱讀)